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略显平淡《王子复仇计》

2021-11-02 16:51 作者:可可爱爱王尔德  | 我要投稿

算是囫囵吞枣的看完,只觉得剧中的所有人都带有一种不谙世事的天真,以及故意演绎的“造作”。有点难以想像以前的观众是如何看完整场。鉴于这真的是莎翁书写的四大悲剧之一,我还是想坚持看完,并立时记录下此刻的心情,也许以后读到这篇影评自己会有别样思考。

《哈姆雷特》创作于古英国,所以剧中的英文语法和现如今流行的英文语法,很多地方大有不同。电影开头便是一片漆黑的天幕下,一位打扮类似哨兵的男人突然对着镜头发声,说是凌晨鸡叫之前,会有满身盔甲的鬼魂现身城墙上却又默不作声的骇人景象。来换班的哨兵一开始并不相信,随后三人一同亲眼目睹这诡异的一幕再现,便一致决定把这一情况告诉此时还深陷于悲痛、羞耻与愤怒之中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丹麦在我印象中,往往是童话故事里默认的故事发生地,查看世界地图,意外发现丹麦就在德国的北部,这里三面环海,猜想那里的人们也许是靠着捕鱼和海上贸易来生活。突然想到了大刘小说里描写的赫尔辛根莫斯肯,果然,这两个地点也在这一片海域附近。这里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景致,人类的文明为什么一再从这里路过并驻足记录?二战期间,德国扬起经济的大旗向临近的法国英国大肆实施侵略,为何不曾提起这附近的丹麦?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海而生的希腊人、日耳曼人、不列颠人等和靠土地吃饭的非洲人、华夏子女等,仰仗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难以通用,以及凭此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风格不同,形成的文化信仰也许相似但并不相同,这些都让彼此文明走到了不同的今天。生长在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主体国家里的自己,真的很难理解侵略式资本主义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外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举止,侵略是一种天性或是本能,国籍是一种原罪或是荣耀?资本主义是否就意味着邪恶?在国家体制“进化”过程中,这是一场必然的意外?

跟随者一组长镜头的拍摄,看到由巨石拼起来的古朴城邦,圆形的拱门供仆人和贵族随意进出,中间四四方方的庭院里摆着一张长桌,丹麦国王克劳狄斯正在享受着来自众人的恭贺,祝福自己和王后乔特鲁德的新婚神圣而不容亵渎,虽然这时距离上一任离奇去世老国王哈姆雷特的葬礼还不到三个月,现场的人们无所触动,除了狂欢、大喜、礼炮声声,席上国王过问大臣波洛涅斯之子雷欧缇斯,是否愿意继续留在丹麦,雷欧缇斯表示自己还是想要前往英格兰求学,这里我猜想是为了顺着剧情引出剧情里爱情所需要的女性角色:正被哈姆雷特追求的奥菲莉亚——雷欧缇斯的妹妹——奥菲莉亚和老父亲波洛涅斯送别雷欧缇斯时,。哈姆雷特当然失落万分,愤恨自己的母亲不守贞洁,哈哈,这些关于道德抨击的台词若从晚辈口中说出,还是有点过分“直抒胸臆”。哈姆雷特在得知城堡上现身的鬼魂就是自己堕在地狱的父亲,鬼魂白天要忍受烈焰的炙烤,夜晚时分便苦痛地游离在自己的国土边界。老国王被自己的弟弟——现在的丹麦国王克劳狄斯——投毒而死,内心愤恨不止,他一再告诫自己的儿子,勿忘复仇,勿忘复仇!

看到哈姆雷特装疯召来一群戏子来上演弟弑兄抱得美人归的戏码,用以试探叔叔克劳狄斯和母亲乔特鲁德,看到他们不自然的反应,王子对鬼魂的话确认无疑。在随后哈姆雷特失手错杀自己心上人的父亲,没有抓住一剑了结自己仇敌的机会。王子喃喃自语,和麦克白的夫人一样,他并非生性冷酷,非要故意顶撞长辈的性格,只是杀父之仇给他莫大的刺激,让他终于冷下心肠,决心威胁或者力劝自己的母亲,前国王之恩爱妻乔特鲁德,想想过去,想想未来,不要再迷失于“心”的温柔乡。

波洛涅斯之死,正如阿喀琉斯之踵被击中的那一瞬间,滚雪球一般引发奥菲莉亚之死,继而是更多的复仇,算计害人的终被害,信命运的人被命运吞噬。整部剧情看下来,能很清楚的看到每个人的心情走向,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每个人好像都在随波逐流,简单的计谋,不加掩饰的仇恨,突如其来的发疯,我一直以为哈姆雷特的种种行动是在筹谋着某个大计划,可他那直白的斥责,在每个人面前揭露自己父辈的丑闻,直接激怒了国王的行为,我沉默了。


略显平淡《王子复仇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