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读书?不如多多思考
bz学生多,且关注我的多数是对深度内容感兴趣,所以,今日聊一下“大学”“高考”和“自学”。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懂一个事,那就是,如果你想要过得好,跟“文凭”,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为,过得好需要的是经济。但是,经济能力是否需要文凭,是不一样的。其次,为何我们特别重视文凭。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是官本位的科举,后来人多了,需要一个强制性的选拔。读书能力,在高考的加持下,成为了一个“应试能力”。同时,当你知道,你考核的其实多数是基础知识,有固定的答案和套路时,你会发现,高考筛选的就是这样的做题家。同时,因为大学教育(看以前的动态和文章),是按照工业化体系设计的,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过了高考关卡后,进入了职业培养。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创造”,是部分缺失的。所以 ,很多人会觉得好像也就那样。同时,在时代发展中,很多公司、岗位趋于饱和,岗位和工资是绑定的,所以,你会发现你家里如果继承了某个产业,你可能起步点就不一样。因为,你是“资产维度”。而毕业后找工作,哪怕是985,也是资产下的一个螺丝钉。但是,你会发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创造,是需要基础知识,需要读书的。所以,重要的从来不是高考或者文凭,而是“读书,且转化”。这个转化,比较直白说,就是给自己或者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你混了一个超级文凭,但是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你也是无法突破的。资本家也会设置一个中层瓶颈,然后去挖掘20多岁的年轻韭菜,因为他们性价比极高。我们再回头看这儿问题:有固定答案的应试教育和需要独立思考,创新创造解决问题的,那个难?显然,是后者。同时,如果你在前者的基础上,都不是“拔尖”的,你如何完成量累积后的质变。所以,从这个角度,读书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重要的节点并不在高考(中考),而是中考高考和大学的4年,你学习了什么,你选择了那个行业赛道,以及,你达到了那个维度的创造。举例,大疆无人机的汪韬,大学就开始对无人机感兴趣。他就一直做。他和团队,后面一直发展,才出现了这么一个“独角兽”。很多人把研究生和博士文凭看的非常重。但是,很多人忘了这个:创造某个经济效益或者项目,和“研究、研究生”,可是两回事。用黄奇帆的话说,就是:产学研投一体化。即,很多人是在学术区,但是产业区,还需要金融辅助。于是,在分配下,你会发现,似乎学术区的人,不如金融区的。同理,如果你的公司不在意研发,只喜欢销售,那么,一个酒量2斤的人,没有文凭,就是比博士好用。最后不得不提一句,很多人想的是,老子一口气堵到博士,就高新了,以后再也不读书了。这个也是要不得的。读书和晋升,进修,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最核心的,依旧是思考力,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