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园林 宋唐洛阳最大的百花园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写成了《洛阳名园记》,记述了当时洛阳最出名的园林19处。其中,以培植牡丹为主的花园有三处:归仁园、仁丰园、天王院花园子。李格非笔下的归仁园是洛阳最大的百花园,一年四季花期不断,是个名副其实的百花园。“归仁”取自孔子的名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仁园是唐代宰相牛僧孺的园子,北宋时为中书侍郎李清臣的园子。牛僧孺是唐穆宗时的宰相,曾任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东都(洛阳)留守。他在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诸多嘉木怪石,在任东都(洛阳)留守时,运至洛阳的园子中。经过数年苦心营建,该园成为馆宇清华、木竹幽邃、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一处著名私家园林。
归仁园占了一个里坊,该园东西和南北长均逾一里,约375亩,归仁园自北向南分为三部分。北部种有大面积的牡丹、芍药一千多株,中部种有百余亩翠竹,南部种植着成行的桃树、李树等。归仁园是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归仁园也是个平地水景园。牛僧孺对归仁园进行改造,修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湖中有小岛,岛上立太湖石。园中清渠环绕,水口砌石,形成小瀑布,有江南、巴蜀的韵味。
牛僧孺嗜石如命,广罗天下奇石。在扬州任职期间,搜集了许多太湖石,成为最早的太湖石收藏家。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有“皱、漏、瘦、透”之美,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奇石”。牡丹石上的图案状如牡丹,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后来,牛僧孺被任命为东都留守,就把他收藏的太湖石带到了洛阳归仁里,满园的奇石,形态变幻多样,是牛僧孺的至爱。牛僧孺在东都洛阳潜心诗文、专注奇石、好仙慕道,常与白居易饮酒、唱和。
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白居易为牛僧孺园中的太湖石作《太湖石记》,“尝与公迫观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已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园林奇石是微缩的山水,居园林而游赏山岳,是最“适意”的。牛僧孺的归仁园,还广植牡丹和芍药,每年花开时节,满园芳菲。牡丹花开四月,此时的古都洛阳,牡丹花大街小巷盛开,归仁园里的牡丹花与牡丹石珠联璧合。
李清臣,魏(今河北大名县西北)人,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中书侍郎。他与司马光一起抵制王安石变法,被贬退西京洛阳。他购买归仁园后,对园林进行认真修缮,增加牡丹亭等景点,引进了诸多牡丹新品种。每当四月花开时节,便于司马光等诸多文人在此赏花宴饮。
归仁园北临建春门大街,东临城垣,东北角即建春门。其位置在今安乐镇南董村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