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人生的智慧》4——泛论

2021-07-21 23:24 作者:-月夜笙歌-  | 我要投稿

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快乐,甚至只是冒着遭受痛苦的风险去这样做也不行,否则,我们就会为了那些否定、因而是虚幻的东西而付出了肯定和实在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牺牲欢娱以避免痛苦,那我们肯定获得收益。

欢乐拒绝在喜庆的场合露面。它真要出现的话,那一般都是悄无声息、不作张扬地不请自来;它所到之处都是最平凡无奇、日常普通的环境、场合,反正它就不到那些显赫辉煌的场合露面。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因为遭遇变故的机会增多了,而变故无时不在发生。避免重大祸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可能地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

一般来说,人们最常做的一件大蠢事就是过分地为生活未雨绸缪无论这种绸缪准备是以何样的方式进行。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要以得享天年作保证,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可以活至高龄。

我们并不可能在一生中始终保持创造的能力和享受的能力,经历长年的拼搏,历尽诸多风险,我们终于获得了财富,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不再能够享受这些财富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的一生越独特、越具价值和意义,那么,他就越有必要不时地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和自己的计划,这对他大有好处。如果一个人具备非凡的个性,那么,对自己的生命计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够比任何一切都更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勇气,振作、鼓足信心,激励自己行动起来,避免走进弯路。

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福的构成基础。如果人要享受现时,乃至整个一生,精神的安宁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的时候,我们才徒劳地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叹息。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致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互相比较。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被视为一本书的正文,而对生活经历的咀嚼和认识则是对正文做出的解释。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 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接触自己的同类——因为在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的想法: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或在思想上。

嫉妒之情对于人来说是自然的,但与此同时,它既是一种罪恶,又是一桩不幸。因此,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应该像对付恶魔一样地消灭它。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击时,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从容镇定,因为导致嫉妒者发起攻击的原因足以抵消了他们的攻击,这是最普遍实用的办法。

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的时候,我们甚至不可以允许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一个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

对于一切涉及痛苦和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把牢想象力的闸门。在夜间,我们尤其需要严格遵守这一条规则,因为正如黑暗会使我们胆怯,让我们到处都看到令人害怕的形状,同样,头脑思想的暗晦模糊也对我们发挥类似的影响,因为任何不确定都会产生不安全感。所以,在夜间,当我们松弛下来的时候,理解力和判断力就蒙上了某种主观的暗晦;智力变得疲倦和呆滞,已经无法深入事物的本质。我们静思默想的对象如果它们关乎我们个人的事务很容易就会蒙上一层危险可怕的衣,变成骇人的图像。夜晚当我们躺在床上时,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精神完全松一驰下来了,我们的判断力因此无法应付所接受的任务,但是想象力却在此时仍然活非常。

微不足道的烦恼不管它出自人或事如果我们脑子里老是想着它,老是以强烈的色彩夸大地描绘这一烦恼,就会膨胀成为可怕的巨物,让我们束手无策。有时候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时,我们将会怎样看待那失去之物。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失去了某物以后,我们才会知道它的价值。

每个人都必须承受许许多多来自外在的艰难制约,没有了这些制约,生活也就不成其为生活了。对自己适时的小小约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避免了许多外在的桎梏,这就正如在一个圆圈里,紧一靠着圆心的小圆圈对应着圆周圈,后者经常比前者大上百倍以上。约束自己比起任何其他手段都更有效地使我们避免了外在束缚。

智力优秀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 ,一如常人;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看客,又是演员。

我们应该时刻驾驭我们对眼前现实的印象和直观认识。眼前存在的、可以直接观照的事物总是以其全部力量即时产生效果,轻易就让我们对其一目了然。思想和推理却需要时间和宁静,我们每次只能单独详细思考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从事适宜的劳作以锻炼肌肉,但却应该保护神经不受操劳。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强制性的、持续不停顿地和不合时宜的时间里用脑!我们对待他人应采取的态度要在人群当中生存,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以既定的自身个性存在,不管这种个性是什么。

一个人会在细节小事上疏于防备,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经常从一个人对细微事情的处理方式,或者从纯粹的举止态度我们就可以轻易看出这个人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无限自我。

原谅和忘记意味着扔掉我们花费不菲才得到的经验。一个人可以忘掉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他的本性。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书本文学中碰到的人的卑鄙或愚蠢,我们可不要生气、动怒。我们应该吧人的这些特性纯粹作为我们认识的素材,视其为人性的新标本,并且谨记下来。

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休想得到这种待遇。

有礼貌是精明的做法,因为礼貌的言行就像假币,使用假币时也吝啬、小气就是不智的表现,而慷慨施予则是聪明的做法。

到底应不应该做些什么,我们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各人所处的位置、境况、关系都不相同,因为各人性格的差异也会使行事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我们必须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事。

谁想要让别人相信他的看法,那就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这看法表达出来。

就算我们怀疑一个人在说谎,那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说的话,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地说出谎言而最后拆穿自己。

我们更应该通过沉默而不是说话来显示我们的明白。选择沉默是精明所致,采用说话则是虚荣心使然。我们通常为求得到瞬间得快意而选择说话,不惜舍弃沉默所带给我们的长久好处。如果我们是精明的,就会在思想和说话之间保留相当的距离。

如果保持沉默,那我的秘密就是我的囚徒;如果失口说出了这个秘密,那我就变成了这秘密的囚徒。

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旦忘掉了一个人的某一劣性,就跟扔掉了我们辛苦挣得的金钱一样。

除了通过行动,我们永远不要以任何其他方式表现憎恨或愤怒。

说话不要加重语气,对不少人我们可以态度礼貌、声调友好地说出无礼地话语,而又避免直接的危险。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面。因此,在富裕之时看到落魄、不幸,从友谊想到反目成仇,在风和日丽想到电闪雷鸣,从爱看到恨,从信任和坦白看到背叛和悔疚,等等,反之亦然。这样做会使人们永久地增进那真正的、人世间的智慧,因为我们会变得凡事深思熟虑,不会轻易地受骗上当。但我们在采取防范将来的措施时,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而应该把运气考虑在内,勇敢地面对危险,希望它们会像乌云一样地过去。

我们应该只是从理论上、通过预料事物的结果预期将来时间的事情,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前向时间要求得到只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如果我们强迫时间提前作出预支,那时间索取的利息比任何一个犹太高利贷者还要厉害。试图强迫正常、适中的时间加快步伐是要付出至为昂贵代价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债务。

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人力、金钱和忍受烦琐、不便以及减少自己的需求, 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发生不幸的可能性。我们作出的牺牲越大,那发生不幸的可能就越小、越遥远。

勇气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仅次于聪明睿智的素质。就算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只要它的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只要还存在得到一个更好结局的可能,那我们就不要胆怯、犹豫,而应该努力抗争。但是,这有可能变得过犹不及:因为勇气太过会酿成冒失放肆。一定程度的畏惧对于我们在这一世界的生存是必需的,懦弱只是畏惧超出了限度而已。

事物的本性使所有的生物都具备了畏惧,这使他们得以躲避灾祸,保存生命。但是,这一本性却不会懂得节制有度,它总是把无用空洞的害怕和那些有益的害怕混和在一起,所有生物(如果我们能够窥见其内心) ,尤其是人类内心因此都充满了这种大自然所共有的畏惧。

读《人生的智慧》4——泛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