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各地清退编外人员的问题
2023-04-07 20:24 作者:bili_83631563264 | 我要投稿
随着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新的一轮方案出炉,机构精简,各地也掀起了清退编外人员的苗头,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清退编外人员的地级市,如何看待清退的利和弊呢?
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降低财政负担。编外人员往往是编内人员的数倍,尤其是在辅警、医护人员、教师等相关岗位中表现尤为突出。以1个30w的小县城为例,辅警等临聘人员非常多,增加了财产的负担。
2.有利于健全竞争公平机制。清退编外人员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实现能者优,劣者淘汰的竞争上岗机制。编外人员很多是领导7大姑8大姨,导致吃空饷比较严重,而清退相关编外人员,实行一种竞争机制,能够激发职工干事的积极性,更好做好相关岗位本职工作,让员工增强危机意识。
不利的方面:
1.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负担问题。编外人员往往没有社保、公积金,同时相关薪资待遇不如正式员工的1/3,以中西部地区为例,1个临时工到手工资差不多1500-2500元,而1个正式的编制折算下来1个月差不多5-6千元,公积金和社保、职业年金等算下来,1个人1个月的财政支出将近1万元,所以说1个正式编的收入相当于3-4个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
2.临聘人员在履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辅警作为人民警察队伍的重要补充,编制毕竟比较有限,编制的管理、人员的招录相对都比较严格,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相关辅警等从事治安巡逻等可以起到很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具有不可或缺性。医护人员也是,在很多边远乡村地区,医护人员比较匮乏,而临聘人员可以作为医疗队伍很好的补充。
3.临聘人员涉及众多利益群体。政府的临聘人员很大一批是领导的配偶、子女等相关亲戚。如果一刀切清退临聘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相关利益,同时不利于队伍的稳定性建设。
以上仅代表个人见解,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