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现在与明天
——为什么人总是习惯于忘却?
带上口罩走出寝室大门,晚风轻轻的拍在脸上,行道树的孔隙间透着列车驶过的影子,天色渐渐昏暗,把周遭一切都笼罩其间,再过不知多久,那年久失修的路灯才会慢慢散发出它黯淡的光芒,但这只是曾经大英帝国本岛上南部一个不起眼小镇的日常。
没有人会关注这些,他们的时间已经全然被工作和琐碎的生活填满;没有人会去注意昨天发生了什么,片刻欢声笑语已经抚平了那昨日遇到的种种不公;没有人会记得历史,因为那些谈资在必要的时候只需打开网页查询……
所以说忘却苦难是理所当然的吧?对旁人来说?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他们并不在意大陆的另一端究竟发生过什么,就像他们从未正真关心过我们的诉求。
看着那长达数米的地图,地图中央是宽广的海洋,然后是近东,其次是中东,最后是远东,而故事发生就在东半球的边缘。
历史的长河过于漫长,光是铭记祖先就已经足够费劲了,谁还会花时间去了解那陌生的人、陌生的事?
可是啊,此世间最可怕的便是连自己的苦难也一并忘却。
数日之前韩国总统所谓“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表示“日韩面向未来,韩国将迈出勇敢的一步”,或许是为了国家利益而选择忘却,或许是迫于某些压力不得不选择“原谅”,但他又怎么能代表那些不愿意装聋作哑的人去否认“昨天”发生的苦难呢?是的,铁证是没有办法否认的,但那些人和事都抵不过时间的磨损,慢慢会被世间大众淡忘,待到受害者离世,恐怕再也没人能理直气壮地指责那些曾经的罪恶……
“过去,即意味着不存在”,这便是现在日本大多数民众的态度,你与他说历史,他跟你要证据,你给他证据,他便闭口不言,想等到“证据”消失,时间终会抚平一切创伤,但并不会忘却那些真正的罪行。
总有人说,中日关系一直会是政冷经热,而等到双方述求达到一致,便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可我个人认为:日本对于历史的态度,会是横亘在双方之间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它无法正视这段历史并给予正确的态度,只要它们还想我们忘却那已经成为历史的问题,甚至对我们来说它还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还有为数不多的亲历者还留存于世,如此这般那么便很难说得上双方关系会有实质上的进步。
想起学生时代的我不断听到的教诲,无论是师长还是父母都强调“抓住当下、面向未来”,以现在的视角看这句话多少有些讽刺:这到底是一个怎样魔幻的现下?一味的向前是否意味着重蹈覆辙?
连铭记昨天都做不到的国家,我不认为会有能力抓住现下,更别提面向未来,而让我更加担心的是,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一群呼吁忘记历史的人呢?
在这个假消息横飞的时代,历史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对我们来说那那本不厚的小册子正是我们赖以前进的动力,别人怎么样都好,而对我们来说忘却即代表背叛鲜血。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日
于英国,汉普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