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应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呢?

2022-10-07 09:43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目前在我国残疾人群不断的获得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脑瘫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较高。适逢今年10月6日第11个“世界脑瘫日”之际,一起来了解一下脑瘫的知识吧。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可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患病率约为每1000活产儿中有2.0~3.5个。

 


一.脑瘫有哪些临床特征?

 

1.引起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活动受限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2.损伤发生在脑发育早期,症状出现在婴儿期,一般来说运动障碍出现在18个月以前,甚至更早;

 

3.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等其他异常;

 

4.损伤是非进行性的,功能障碍是持续存在的。但是功能障碍并非一成不变,轻症可逐渐缓解,重症可逐渐加重。

 

 

二.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脑瘫?

脑瘫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但有许多与脑瘫相关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逐渐被发现。根据时间的特点,我们将这些因素分为产前因素、围产期因素、产后因素三部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产前因素为主。


1.产前因素

宫内感染、多胎妊娠、胎盘功能不全、孕期用药不当、孕期胆汁淤积、羊水少等;


2.围产期因素

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尤以早产和低体重更危险;


3.产后因素

颅内感染、脑卒中、创伤、核黄疸等。

 


三.如何判断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程度的轻重呢?

在临床上,我们将脑瘫患儿分为5个年龄组(0~2岁、2~4岁、4~6岁、6~12岁、12~18岁),每个年龄组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受限的情况将脑瘫分为Ⅰ到Ⅴ级,分级越高,意味着孩子的功能受限(受损)程度越大,同时也意味着康复治疗难度越大,能力提高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

 

 

四.脑瘫患儿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呢?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以下三类

√基本康复技术

√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今天,着重分享一下作业治疗法~
1.促进认知功能发育的治疗

促进认知功能发育的作业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抄写技能、社会技能、交流技巧的作业活动训练。

 


2.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

促进运动发育、上下肢功能、感知认知功能的训练,应与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相结合。
 

如训练饮食动作时需要头的控制、手眼协调、手的功能、咀嚼、吞咽时相应部位的运动;

训练更衣动作,洗漱动作,排泄动作,洗浴动作,书写动作等,能改善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3.姿势控制

良好的姿势保持是从事日常生活活动等所必需的一项基本内容,尤其对于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各种体位的姿势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所有脑瘫儿童均表现出姿势调控的动作协调障碍。


而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

 

 

4.手功能训练

手功能训练对改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效果,大部分患儿通过训练其肌张力均会有所改善,抓握、手眼协调能力有所提高,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精细运动功能分值也有显著提高。


 

5.视觉功能训练

脑瘫伴视觉功能缺陷儿童早期进行弱视功能训练,是可以得到视觉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与恢复的。


视觉功能训练是根据患者的视觉功能异常状况,通过一系列方法,从视敏度、调节、集合功能、眼球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可使视力提高、增进视觉技巧、开发视觉潜能、改进视觉功能,从而矫治相应的视觉功能异常症状和体征。

 

 

6.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婴幼儿精细动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培养训练脑瘫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可有效发展精细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电脑游戏的介入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7.书写能力训练

书写是脑瘫徒手手功能分级系统(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的评定项之一,是脑瘫患儿学习中手功能最主要的体现。

 

脑瘫患儿多数伴有手功能障碍,其主要由拇指内收、紧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内旋、肩胛带内收引起,表现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灵敏、不稳,即没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灵敏、不协调,这些都限制了患儿的书写功能的发挥。书写前对手功能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书写的进行。

 

 

8.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正常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脑瘫患儿由于其自身运动、感觉等方面功能障碍,不能自如地进行符合年龄相关的游戏活动,但他们的正常身心发育却是离不开这些游戏活动的。

 

 

9.进食训练

进食作业训练可通过降低患儿面部肌张力、姿势控制、感觉训练、进食技能训练等康复治疗,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进食问题,从而促进和改善患儿的营养及机体抵抗力。

 


10.更衣训练

儿童的许多重要技能多在家庭中习得和应用,而训练脑瘫患儿的更衣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用家庭环境,配合语言、玩具等多种诱导方法,逐渐引导、循序渐进的训练患儿的更衣能力,使患儿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1.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专业设备设计活动,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的非协调性的现象进行训练。

 

通过这种训练使孩子的前庭感觉和内在感觉得到一定的恢复,平衡和协调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对于高危新生儿早期的干预,多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法, 协调儿童各方面的运动功能,使其趋向于平衡,触摸敏感性有效的提高,还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展,关注和控制儿童。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应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