【高分范文】2022年南京三模“希望”高分佳作
【作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up主删除】
【2022年南京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
像窗外的飞鸟,像天上的流云,
像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
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
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
作为对高三学生的“五四青年节”寄语,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艾青《希望》中的诗句。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范文】
可望,即是希望
南师附中考生
艾青笔下的希望几乎是当即令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希望。前者感喟人与希望始终有距离,却不予否认希望永远陪伴你;后者直截了当地声称“希望从来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在我看来,就像他们所说,希望若可即便归作虚无,而可望,就能算作是希望了。
叔本华在《人生的虚无》中写道,人的一生都在被所谓希望玩弄,直至扑入死亡的怀抱。不知有多少青年人像我一样,在初读这段话时,一下子快要陷入绝望。往后的人生漫漫几十年,终究奋斗不出一个结果吗?永远无法实现当初的希望吗?
我的回答是,想想窗外的飞鸟,让人不忍心用手禁锢它的羽翼。希望的美妙正在于它是自由的,它属于所有人,而不只属于一个人。与希望对立的两种状态,一是贪婪,妄图将希望抓在手上,一劳永逸;二是麻木,对黑暗中的一线光明视而不见,如缀网劳蛛,穷尽一生,编织一张无法挣脱的网。由此可见,希望是宽宏的,乐观的人或者悲观的人都感受着他的狡猾与美丽。希望又是狭窄的,受人类欲望的牵制,无欲无求则是为成佛的麻木,欲求过剩则堪比兽的贪婪。所以,若手执希望,必谨慎待之。
青年的一生是一段苦旅,重在过程,实现结果反而无关轻重。约翰·克里斯朵夫毕生追求真正的乐章,无论异国流放还是无人理解,经历重重苦难,他仍坚信希望就在前方。是的,希望就在前方。她不能将你的人生化作一场没有风险的乐途,却总在你困窘之际支撑你饶有兴致地走下去。三毛说自己总是脱离一般人的轨道,从不按照别人的计划过自己的人生,因此也总干出旁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所以她才会去撒哈拉沙漠流浪,那里对她来说是“一生的热爱”,“像回到家一样”,温柔却有力量,辽阔无垠的不仅是沙漠,还是苦难,还是希望。
最后,我再次回答那最初令人绝望而发出的青年人的呐喊,人生有无数个希望,当你游向你梦中的彼岸,同时刻你的旗、你的桅也都无影无踪了,我们为何就要寻出一个结果呢?为何就要一味陷入过去的希望不可自拔呢?希望永远在前方,而前方则没有尽头。回过头来,曾经寻找乐章的你,或许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段无声却铿锵的乐章,抑或在漫长的流浪中体味出四海为家,皆是方向,而自己所到之处皆有光,自己所见之处皆是希望。
【市点评】这篇文章善于借助前人有理性高度的论说,表明作者对“希望”的理解,融汇、剪裁,生成文章的思辨特征,无论是艾青、鲁迅对“希望”存在与否的论断,还是叔本华对“希望”的警惕都指向作者基于材料的概念阐释,而“我的回答”与“我再次回答”的结构化表达,则将思辨转化为问题,同时呼吁了青年的生命状态和历史使命,若能处理好三毛例证与一段苦旅的逻辑关联,则全文论证更加紧密,判为一等上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