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六亲不认才是她最好的结局
飘飘low了。
对于飘飘这种恐婚党来说,结婚,那就是一个敏感词条,一提就脑胀。
但,当我避之不及时,已经有同样对婚姻抱有怀疑的小姐姐,选择去拥抱它。
以一种挑战常识的方式——
和自己结婚。
近日,93年生人的日本明星,纱仓真奈,选择了在日本很流行的一种婚姻形式——自婚。
没有新郎,无论生老病死,发誓对自己不离不弃。


听起来很荒谬?
在某些人眼里,甚至有种“嫁不出去才出此下策”可怜可悲的意思。
但,飘飘却觉得这种仪式,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很有意义——
当很多女性已经看得通透,准备前进,而有的女性还在原生家庭和婚姻问题的泥沼里挣扎着。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最近国产家庭剧的清流,《都挺好》里的苏明玉。

《都挺好》,讲的是苏姓一家人闹心肝的家常事。
从苏家人的感情、利益拉扯,描述中国式旧家庭的尴尬闹心,甚至是龌龊。
说是都挺好,实际一点也不好——
苏家成员,苏妈和苏爸(下称苏大强),以及大儿子苏明哲、二儿子苏明成、小女儿苏明玉。
小女儿苏明玉(姚晨 饰)是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看似挺好?
但可惜,她拿的不是偶像剧剧本,没成家宠,反而成了地位最低的受气包。
明明临近高考,回家还要帮上了大学、游手好闲的二哥洗衣服。

二哥使唤不动她,亲妈出面治她。
去,帮他把衣服洗了

而,整个家里她最敬重的大哥,也只有在情况危及自己利益时,才会出面说话。正合了他的大名——明哲保身。

苏妈重男轻女的心态昭然若揭,但,不重男轻女的苏大强,看到女儿受尽委屈,也从来不敢吱声。
不是假装上厕所,就是假装看报纸。
哥哥早餐吃鸡蛋火腿,她吃白水泡饭,哥哥喝牛奶果汁,她喝白开水。
长期区别对待下,占尽红利的哥哥们,也都多多少少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大哥只用闷头学习,二哥负责好吃懒做欺负妹妹,只有苏明玉,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在家干粗活累活。

这还都是小事。
头脑灵光,又有上进心的明玉,高三模考进了前十,想冲清华,学校鼓励她报强化班,费用1000块,回家一问,苏妈说出不起。
而转头就给了二儿子2000块旅游费,还是当着明玉的面答应的。
借什么,不用还
这次妈赞助了


这还没完,下来更可气。
听闻女儿要考清华,苏妈嗤之以鼻: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嘛?
来来来,妈妈为了你千辛万苦求人讨了个好差事——你毕业就去免费的师范学校上学就成了,学费都省了,多好。

明玉的前途和梦想,甚至不值儿子2000块的游乐费。
一直以来的努力和最大的梦想,被最亲近的人彻底踩碎,自己的人生,在最亲近的人眼里的意义就是“省钱就好”。
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和绝望,让这个18岁不到的女生禁受不住开始哭泣。
谁见了这个哭泣能不心疼?

不心疼的,当然是苏明玉的家人。
来,看看明玉亲妈对已经绝望到底的明玉说了什么——
哭什么哭
你觉得委屈了是不是
你说 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
我们容易吗




她甚至没有委屈的权利。
毕竟,连出生都是“错误”。
生下来、养大了,没溺死、没抛弃,已经是“恩惠”。
这种零零碎碎的委屈,对于苏明玉来说,仿佛是个无底洞。
苏妈的“三度卖房”的操作,让明玉彻底看清了自己在苏家人眼里的地位——
一度,为了凑大哥出国留学的费用,把临近高考的明玉房间卖了。

二度,为了二哥找工作,再卖了一间。
三度,为了二哥结婚买房,又卖了一间。

大哥二哥有家室了,有落脚处了。
就明玉,在家甚至连一间自己的房间都没有。
明玉质问苏妈:“我住哪?”
苏妈表示可以和他们老俩口住——

飘飘一脸问号。
不说高三学生需要安静环境复习,不小的大姑娘了,家里又有哥哥爸爸,搭住也太不方便了吧?
然而苏妈一脸无所谓:不愿意就在院里搭个床。

我想起伍尔芙的一句话:“一个女人要写小说,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从此,一间自己的房间,成为女性人格独立的象征。
在苏妈眼里,苏明玉不是“孩子”,甚至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独立的“人”。

苏明玉的遭遇令人心疼吗?非常令人心疼。
令人心疼的,不仅是亲人对她的欺压,更在于,在亲人的欺压之下,她是个人格完整、全程理性、有诉求欲望的人。
她不麻木,不是“女奴”“扶弟魔”,外人看着可怜,其实本人乐此不疲。
她理性、而且拎得清,可越是这样,就越让人心疼。
她可怜,但不可悲;她清醒,但无能为力。

她是苏家最不幸的人,却是苏家人格最正常的人,但,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正常加剧了她的不幸。
苏明玉活生生血淋淋地证明了,拥有正常思维的正常人,在这种“中国典型家庭”里,活不久。
病态的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有100种方法把正常人逼到死角——
苏妈把明玉的房间卖了,明玉得知后质问妈妈为什么不和自己商量一下,不正常吗?
太正常了。
但苏妈这么说——
我们的房子
卖了还需要征求你的建议啊?


言下之意,你的衣服、房间等所有物,都是我们的,给你是情分不给你是本分。对你,我们父母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
当明玉问,那我学习呢?临近高考,需要一个学习的独立空间。
这合理吗?太合理了。
但苏妈的回答真耳熟——你别那么多事了。


言下之意,能管你吃喝拉撒不错了,别学别人整那套精神追求。
苏妈过世,后事的钱和事宜全由明玉一手包办,大哥二哥一毫未出,啃老的二哥却说——
她出点钱不是应该的吗
妈白养她


不出钱不说,二哥还经常以“态度不好”攻击出钱出力的明玉,称其没孝心,白眼狼。
但实际上,经常从父母牙缝里搜刮钱,对家里毫无贡献的,正是二哥。

出钱出力的实际行动不叫孝顺,只知嘴甜卖乖,一把年纪还连哄带骗地跟父母要钱,才叫孝顺?
而这种不正常的“孝顺观”,在中国家庭里也很常见。
《欢乐颂》里樊胜美不也是?
樊胜美供养家里二老不单止,还要贴补哥哥闯祸的无底洞。
为了给父亲凑钱治病,卖了自己给了一半首付、替哥哥买的房子,被母亲骂没良心、忤逆。
而樊哥哥呢?
而立已过,有妻儿无事业,房子都是家里给买的;
平时只知压榨父母和妹妹,闯下大祸,丢下父母孩子跑了,住得不舒服,还要长途打给母亲抱怨,樊母还心疼得稀里哗啦。
然而,在父母的眼中,樊哥哥的行为叫孝顺,而为了补贴家里拼死拼活工作的樊胜美,叫白眼狼。
樊胜美: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呀
每天从我这儿抢钱给你儿子
樊母:
我给我儿子怎么的
我儿子没像你这么没良心
什么活该啊 你个白眼狼啊





这种逻辑混乱、反理性、不讲原则的事情在中国式家庭里,真是随处可见。
一伙人打算商量苏大强的赡养问题,二嫂准备把明玉也叫来。
但,苏大强和苏妈,由于卖明玉房间的问题,早就发毒誓立字据,不需要明玉履行赡养责任。
反正吵到最后呢
就是将来他们就算老死
也不需要我养老送终
从今往后
苏家的事情和苏明玉
再无半点关系






说白了,明玉现在就是个自由人,还愿意操心苏家的事都是情分而不是本分了。
但苏大强可不抱这种心态。
不知情的二嫂说明玉是苏家女儿,不出力至少也要出钱。
苏大强呢?在一旁积极附和。
卖女儿房间的时候,要和女儿讲原则理性;等到自己需要被赡养的时候,又要和女儿讲亲情。
典型的又当又立。
很多人在面对“外人”的时候,可能彬彬有理、双商在线,但在对待亲人时,就化身无赖。
因为在帮亲不帮理的传统家庭文化里,“亲情”,就是一个百试不厌的,绑架平等和尊重的筹码。
所以很多时候,亲人甚至比外人更可憎,因为他们不讲道理。
二嫂丽丽和大嫂非非作为对比苏家人的参照物,就体现了这点
二嫂在了解内情之后,也看出了二哥亏欠苏家和明玉,打算弥补。
苏明玉她没错
如果不是你要找妈要钱
妈把房子卖了把钱给你了
苏明玉至于现在
和家里的关系是这样吗





大嫂在和明玉相处之后,也表示不解:明玉这么通情达理的人,怎么就和苏家闹掰了?
我觉得明玉
她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不像你说的那样
也真的想不明白
她怎么就和你的家里人
闹成了那样






答案很简单,不通情达理的人,不是明玉,而是苏家人。
脑子正常的人,在这种“苏家逻辑”中都会纳闷,奇怪;在这种“典型家庭”里,都活不过三集。

说实话,“亲情”这张遮羞布,被用得太久、太烂。
早已经恶臭扑鼻了。
揣着这张遮羞布,亲人之间对彼此的伤害,比外人之间还为所欲为。
但,即便如此,愿打愿挨的事,还是每天上演——
飘飘很绝望地发现,《都挺好》后期的剧情可能还是会走向happy ending的家族团圆。

从剧中的某些细节,飘飘也闻到了这种尿性。
大哥女儿和明玉很黏,大嫂直接感叹了一句:究竟还是血缘关系。
没想到宝宝这么喜欢明玉啊
所以说血缘呀
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飘飘觉得,小孩和某个成年人玩得好,关血缘什么事?投缘罢了。
我们的血缘滤镜,实在有点太厚了。
打的人倚恃着血缘滤镜,认为自己做恶作歹永远应该被原谅;
挨打的人呢,透过血缘滤镜,认为那个欺压自己的亲人,永远值得被原谅。
亲人仿佛是天生就带着“爱你”“为你好”的属性的,但细想这又是没有道理的。
有句话说得好,朋友好歹是自己选择的,而亲人是无法选择的。
所以,这相当于,把两个有可能性格完全龃龉的人硬生生捆绑在一起,相知的两个人在一起,尚且会产生求全之毁,不虞之隙,那么本来就合不来的灵魂,因为命运和血缘被绑在一起,则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憎恶。
电影《小偷家族》里,玲玲受到原生家庭的虐待,被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偷家族”收留,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玲玲拒绝回到原生家庭,而选择留在“小偷家族”中。
很多时候,有血缘的亲人可能会伤害你,没血缘的人,反而会去治愈你。
玲玲曾被亲人用熨斗烫手臂,而“小偷家族”中充当妈妈角色的信代,也被自己的母亲用熨斗烫伤,她们两个的手上,有相同的伤痕。
玲玲心疼地用小手抚摸信代的伤痕,信代说:“早就好了,没关系了。”玲玲却咬着下唇摇摇头。


她经历过,知道那有多痛。
玲玲和信代能成为家人,是建立在相似相知的基础上的彼此选择,这种羁绊,与血缘无关,却又比玄而又玄的血缘,靠谱多了。
所以信代说——家人,还是自己选的才牢固。
信代:我们是被她选中的吧
奶奶:我没听说过能选择父母的
信代:可是 还是自己选择的更牢固吧
奶奶:牢固 你是说什么牢固
信代:羁绊啊 是羁绊






是的,牢固。
这个词,可能是代表着绝大多数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终身在寻觅的一种安全感。
所以,明玉后来买了一所很大、很牢固的房子。
可《都挺好》的导演简川訸说,明玉的家很大,但大有什么用,没有家庭的支撑就是冰冷的。
苏明玉家很大
大有什么用
大你没有家庭支撑
你是什么冰冷的




是的,牢固的房子,只是外在。
真正的安全感,是能够自决,并决定自己生活的环境、相处的家人。
请注意,飘飘说的是家人,而不是亲人——
亲人不一定等于家人,不一定能温暖你的“心房”。
亲人可能我们无法选择,但家人,是可以选择的。
飘飘其实是希望,那些曾被伤害、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也不要太急于去寻觅家人、或是因为孤独,回头去求助根本不爱你,反而用爱来绑架你、压榨你的人。
如果说,苏明玉一定要找一个人去温暖她“冰冷的大房子”,那也不该是从来没给过她爱的苏家人,而是萍水相逢,却和她一样,讲理讲情的石天冬。
正如卢梭所说,一旦一个人成长到具有理性的年龄,且能够决定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时,他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放在今天,这种决定和选择,其实也包括了你的家人。
婚姻、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都是这样。
有些婚姻和家庭,你走进去会更暖,而另外一些,逃出来可能才没那么冷。
毕竟,外面的风霜造成的伤害再大,都是可以意料的,而萧墙内的缓刑,却可能杀你于无形。
原文转自于「柳飘飘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