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翻硕MTI对外经贸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翻硕MTI对外经贸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唐朝
公元618~公元907年
重要历史事件(一)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唐高祖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次子李世民功劳卓著。随着他权势的不断上升,其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日益激烈。至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联合四弟李元吉,以及后宫妃嫔常常在高祖耳边说里世民的坏话,使高祖渐渐对其产生了猜疑。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同年的7月2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经玄武门入皇宫,埋伏在临湖殿附近,突然射杀了准备入朝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声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并派亲信“宿卫”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实。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当年8月,唐高祖被迫禅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此次事件就被称为“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使得秦王李世民成为了皇帝,开启之后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因这段时期的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唐太宗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贞观遗风
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是指在唐高宗或武则天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
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继位。其在位期间,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不仅延续了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还击败西突厥的进攻使得边陲安定,百姓阜安,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之后,在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唯一的女皇帝。其在位期间,着重削弱贵族势力,提拔和重用了许多以武家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任用名相狄仁杰、姚崇等,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生产,使得唐朝人口得到明显增长,国力不断上升,有贞观之遗风。
贞观遗风上连“贞观之治”,后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对把唐朝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要意义。
神龙革命
神龙革命,又称神龙政变、五王政变,是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在首都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一次历史事件。
武则天晚年因沉湎享乐,致使其宠幸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插手朝政,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在太子李显被逼令自己的儿子、女儿自缢后,为除去张氏兄弟,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趁武则天生病,调集军队进入内廷,幽禁武则天,以谋反的名义于迎仙宫斩杀了张易之、张昌宗二人,擒拿了张氏兄弟的党羽。至此,神龙政变成功,次日,太子李显监国,处理朝政。第三天,武则天传皇帝位给李显,自己徙居上阳宫。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复国号为唐,大赦天下。
神龙革命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