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阳园林 独乐园里众乐乐

2022-10-09 02:32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生活在闹市中勾心斗角的人们,都渴望乐于一书斋、一小庭,一园林,在此品悟人生。在这里读书、写作、会友、钓鱼、采药、浇花、剖竹、弄水、望山等一些无拘无束,依然自得的情趣,这些想必是大家心中的奢望。倦怠了,疲惫了,就钓钓鱼,织织布,采采药,浇浇花,伐竹子,登高处。一个人幽然独省、孤独舒缓,自由自在。这些乐趣在凡人眼中就是奢望,一生中满足一部分足以。但这是司马光在洛阳十几年的日常。

司马光与王安石、吕公著、韩维四人被称做“嘉佑四友”。他们一起在朝为官,时常聚会相谈甚欢。后来司马光与王安石反目了,原因就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皇帝宋神宗为了新法的顺利进行,贬司马光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54岁的司马光在洛阳买了二十亩地,修了座小园林,命名为“独乐园”。司马光为此高兴地写了一篇《独乐园记》。以至于“独乐园”名扬四海。所谓‘独’,就是司马光安贫之心对待林泉之乐的心态,以及远离世俗、不为利禄争斗的境界。是司马光在低谷时期的精神园林,是他重归自然、体验清风明月之乐的象征。司马光一生不纳妾、不拥妓,原配裴夫人无子,夫人亡故后,其孤身一人隐居洛阳,终日读书清修,除偶尔与富弼、文彦博等留守洛阳的故旧有一些聚会,平日几乎独处。司马光在独乐园内潜心著书,完成了300多万字的皇帝教科书《资治通鉴》。一晃十几年的隐居时光。


“独乐园”分为七处景观,分别是读书堂、秀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独乐园的核心是读书堂,独乐园全园以读书堂为中心展开,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分区司马光介绍:“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这里就是他写《资治通鉴》的地方。读书堂的四周由篱笆围住,院内树木葱郁。司马光经常不分昼夜在屋内案桌上写作。等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出去当官的时候,这里的藏书已经超过了一万卷。秀水轩是司马光会客、宴饮、弄水的地方。秀水轩周围被水环绕,中间有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

司马光介绍:“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钓鱼庵是一处休憩之所,司马光介绍:“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这意思是说水池中间的岛像玉玦一样,将上面的竹子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扎头发一样,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钓鱼庵过去,是种竹斋,再过去,就是采药圃了。采药圃里错杂地种植着各种花草药材,其中也种了竹子。他用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到竹子的尽头,是一方小小的清凉天地,这里的竹子弯曲顶梢,像屋顶一样遮住了炎炎烈日。浇花亭里主要设有六个围栏,共种了芍药、牡丹和杂花三类,其中建有的亭子是浇花亭。这里是司马光雅集宴饮的地方,司马光的闲适时,经常坐在这里读书赏花,吹吹竹林送来的凉爽清风。司马光在临近远山的一侧筑一高台-----见山台见山台是为了登高远眺所建。在这里眺望万安、轘辕、太室等山。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言:“独乐园在洛阳清园中最为简素,人以公故,春时必游”。


清嘉庆《洛阳县志》记载:独乐园遗址在洛阳城东南伊洛河间司马街村。现在的洛阳伊滨区司马庄。目前,占地二十六亩的独乐园遗址正在施工建设。


洛阳园林 独乐园里众乐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