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第十六天!笔记33(编曲实战17编曲的复调写法)
2023.7.27音乐笔记3 编曲实战(第十七讲) 编曲的复调写法!!! 一.问题——什么叫复调? 1.以一条旋律进行为主的音乐叫主调音乐。 2.以多条旋律进行为主的音乐叫复调音乐。 二.关于复调的认识。 1.巴洛克宫廷时期,复调音乐占主体,后衰落。 2.贝多芬时期开始,主调音乐越来越占主体。 3.现代流行音乐编曲更是绝对以主调音乐占优势。 三.我们要学习什么样的复调? 1.传统复调研究:对位法,卡农曲,创意曲,赋格等。 2.现代编曲研究:主调音乐里插入复调意识、复调写法,丰富音响效果,使之饱满。 四.最简单的复调写法。 1.编曲的繁复层次: 1)用电钢琴制作出占据一个小节的长柱式和弦。 2)用原声钢琴制作出平均的分解和弦。 3)用贝斯制作出带有附点的低音。 4)制作出鼓声部。 2.评价一下这个例子的繁复层次: 1)电钢琴繁复数:1。 2)原声钢琴繁复数:8。 3)电贝司繁复数:3。 【重点:鲜明的繁简对比,这就是复调意识!如果每个声部都是8:8:8,势必一锅粥,很难听!】 五.编曲的复调技术要求: 在鲜明的和声背景上增加几条旋律! 1.关于旋律的认识?! 编曲无非就是:1)配和声(一个柱式和弦就已经足够);2)在上面增加其他旋律(声部)。 2.旋律形态一:一般性旋律。 1)这种旋律就是平时我们普通意义的旋律——好听耐唱。 2)又叫副旋律,通常与主旋律一起进行。 3.技术要求:与主旋律协和。 1)边听边写,往后推进。 2)根据繁复原则。 3)你停我走,你疏我密。 六.在主旋律和和声上加入副旋律。 1.选择音区。 2.输入占据一个小节的和弦音(这一步较复杂)。
【对位中优先采用:五度,六度,三度,四度,八度。】(二度七度九度都不好,少用。) 3.在主旋律停止的地方加入经过音或辅助音。
七.旋律形态二:衬托性旋律形态。 1.一般没有鲜明的记忆性很强的旋律。 2.速度通常比较快,比较密集。 3.节奏比较平均。 1)分解和弦式。 2)分解和弦加辅助音式。 3)音阶式。 4)综合形式。 八.旋律形态三:隐伏性旋律形态。 1.一般没有明显的演唱性旋律。 2.一边可以明显分为两层。 3.节奏一般比较平均。 4.层内可以借鉴旋律形态二。 1)上静下动式(少)。
2)上动下静式。
3)上动下动式。 4)上静下静式。 九.旋律形态四:模仿性旋律形态。 1.有明显的歌唱性旋律。 2.音调上与主旋律有某种联系(有时完全一样)。 3.节奏上一般与主旋律完全一致。 4.位置上比主旋律晚一点。 5.和声上的变化。 6.一般主旋律有较长的停顿。 1)严格模仿式。 2)非严格模仿式。 十.旋律形态五:支声性旋律形态。 1.有明显的歌唱性旋律。 2.音调上时而与主旋律一样,时而有略微的不同。 3.节奏上与主旋律完全相同。 4.位置上与主旋律同时。 1)和声型支声(加厚式旋律或同度重叠)。 2)旋律型支声(骨干旋律加花)。 十一.总结。 1.五种旋律形态根据编曲实际情况决定。 2.可以有多种旋律形态同时并存。 3.同时并存的不宜超过三个,并且越多难度越大。 4.注意不同的旋律交给不同的音色。 1)一般性旋律:抒情性的乐器,传统乐器,非电子的。 2)衬托性旋律:颗粒性乐器(钢琴竖琴闷音吉他,短促的电子音色)。 3)隐伏性旋律:颗粒性乐器(钢琴竖琴,短促的电子音色等)。 4)模仿性旋律:抒情性的乐器,传统乐器,非电子的。 5)支声行旋律: 【1】和声支声——抒情性的乐器,传统乐器,非电子的。 【2】旋律支声——颗粒乐器(钢琴KOTO民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