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此非天意——《天意》(二)

书接上回。韩信钓鱼回家路上遇到黑衣人指点迷津;张良行刺失败东躲西藏;秦始皇为修成真人性情大变,巡游归途驾鹤西去;李斯赵高合谋赐死扶苏,拥立胡亥;陈胜反秦,群雄逐鹿,韩信投奔项羽,东征西讨。
韩信的命运究竟如何?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韩信跟了项羽之后,凭着他师傅交给他的知识完全可以在项羽麾下谋得一个好职位。但项羽只给他封了个执戟郎中。不要以为执戟郎中是个多高的职位,虽然也是武官,但级别不高,通俗来讲就是营门警卫员。
虽然是个警卫员,但韩信并没有气馁,逮到机会就给项羽建言献策。但项羽是什么人啊?心高气傲、刚愎自用,韩信的建议他一句也没听,即使事后证明韩信是对的,项羽照样给他摆脸色。
······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淮阴侯列传》
最严重的一次,就是项羽和宋义爆发矛盾的那一次。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本纪》
其实项羽和宋义矛盾的起点很简单,就是该不该救赵王歇。项羽主张救,一是因为秦将章邯是自已的杀父仇人,此仇必须要报;二是因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在作祟。宋义主张不救,理由是可以牺牲赵王歇来拖垮秦军,楚军以逸待劳,届时在一并击败秦军。
但关键是两个人都是硬脾气,都是得理不饶人的货色,你来我往俩人就呛起火来了。眼看着就要打起来,最后还是项羽先服了软。倒不是项羽想要服软,关键时刻还得是韩信把项羽的脾气压了下去。
回到大帐的项羽越想越气。自己不仅被宋义怼了个七荤八素,还被宋义压了一头,摆了一道。刚进大帐就叫嚣着要杀了宋义。此时亚父范增上场了。
项:“我要杀了宋义!”
范:“将军慎言!将军何出此言啊?”
项:“姓宋的不肯救赵,还摆出怀王压我。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等秦军疲惫了再打。”
范:“你怎么看?”
项:“秦强赵弱这是明摆的事。一直等下去秦军得到赵国的粮草补充,有什么疲惫之机可乘?”
然后他们就聊了会儿韩信,范增对韩信那是大大地夸赞,顺带把项羽给训了一顿。
然后第二天项羽就把宋义杀了。
NB!真的是NB!我每次看到项羽这波操作都会给他一个大大的NB。
活该项羽失败!活该!

一波骚到飞起的操作之后,项羽破釜沉舟干翻了章邯。
然后刘邦就溜进了咸阳。
先入关中者王之!
······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项羽本纪》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高祖本纪》
这对项羽来说可是要了亲命的。谁控制了咸阳,谁就控制了函谷关;谁控制了函谷关,谁就控制了天下。
《史记》原文中是“项羽大怒”,而且司马迁还写两遍。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把刘备赶出了咸阳,赶到了鸿门。
没错,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鸿门宴。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高祖本纪》
当然在大戏开始前老天爷还玩儿了把无间道。曹无伤跑去想当项羽的内应,把刘邦的军事计划和盘托出。然后项羽凭借着自己囧傻呆萌的体质成功玩死了敌方队友曹无伤。估计曹无伤到死都不知道是项羽买了自己。
有内鬼,继续交易。
接着是项伯进来了。他原本是打算把张良挖过来和他一起逃命,结果张良三言两语就成功把项伯策反过来,还和刘邦结了亲家,还让项伯在项羽面前美言几句。
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留侯世家》
这次项羽不但什么也没赚到,还损失了一个亲戚。
到了鸿门宴当天,刘邦装孙子的功夫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言辞谦卑,诚惶诚恐,把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解释成为项羽传播威名。
项羽很不好意思,瞬间就把曹无伤给卖了。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范:“我傻啦!我TM我整个人都傻啦!”
更让范增懵逼的是,项羽竟然留下刘邦吃饭!
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还把玉玦举起来示意。但不知道项羽是真傻还是装傻,反正项羽稳如老狗一动不动。
范增急了,拉过项庄就让他借舞剑之名行刺刘邦。
一会儿张良出来了,拉着樊哙就让他进去怼项羽。
再过了一会儿刘邦扶着樊哙就出来了。出来之后立马清醒,然后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口头禅。
刘:“为之奈何?”
樊:“当然是溜啊。还等着别人拿刀来砍?”
刘:“就这么走了,不进去打声招呼也说不过去。”
樊:“现在顾不了了。沛公快快上马!”
这时候张良出来了。
张:“你俩别磨磨蹭蹭了,赶紧滚。这边就交给我了。”
刘邦如离弦之箭般窜了出去。
这时候,一旁冷眼旁观的韩信说话了。
放虎归山,天下要多事了。

张良进帐和项羽辞别,然后和项羽一通谈天说地。项羽是真的欣赏张良,千方百计要把他挖过来。但张良十分巧妙地回绝了。
项羽、张良的这段对话是项羽少有的高光时刻,项羽做不了刘邦那样的乱世枭雄,但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
然后项羽就飘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羽本纪》
与此同时,刘邦把秦朝的律令、地图、存档奏呈、户籍文册搜刮一空。
这就是差距。

战争眼看就结束了,韩信一看就这么发展下去肯定是要丢工作。有一天他在街上闷闷不乐瞎逛,忽然电光石火间,他拦住了一个路人,问国尉府怎么走。
他有一个想法,而且可能是对的。
到了国尉府,与师傅相见的情景一下子涌入韩信的记忆。第一次见师傅,是在一棵槐树下。
国尉府中,也有一名老人坐在槐树下。
此人便是仲修。
仲:“这里已经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韩:“我不是来抢东西的。我······可惜啊。”
仲:“可惜什么?国尉要是还在,你们还进的来?”
韩信不再说话,在一旁的石板上下起了八宫戏。
当年与师傅相见时,也是在下八宫戏。
仲修看了一眼,也下了起来。
仲修输了,他吃惊地看着石板,又看着韩信。
仲:“你······你从哪学的?”
韩:“你们国尉常玩这个?”
仲:“是的。最多的一个人,在他手下下了二十八步。”
韩:“谁?”
仲:“蒙恬。”
师傅说过,最优秀的,在我手下走过二十八步。
韩:“你们国尉,有没有大梁口音?”
仲:“国尉是大梁人。”
韩信的师傅,正是大秦国尉,尉缭子。

明白了,全明白了。
师傅叮嘱他除非乱世,否则不要用这些知识。
这是师傅给帝国设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是韩信有一事不解:既然师傅如此防备他,为什么还要教他?
仲:“有一些陈年往事,不过说了你也不信。既然你想知道,到我家去,我慢慢讲给你听。”

这一回韩信终于知晓了师傅的身份,而国尉隐退之谜也即将揭开,之前秦始皇的反常之举也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是团长,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