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幕末史节选】征长、庆喜、要钱、矛盾、奉还、政变、开战,摘录并解说

2023-03-05 21:51 作者:小祯过个平安吉祥兔年  | 我要投稿

周末愉快,读书有益。

本系列更新读到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

目前是对2022年我在历史号(https://space.bilibili.com/14024796)上已发布内容的整理。


1.

幕末幕府的问题在于:“试以德川一家之财,操全日班的心”、“试以一家大名之力,管全日本的事”,必然造成顾此失彼;外有强藩敌对,内有领民骚乱,举措拆东墙补西墙。如能早日势力收缩,退让几步避敌锋芒,先固关东、交好外邦,次谋上洛、再图关西,定会使强藩降服。警示后人“打铁还须自身强”。


2.


德川庆喜一次次在内忧外患中挽留了打算辞职的将军家茂、维护了幕朝关系、打发了列强,化解了幕府崩塌的危机、延续了幕政的统治,甚至还一定程度上留足幕府与列强协商的余地从而保护了国内市场。

除了文中提到家茂欲让位,而庆喜劝他不要辞退之外:庆喜和家茂的关系并不密切;家茂去世后,幕阁、大名松平庆永伊达宗城劝说庆喜继位,庆喜都拒了,将军位置空了四个月;最后天皇下旨要求庆喜继位他才担任第十五代将军。可见他不是假意推辞。他成为将军才一年就果断辞职了,没有贪恋,在位期间也一直在京都勤于政务,不曾回江户享受,是15位将军中唯一在任上没到过江户的。

本次展示的内容,更具体的我之前在历史号上也讲过。


3.

补充

“不顾脸面”

岩仓具视先排斥了德川庆喜出席朝议,又宣布王政复古废除了庆喜的幕府。然后,还向德川庆喜要钱,“通融通融”,缓解了一时的财政压力。 我想除了庆喜这样的老好人,应该不会有人会给他面子了吧。 

德川庆喜是真心支援新政府的建设,因此松平庆永、山内容堂等公武合体派也支持他出任要职。希望和平统一新日本。然而萨长把持下对的新政府接下来的剧本就是宣布倒幕(德川)了。


4.

攘夷论”非常矛盾的地方所在:攘夷论者一边要求排斥外国人,以把自己封闭起来为最终目的;一边又图谋对外侵略,征服各国

(图一发言人土佐中冈慎太郎,图二发言人萨摩五代友厚)


5.

说说幕末史上的大双标。宫廷贵族势力主导下的明治维新就不是开退步、新政府要求实现“王政复古”就不是历史倒车;幕府方建设公武合体就是?

文章所示,展现了岩仓具视等朝臣公卿,对于讨幕的要求是十分守旧的。在一些倒幕藩士接纳西方先进思想提出以“民主”、“革新”的口号实行倒幕时(暂且不论是不是真这样做的),而朝廷势力仍然觊觎国家权力,试图以倒幕为契机恢复朝廷曾经的权力,王政复古的口号即是最明显的标志。这些构想显然是违背近代化潮流的。

然而事实上,我从来不否认“王政复古”的积极意义。它首先通过以恢复朝廷的口号,为倒幕派确立了未来政府的中心,使实施一切改革有了切实的主体;其次推翻了幕府,为萨长的维新设想扫清了障碍;最后它通过一个传统的口号,迎合了当时还相对保守的庶民,博得了民众的好感与支持。总得来看,王政复古是一个很成功的举措。从历史上来看,也促进了日本近代化。

而我反对的是双标行为: 

●提到王政复古、评价倒幕运动。就全然是先进的,或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好”的;提到幕政改革、幕府维新,就乏善可陈、一无是处,并用一个字“坏”来概括,这样客观吗? 

●宫廷守旧势力和以大名、藩士的武士阶层相结合的倒明治维新,就是先进的,就是必然成功的;幕府主导的维新就是武士阶层封建势力的改革,必然失败。这样评价对吗? 

●指出新政府方维新中的问题,就是否认历史事实;肯定幕府方改革的成就,就是开历史倒车?这样合理吗?

萨长方贵族和武士阶层就不是封建势力,就先进,因此“必然”成功;幕府方的武士阶层就是封建势力,就落后,所以“注定”失败?未免太双标了。


6.

看看英法对日的态度。 重点是法国公使罗修斯,文中译为罗什。他热切地支持幕府,为了幕府的强盛跑断腿。又是援建军队,又是提出改革方案(法国政府:我不记得要你这么认真)。


7.


在1867年下半年,德川庆喜本意使幕府通过大政奉还,首先消除倒幕派的借口,然后得到朝廷的再度委任召开诸侯会议,以组建新政府,并占据主导地位(议长),将彻底扭转幕府与倒幕派之间的形势,也能使幕政改革顺利实施,走向最终阶段。然而佐幕派大名们出于感情和短视,最终没能理解这个策略,拒不配合执行。使庆喜的计策未能完全执行、幕府最后一次脱胎换骨的计划流产、还使土佐藩的大政奉还派很难堪。十分遗憾。

对于历史上最后的佐幕派,他们有和将军的分歧,这是情有可原的。历史上最后时期的幕阁已经分裂,其实在井伊死后的家茂时代表现就很明显了,也是有深层原因的。而且历史人物有历史局限性,所以他们没有执行庆喜的策略,我只能说十分遗憾,没有苛责的意思。

但是在我的评论区中,往往将挽救幕府的将军当成最大的内鬼,拒不配合的愚忠大名反倒成了最值得褒奖的对象。不去仔细考察将军决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目的,也不去追究佐幕派大名拒不配合指示的责任。反倒一句出于感情的“内鬼”、“幕奸”了事。

这不是反了么?至今未能吸取历史的教训。


8.

接着上面的内容。尽管在大政奉还时期,因为幕府方内部幕阁与佐幕派的分歧而导致操作失当,但上天似乎在王政复古时期又一次给了幕府挽回的机会。


自从大政奉还后,朝廷暴露出无法管理国事的弊病,尊王诸藩的分歧日益显现,所以即使是到了王政复古后,旧幕府依然正当的处理日本的外交内政诸多事务,幕府名亡实存。同时新政府中的公武合体派(书中:奉还大政派,也可称大政奉还派)努力迎回庆喜,干扰新政府决策,使萨长的计划不能如期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德川庆喜想法是:可以辞官,但拒不接受纳地,就还有和新政府谈判的余地。接受德川庆胜、松平庆永暂避锋芒退到大阪等候的建议,优先稳住局势。等待新政府混乱自来,再由已经在新政府内任职的公武合体派邀请他加入朝议,就还能在其中担任重要职位。当幕府成为新政府,倒幕派的借口自然不复存在。就能顺利实现幕府设计的改革方案,并践行《议题草案》。

●胜海舟的要求是:值此危难之际,应服从将军统一的领导。优先巩固关东基本盘,待将军确立了新的体制,到那时举兵才有合理性,再谋掌控关系。避免当下不必要的举兵,以免内乱,丧失民心。

●然而愚忠的“佐幕派”们拒不配合任何一方,气势汹汹,彻底失控:贸然增兵京都,极大的刺激了尊攘派和朝廷。局势陡然升级,反使倒幕藩的意见统一,加速了倒幕的进程。而新政府内部的公武合体派的努力再度化为乌有。

●公武合体派的两次努力破产后,受到尊攘派的猛烈打压。从此其中一些也就不再支持幕府,旧幕府更加孤立。

最后一次挽救幕府的机会也就这样白白浪费。

某种程度上是佐幕派为幕府掘了坟墓。你说窒息不窒息?


最后还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为德川家高呼尽忠、拒绝接受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的“愚忠”佐幕派大名有100多家。而真到了后面鸟羽伏见之战的时候,带领藩国出兵上阵的大名只有个位数。因此幕阁之中早已有人知道不能听信他们的妄言,此仗打不得,己方阵营还是一盘散沙。故竭力阻止和倒幕派的决战,但未能成功。


9.


鸟羽伏见之战时,在未闻战况时,萨长方面其实并不乐观,随时准备出逃。 宫中公卿则是一片冷寂,就连岩仓具视也一样。有如送葬一般。

(所以,我一直强调的是,岩仓具视并非最坚定的武力讨幕派) 

听闻战果后,宫中才为之一变。喜丧。


10.

小栗忠顺的方案确实犀利,心悦诚服。连新政府方面事后闻此也感到后怕。

他不仅有经济和外交头脑,如果能一直活下去的话,也许会在军事上也会有造诣吧。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这么多,全部是与幕末以来政治史相关的。

下一篇,继续更新幕末史相关,欢迎继续阅读。

分析提炼节选:幕末史德川家禛

书籍:节选自当代日本著名史学家信夫清三郎所著的《日本政治史》,上海译文出版社、台湾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均有出版;日本历史学者半藤一利所著的《幕末史》,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允许转发、标注出处的引用;禁止盗文、冒用、断章取义等不合理行为,违者必究。


【幕末史节选】征长、庆喜、要钱、矛盾、奉还、政变、开战,摘录并解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