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游玩有感:瑜不掩瑕,会不会太短太赶了?

三伏玩儿完了,完结表看到薇姨名字有被安慰道,途中也有皱眉也有吐槽,但都拦不住结尾后的心潮澎湃,不同于《烟火》后感慨良多,一些惆怅一些欣慰,《三伏》结束后却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游玩的途中不自觉的默默感受剧情人物的塑造,本以为最让我舒服的是杨鸿伯这个心狠手辣的反派,未曾想却是邱芜给了我狠狠一拳。
先不谈角色整体来看,不太想说不如这个词,但真的不如烟火,也绝不算烂,说瑕不掩瑜有点牵强,总之出新作还会玩。游玩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不舒服,前面两章在demo里出现过的剧情去年玩的时候惊为天人,当时想的是中式素材还能这么玩,吊足了胃口。
中心思想,前面大篇幅的渲染那个年代的特征,各种细节拉满,什么四害,什么讲科学破迷信,带着玩家进入那个气功盛行,新思想过渡到现在的时代,我初期一直在好奇他要用怎么样的方式去渲染时代的悲哀和无奈,家长的愚昧心态?社会的舆论狂欢?反派的令人发指?(这个确实有)孩子的可怜苦难?(这个也有,但不深)玩完之后给我的感觉似乎作者并没有很想在这个愚昧时代的众生相上下很深刻的功夫,时代背景给人的新奇感和诡异氛围是这个背景的主要作用。
剧情安排。后面是不是太紧太快了?小芸的义眼,局长的幕后操作,邱芸的牺牲与内情,一众群演的盒饭这些剧情通过伏笔或者其他方式把单线拉长一点会不会更舒适?最后的剧情轰炸感好强,而且有股子补设定的味儿。“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镜台”以及最后突然提起光盘后面的蝉花粉末解释为“因果轮回”(而且这碟后头有蝉花粉末啊,会让人陷入幻觉啊,这碟还是你们局放的,信号劫持事件里看过广告的山城民众:?),我其实是挺吃这一套的,什么宿命感,那种命运交织的玄妙,我对这种玩意很敏感,但是这个剧情后期真的让我有种拿高大上词语充数错觉,我相信作者最初是对这些意境有理解和创作灵感的,但把这些作为主角团经历风波后的感慨,emmmm反正我觉得沾边,但沾的不多。
人物塑造。这个是让我有那种直接性不适的东西,我也不是那种要求剧中人物非黑即白的人,但是正面人物有正当性算基本吧,不能跟现实一样不讲逻辑啊,杨叔心狠手辣反派形象确实很棒,但是沈言川是不是戏份让他再多点好啊?他是剧里口号喊得最响的,唯一出现过国家和人民的字眼的两句话都出自他,结果他戏份就这么点,他去火锅店找邱芜当编外人员就几句话的闪回还是为了饱满邱芜的煽情环节,真不怪有些人骂沈局出生,或者就不加戏,结尾给他半张脸特写邪魅一笑,好下部反派就他了不也合理吗?主角开头一个道长身份,我寻思是身怀道家法术智斗妖魔的道长,结果智没看出来,新人中的招他也中,还比新人中的多(这个是我自己的心理落差问题),办公楼楼梯口一顿表白我借来光碟就是为了不想你一个人涉险,我寻思要有新情感进展结果三两句完事,这种突然止住的便秘感出现过很多次,主角其实问题不大不算问题,主要还是老沈,老沈最后的处理真的让我觉得不舒服。 对于邱芜,多的不说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她非得死吗?或者说非得这样死吗?不过她死后的追忆也好伏笔回收也好确实蛮感动的。(如果她便当的描写叙述再丰满一点会不会好一点,加一点承前启后的戏份和留待回收的伏笔什么的)
以上全是个人游玩后的个人观感和浅薄之见。
以下是脱离这部作品的碎碎念,因为它确实不算烂作,相反还给我带来了别样的感动:
邱芜这个角色给我的意义甚至能够坚定一些东西,个人感觉代表了存在于每一个人心里的朴素正义感,当然也有勇敢、守护等很多优良品质,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是每一个人。。。好吧大多数人心底里的一杆小秤,或许会在压力满满的生活苟且中慢慢蒙尘,但也只是不敢信誓旦旦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的程度吧,这种潜意识里追求慢慢变成理想梦想,影响着人生轨迹里的每一次抉择,小时候老说要当医生要当科学家,要么也是当个有钱人,也没听说谁家小孩吵着要当毒贩然后各种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如果有那算我见识短浅,要么说大多数人呢?)。是非对错谁心里都有数,也不知道是嘴皮子溜惯了还是怎么地,玩完后打开一个玩三伏的直播间,到了结尾邱芜拍警服照片那地方,一条扎眼弹幕滚过去:没死不得回家开个老兵烧烤?一生军旅情!我:啧。。不是说我玻璃心,这梗传出来也是有他的理由的这个不反驳,那该用在什么地方心里没数吗?这和我过去听过一句话差不多,“那大夫不就为了钱吗?医生高尚个屁。”我也不想神圣某个职业或者怎么样,都是螺丝钉,不针对个人不针对行业,只说精神,商人有商人的精神,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精神,人活着就能一点正当性没有?拿钱衡量世间万物真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