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Yo-Sea所追求的本质性的表达,直面自身而制作的『Sea Of Love』

冲绳出身的创作歌手Yo-Sea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Sea Of Love』。
在此之前,Yo-Sea用多首俱乐部热单、客串/合作曲和自身名义的数张EP,稳步积累构筑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曾在2019年入选Spotify『Early Noise Artist 2019』值得期待的国内新声。
自2018年首支单曲「I think she is」问世已经过去了近五年,『Sea Of Love』毫无疑问是一张让听众们期待已久的全长专辑。笔者在收听先行单曲「Moonlight」时隐约感受到的那种仿佛要向更广阔之处展翅的潜在能量,也在聆听完整张专辑后变为了坚定的确信。
本次,为了揭开『Sea Of Love』这张耗时多年制作的专辑背后的故事,我们采访了Yo-Sea,听他聊聊他在制作过程中经历的心境的变化,以及与Gottz、C.O.S.A.、Daichi Yamamoto、Matt Cab、同乡的盟友TOMi、Ketung等人合作的故事。
原文刊载于Spincoaster
采访/撰文:Takazumi Hosaka
拍摄:Ryo Sato
翻译:雨田木易子


「对自己期望最高的人就是我自己」
――回溯过去的采访,早在2020年你就提到过专辑制作的话题。三年过后,这张专辑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Yo-Sea:其实在制作过程中一度把之前的内容全部推翻、又从零开始重做了一次。这次我想把概念和歌词推敲地更细致一些,所以制作上画了很长时间。
――是什么契机引发了你的想法的转变呢?
Yo-Sea:有很多方面,但如果硬要说一个契机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藤井风的作品的影响。他用日语、用只有他能写出来的文字,传达了非常真实鲜活的情感,这点很打动我。个人来说会有种被藤井风的音乐“拯救了”的感觉,也开始意识到「我自己也想做出这样的音乐」。

――这张专辑无论是从海浪声开始也在海浪声中结束的构成、标题『Sea Of Love』、还是每首歌的歌词,都给人一种在回顾自身从出发点到此刻的旅程的印象。听到你刚才说的,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追求“只有自己才能写出来的文字”的结果。
Yo-Sea:我的作品一般不会从最初就有完整的设想,而是将我和制作人们为首的各种不同的人们邂逅、一同制作的过程中所注意到的事物、新的发现不断反映到其中。换句话说,制作过程本身也会成为歌曲所表达的故事的一部分。
不过这张专辑有了一些变化,因为我希望把我从故乡的冲绳海边来到东京这座大都市的故事、以及在这之中的情感变化记录其中。也感觉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才能继续迈向向下一个作品。所以这次歌词里面是包含了很多真实的情感的。
――『Sea Of Love』这个标题是怎么来的?
Yo-Sea:这个表达是在专辑完成到大概七八成的时候,我和我妈的一次聊天之中来的。之前我也从和妈妈的谈话中获得过很多灵感。我妈对我的活动一直很关注、也很严格,我的歌她都会听,有天我们两个人聊天的时候突然之间就蹦出了『Sea Of Love』这个标题。

――在从零开始重新制作这张专辑之后,制作方式相比以前是否有所改变?
Yo-Sea:以前我的制作方式基本上是每首歌一个session,在工作室当场把旋律、歌词都写好,完成录制。但这次我特意不这样,而是把做出来的东西先放一放、留出可以认真重新审视的时间。有时是在家里修改,有时是把外出时突然感受到、想到的东西记下来,然后再放进歌里。比起过往在工作室一气呵成,这次我有了更多在工作室之外——尤其是一个人独自思考的时间。这也许是最大的变化。
――回顾自己过去的作品的时候,你会想要去修改它们吗?
Yo-Sea:我不太会去回听自己过去的作品。反正制作中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发行之后就像是完成了交接棒,我也会继续专注于下一个作品。不过如果我突然听到自己过往的歌的话,把当下的心态和当时的心态做一个比较,也可以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一些启发。
―― 就我个人而言,全专停下来,「Actor」和「Someday」这两首歌里面“孤独”和“Lonely”这些词一直留在脑海。这是因为你有了更多独自思考的时间的缘故吗?
Yo-Sea:是的吧。因为对自己期望最高的人就是我自己,所以直面自己的时候总感觉像在与孤独做斗争。制作途中也过有几次因为自己没能登上想登上的舞台而感到沮丧的时刻。
但最终人还是必须自己做决定、对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负责。在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中我似乎考虑了很多这类的事情。


「把自己的作品留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对于整张专辑贯通的主题或概念是怎么考虑的呢?
Yo-Sea:在制作中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想要做出一部“与听者相依靠”的作品。当然这绝不是说要做出一个特别肤浅好懂的东西,我还是毫不妥协地把我想说的话写进去了。我想要表达出那些比名誉和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有点难懂的作品,但能打动我的都是这样的音乐,我自己所追求的也是这个方向。
在开始制作这张专辑之前我就隐约有这样的想法,随着歌曲的完成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可以说是追求一种更本质性的表达。
Yo-Sea:正是如此。
――这也是我对专辑最后两首歌「Mighty Long Way」和「Someday」的感受,你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Yo-Sea:「Mighty Long Way」基本上是用Freestyle做出来的歌。歌词里有“从22到25”这么一句,这首歌其实是我25岁的时候、也就是3年前写的。当然有几处是事后再润色了一下,但大部分都是即兴,老实说其实是有一点羞耻啦。但是当时有一种使命感,让我觉得必须在这个时间点把这首歌发布出来。
现在的世界…尤其是日本,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整体社会感觉都并非在一个好的趋势上。我平常会受到很多歌迷发来的留言,其中不少人都正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怀抱着烦恼。希望这首歌可以成为他们的力量吧。
――和3年前不同,现在的你哪怕感到羞耻也可以坦诚地把这首歌发布出来了。
Yo-Sea:非要说的话,3年前是更想要耍帅的感觉。我曾经也一度很在意那些外在的东西、播放量啊粉丝数之类的。经过这3年我觉得现在我可以摆脱这些了。当然现在如果数据很好的话我也会特别开心,但想到把自己的作品留在这个世界的意义的时候、我觉得更加坦诚地唱出真实的自己会更有意义。
――正因如此这首歌才会被收录到专辑中。
Yo-Sea:没错。我自己也从这首歌里得到了很多治愈。从音乐取向上来说这首歌在专辑里面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变化球,可能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喜好,但我还是决定要收录进来。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Someday」是和Matt Cab合作的曲子对吧。
Yo-Sea:这首歌是专辑里比较早完成的歌。在写歌词的时候,我希望在感性之上表达出更多开放的想法。歌曲开头收录了和妈妈打电话的声音,这是在和Matt Cab聊的时候产生的想法,然后也真的在录音室给我妈打了电话。
当时我并没有告诉她这首歌标题是「Someday」,但她在电话里却对我说了「Someday Soon(很快会再见的)」。有种不可思议的联结感,所以把这段电话截取了下来。
――说道歌词的话,和C.O.S.A.合作的「Inori」也给人印象深刻。这首歌也是过往没太写过的内容呢。
Yo-Sea:我从Dope Onigiri和DJ Yuto哪里收到这个beat的时候,一听就特别喜欢,不过具体要怎么去用好这个beat还是摸索了一阵子。本来先写了一个别的Hook,录音的时候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就重写了。歌词的话,是把当时不知为何特别朦胧混乱的情绪抛出来,表达了「我们的生活就这样随心而动吧」的心情。
――当时是怎么和C.O.S.A.解释这首歌的主题的呢?
Yo-Sea:我在自己的歌里和featuring艺人合作的时候,虽然会告诉他们歌曲整体的印象,但基本上是交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本来也是信任对方才会邀请合作,希望他们听完我写的verse或hook部分之后,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从中感受到的东西。
关于「Inori」这首歌,是我和C.O.S.A.一起参与的STUTS的「Pretenders」这首歌之前在冲绳拍摄了MV,那之后C.O.S.A.对我说「想把这次来冲绳的感受写进歌里」。在冲绳的时候,大家一起喝酒、一起深夜去健身房,度过了很开心的时间。拍摄结束后大家都回去了,我继续留在冲绳在父母家多住了几晚,那期间C.O.S.A.把他的verse发给我,我当场听哭了。当时就想「这首歌拜托这个人合作真的太好了」。

Yo-Sea:C.O.S.A.是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帅气”的,像哥哥一样的存在。很自然但是很帅气,我特别向往他这种态度。看着他我经常是小粉丝的心情(笑)。前面有聊到制作专辑途中心境的变化,我觉得包括C.O.S.A.在内、我这期间邂逅的各种人对我的影响都很大。
――有客演嘉宾的歌都是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邀请谁吗?
Yo-Sea:我大部分歌曲都是先自己一个人开始创作,在途中自然产生「这里如果能请谁谁来一段应该很不错」的想法。不过「Inori」的情况是一听到这个beat就在想「希望能叫个人一起做」「这首必须是C.O.S.A.了」。如果beat本身特征比较明显,就很容易会想要邀人来参与。


「不设限,更自由」
――其他几首合作曲又是如何呢?
Yo-Sea:「Body&Soul」是KANDYTOWN的Neetz制作的。我们在他工作室一起做歌的时候,刚好Gottz也过来玩。在聊天的时候我问他「Gottz,还剩一个Verse要不你来搞定它?」然后他当场就录了音。
「Nana」是我在冲绳刚开始做音乐的时候就一直照顾我的制作人NGONG的beat,制作过程中想着「想要让Daichi Yamamoto加入」就联络了他。怎么说呢,Daichi Yamamoto的歌词和flow都非常特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联系他之后他痛快答应,我们就一起在涩谷的录音室录了音。

――还有和老乡Kethug一起带来的「Grateful」。
Yo-Sea:后来才发现我们大学也是上的同一所。我演出的Back DJ TOMi做的这支beat本身R&B风格很强烈,我就想到了可以请Kethug合作。这首歌是请他来到我的工作室,我们和TOMi三个人一起交换想法完成的。
我觉得我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出冲绳,是唾奇、Awich、Rkuma(OZworld)这些冲绳的前辈给与了很多提携和机会,因此我也有强烈的「不想只是自己一个人向前冲」的想法。想要和各种人交汇、在彼此的帮助中共同前进,今后我也想继续和各种新的人合作。
――刚刚聊过的「Someday」还有先行的单曲「Moonlight」是和制作人Matt Cab合作的歌曲。和操刀很多主流的流行歌曲的Matt Cab共同制作有何感受?
Yo-Sea:我们第一次合作是当年和KAHOH的合作曲「Rendezvous」(2020年),在和Matt Cab一起工作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领域和视野都会得以扩张。他经常会对我说「要不要试试这种曲子?」「想听听Yo-Sea在这种beat上唱歌」。不是要改变我,而是自然而然引导着我。他会为我留出发挥我的原创性的空间,也会带我去挑战更多新的东西。「Moonlight」这首歌有很多和声部分的制作,这也是只有在Matt Cab制作的歌里能做到的尝试。

――「Moonlight」的风格比以往任何歌都更有开放感,正如你所说,是让人感觉到Yo-Sea的领域大大拓宽了的一首歌。
Yo-Sea:我自己现在依然觉得HipHop和R&B是最帅的音乐、也并不打算偏离这个方向,但「Moonlight」让意识到「不一定非要只做这些」,我觉得这点影响蛮大的。只要有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内核,往更地上更流行的方向挑战一下也未尝不可。
……老实说「Moonlight」发行之前我也有点不好意思来着,很害怕会被人说「不是以前那个Yo-Sea了」(笑)。不过当时和Matt Cab聊了很多,也寻求了我的厂牌〈AOTL〉的同伴们的意见,渐渐对这首歌产生了一点自信。
――团队的氛围也很好的样子。
Yo-Sea:感恩。我觉得如果人一直在孤独的状态里面,是很难获得自信的。所以我也只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感受到孤独,只要踏出一步就有很多朋友会给我温暖的鼓励。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能挺胸抬头、自信地推出这张专辑。
――原来如此。关于今后的活动有什么想法和计划吗?
Yo-Sea:首先想要在表演专辑新歌的过程里面继续提升自己的技巧,包括我的发声、表演还有世界观的呈现等等。之后也想要尝试一下band set的演出。
制作方面的话,因为已经从很多制作人那里收到了各种beat,所以我也在规划接下来的作品了。想制作更多能让大家自由起舞的歌,也想尝试更加黑人的音乐。应该会不给自己设限,更自由地去做吧。只要产生「想要在这个音乐里唱歌」的想法,就不放过那个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