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王夫人正名:她耿直、善良、仁慈

2020-08-30 17:43 作者:乱红成阵  | 我要投稿

  许许多多的人认为,贾母是支持宝黛婚姻的,王熙凤是顺着贾母心意的,高层领导者已经有两个都支持木石了,那最后一个一定支持金玉。因为如果金玉有能力跟木石分庭抗礼的话,那整个贾府中不可能没有不支持金玉的人。正好王夫人是薛宝钗在贾府唯一亲近的姨妈,所以依此断定,王夫人就一定是支持金玉,反对木石的那个人。

  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金锁是假的,金玉之说从头到尾也都是假的。整个贾府,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主子辈的人支持过金玉,丫头辈的当然有,起码袭人算一个。以“金锁是真的”、“金玉能跟木石相提并论”为前提的认知,导致许多人都误读了王夫人这位慈母。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解析一下王夫人的形象。

  原文描述: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第三十回  赶走金钏)。

  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第七十四回  审问晴雯)。

  用现代白话文解释一下作者的评价:

  王夫人虽然是个宽容、仁爱、慈祥、厚道的人,以前从来没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天忽然见到金钏做这种无耻下贱的事,是她平生最憎恨厌恶的,于是气愤不过,就打了一下,骂了几句。然后让金钏母亲把她带出去,虽然金钏苦苦哀求,但王夫人不会再收留她。

  王夫人是一个心思单纯、不虚伪做作的人。她喜怒都发自真心,心里想什么,就会发作出什么,不像那些用花里胡哨的话做装饰,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心机girl。如今心里有了真怒,又想起晴雯之前骂小丫头的往事,于是对晴雯观感直线下降。

  简而言之,王夫人仁慈善良,性子也很直,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没心机,不懂掩饰。赶走金钏是因为金钏做了无耻之事,是王夫人平生最憎恨厌恶的;赶走晴雯是因为听信了谗言诽谤,也认定晴雯就是个狐狸精,心里动了真怒,就要处置。

  王夫人发怒处理这两个人,作者都要在一旁赶紧解释,生怕读者误会王夫人。当然,作者虽然这样为王夫人开脱,但王夫人也并不一定就是作者说的这样,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王夫人的表现,是否当得起这个评价。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王夫人第一次出场。询问凤姐月钱发了没有,凤姐说发了,然后凤姐试探说:我没找着太太之前说的布料,太太是不是记错了?意思就是:太太你是不是忘了给黛玉准备礼物?但王夫人没听出来,张口就是“有没有什么要紧?”

  要布料有什么用?有布料?哦对了,倒是该给你妹妹拿出来做两件衣裳穿。凤姐这时候就说,已经准备好了。这全了王夫人的面子。所以,王夫人没有跟上凤姐的提醒,证明她日常不管事,而且性子比较直,不会拐弯,没有想到黛玉第一次来,自己作为舅母要亲自准备礼物。

87版《红楼梦》王夫人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面对只是祖上连过宗,并没有多少来往的穷亲戚,王夫人自己不得闲,就让凤姐裁度着给他们帮助,不可简慢了他。可见王夫人周贫济老之善。而见完刘姥姥,周瑞家的回话时,先去了王夫人上房,证明王夫人之前的确是在上房处理家务,并不是故意不见刘姥姥。周瑞家的送宫花之时,也带出尼姑等人,证明王夫人日常喜好布施,仁慈。

  第十二回:贾瑞自己作死,被凤姐捉弄病了,求人参求到荣府,王夫人让凤姐给他称二两。凤姐不肯给,谎称没了。王夫人还让凤姐去邢夫人处问问,说“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批语都如是说:“王夫人之慈若是”。

  第十七回:凤姐协理宁国府。王夫人担心凤姐没经验,办错了事惹人笑话,凤姐也丢脸,所以一开始不允许。后来见贾珍说的情真,凤姐自己又想干,于是便同意了。这里体现了王夫人的厚道和慈爱,担心凤姐年纪小,处理不好事情,但后来贾珍一央求,也就允了。

  第二十三回:贾政问是谁取的“袭人”这样一个刁钻古怪的名字,王夫人怕贾政生气,就掩饰说是老太太取的。被贾政一下子戳破谎言后,忙劝宝玉说回去改了这名字吧,也没有花言巧语多辩驳几句。如此简单几句话,王夫人之慈、之直跃然纸上。爱护宝玉,却性子直,不会打花腔,糊弄贾政。

  第二十五回:贾环泼宝玉灯油,满头满脸都是,气得王夫人逮住贾环就骂,经凤姐提醒后,才不骂贾环,转骂赵姨娘。这里是王夫人第一次发怒,原因是贾环伤害到了宝玉,出发点仍是慈母之心。天真烂漫并不是不会发怒,王夫人喜怒出于心臆,贾环做的坏事就骂贾环,经过凤姐提醒后,才想起自己做为嫡母不应该骂孩子,于是叫过没教养好孩子的赵姨娘来骂。这同样证明了王夫人性子直爽,对犯了错误的人,想骂就骂,不会有丝毫掩饰。

87版《红楼梦》王夫人

  第三十回:金钏之事,王夫人第二次发怒。金钏做了什么错事呢?我个人认为,祸出在“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句话。面对公子哥儿的调戏,金钏不说严词拒绝,反而反过来调戏公子哥儿,说出“如果有机会,我迟早是你的”这样意味的话。这并不是一个母婢应该做的事,甚至不是一个奴婢应该做的事。王夫人眼中的宝玉虽然是个混世魔王,但在男女之事上还是一窍不通,所以如果宝玉跟一个丫头来往过密有越矩倾向,那一定不是宝玉的错,而是那丫头的错。金钏对宝玉有勾引嫌疑。而且,金钏之前多次调戏宝玉,让宝玉吃她嘴上的胭脂,其实已经坐实了她的勾引,只是王夫人一直不知道。

  第二个可能,是“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这句话。“拿”这个字正义感很强,“捉拿罪犯”,所以金钏是在教宝玉去捉拿贾环和彩云。贾环是宝玉的兄弟,金钏让宝玉去捉拿自己的兄弟,居心何在?这已经算是在挑拨宝玉和兄弟之间的关系了。作为母亲身边的婢女,不教公子哥儿学点好,反而勾引、调唆宝玉往下流走,这是金钏犯的两大错误。所以王夫人才会愤怒,认为“好好的爷们,都叫金钏给教坏了。”

  金钏犯了如此大的错,触碰到了主母王夫人的逆鳞,做了王夫人生平最憎恨厌恶的事。做为一个并没有人权,任主人家买卖的奴仆,她没有被卖给人牙子,只是让她妈把她带回去,已经算是王夫人格外开恩了。这对王夫人来说,就像一条有心机的狗在勾引你不懂事的儿子,在教你儿子挑拨关系撕咬兄弟,没打死这条狗,只是撵出去不让他再进来,已经算是很仁慈了。

  只是后来,金钏跳井自尽了。

87版《红楼梦》王夫人落泪

  第三十二回:这一段,是王夫人争议最大的一段。她为金钏流的泪被认为是伪善的眼泪、鳄鱼的眼泪,因为之前是她亲自把金钏赶出去的,如今再流这眼泪算什么?她“狠得不彻底,善的不彻底”。

  但这才是人。

  金钏的确做了错事,做的错事正中主人逆鳞,让主人觉得留着她也是个祸害。那么赶她出去是任何正常人都会做的选择;心狠一点的,发卖;再狠一点的,打死。如果懦弱一点,下人触犯了主人逆鳞还能在府里安安稳稳地呆着,只怕下人会更加放肆,这是迎春不是王夫人。

  所以,在赶走金钏一事上,王夫人并没有错,甚至不会后悔。只是她没想到,金钏居然会投井自尽。金钏有错,但错不至死。死亡这个惩罚并不是王夫人给的,而是金钏自己选择的。将金钏赶出贾府之后,王夫人对金钏的处罚已经结束,是金钏自己受不了从位同副小姐到毫无地位这样判若云泥的落差,自己选择死亡的。

  从法理来说,王夫人没有任何不是。王夫人觉得难过,是因为她没想到一条生命就会这样逝去,她有仁爱,没有心机,所以她难过流泪。她的泪是支开了所有下人躲起来偷偷流的,如果宝钗不去,谁都不知道她一个主母,还曾为一个下人之死流过泪。

  宝钗面对无法释怀的王夫人,进行了一番劝慰,那一番话,才是彻头彻尾的无情与伪善。蒙本的批书人是特别喜欢宝钗一党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宝钗的喜爱。可即便如此,这里的侧批还是有一句“不中奈何”,证明批书人也知道这段话没说进王夫人心里。而王夫人听了这些话,也的确没觉得宽慰,还是觉得心里过不去,这证明王夫人与宝钗不是一路人,也并不认同那一段伪善无情的话。

  正因为王夫人善良仁慈,性子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所以她才会躲起来偷偷哭。想象一下,假如是其他人——真正恶毒的赵姨娘马道婆、苛吝异常专爱拿人短的邢夫人、杀伐果断视人命如儿戏的王熙凤——遇到这种情况,没有谁会是王夫人这个表现,连贾母都会比王夫人多一份冷静,宁可把错移到别人身上,维护老太太的威严,也绝不会为一个下人哭泣。

  但黛玉会很像。

  冷美人宝钗,已经发表了她无情的宣言,她处于王夫人那个地方,绝对不会与王夫人表现一致。但黛玉最有可能,黛玉性子尖刻,如果有人在她面前犯了原则上的错误,她绝对不会手软,但假如这个人本来错不至死,但因为自己惩罚她的原因后来却死了,或者说她是被冤枉的,那黛玉绝对会为她一哭,为自己的失误一哭,为逝去的生命一哭。

  这样想来,整个贾府,与王夫人性格最像的,反而是黛玉。只不过黛玉心中思虑过多,而王夫人则照管家务,不会在其他事上有过多忧虑;黛玉年幼,寄人篱下心思敏感容易尖刻,而王夫人年长,见多识广只会在关于宝玉的事上发怒。

87版《红楼梦》林黛玉

  第三十四回:是袭人与王夫人的接触。袭人说自己服侍宝玉尽心尽力,得到了王夫人的好感。又说宝玉在园里,日渐大了,与黛玉宝钗两个是两姑姨表姊妹,所以难免会传出闲话。这段男女避嫌的劝告,正中了金钏之前勾引之事,于是王夫人就爱死袭人了,托袭人好好照顾宝玉,并在心里暗暗认定对宝玉好的袭人是准姨娘。

  袭人为何会有这番高论呢?因为在宝玉挨打前,宝玉和黛玉刚互认了知己。宝玉对黛玉吐露心声爱意,结果黛玉已经走了,宝玉对着追出来的袭人说了。袭人被吓到了,认为再这样下去,宝玉黛玉之间会发生“丑祸”,丑祸就是私通。袭人已经知道宝玉知了人事,所以会有此担心。但王夫人不知道,所以王夫人震惊地问袭人“难道宝玉跟谁作怪了不成”的时候,袭人也不敢如实回答是自己,只能长篇大论地遮掩过去。

  袭人认为宝黛之间如果再接触下去,会发生丑祸,但却故意让宝钗跟只穿着肚兜睡午觉的宝玉同处一室。可见,袭人对王夫人说的那番话,虽然的确是为宝玉好,但她并没有落到实处,反而在刻意制造宝钗的机会。袭人制造机会在三十六回,在三十四回刚说出口的话,她就已经忘了。又或者是,她只忌惮着黛玉,而欢迎宝钗与宝玉发生点关系。言行不一,所以,袭人才是那个“饰词掩意”的心机girl。

  至于王夫人,她相信袭人不会骗她,相信袭人是真心为宝玉好,于是连多叫几个人问问,或多找几个人同时照顾宝玉这样的工作都不做,就把宝玉全盘托给了袭人。为后文怡红院和王夫人之间消息不对等,王夫人只能听到某些人想让她听到的话,埋下了祸根。

87版《红楼梦》袭人进言

  第四十七回: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斗牌,王夫人说,斗牌的可不只四个,批语点明“老实人言语”,性子如此直,直接就说不止四个,也没给老太太想个加人的理由。

  第五十八回:遣散戏子。李纨说要把所有戏子留下使唤,王夫人说,学戏的不比使唤的,有想走的领几两银子就走,想留的再留,祖宗手里有这例。表现王夫人之仁慈。

  第七十一回:尤氏进园子,有事找管家,两个婆子不给传话。尤氏丫头告到了周瑞家的身上,周瑞告诉了凤姐,凤姐让周瑞过了老太太生日再将这两个婆子绑起来。结果周瑞与这两个人不和,当即就绑了起来。这两个人又与邢夫人陪房有亲戚关系,在邢夫人耳边一吹风,邢夫人就在贾母生日散席后当众给凤姐难堪,让她放了那两个婆子。虽然邢夫人没安好心,但偏偏她句句说的都在理。而挑起事端的尤氏也不肯给凤姐说好话,还对她冷嘲热讽。王夫人听了邢夫人和尤氏的话,也没想过其他更深的的矛盾原因,直接让凤姐放了两人,也算是间接给了凤姐难堪。这里表现了王夫人的宽容,但同时,也体现了王夫人耳根子软,常常偏听偏信。自这里开始,王夫人开始受邢夫人蒙蔽,之后会越来越重,祸根越来越深。

  第七十四回:傻大姐在大观园捡到一个绣春囊,交给了邢夫人。邢夫人让王善保家的交到王夫人那里。之后王夫人一门心思认定这是凤姐的,可以想见,跟凤姐不和的邢夫人陪房添油加醋地说过凤姐多少坏话。凤姐一通辩驳,王夫人心里宽慰了许多。偏又有王善保家的过来问,诽谤了晴雯是个狐狸精,提议要搜检大观园。

87版《红楼梦》傻大姐捡到绣春囊

  这里文章有一句: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所以她相信邢夫人和王善保家的正如相信凤姐和周瑞家的。但这种权利争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王夫人从来都是公正严明,从来没有护短的想法,所以如今邢夫人占上风,凤姐则危矣。

  由此也可以想见,什么样的人,会认为大家都是好的?但凡是个心眼多点的人,都该知道护短,专信自己的心腹。但王夫人却谁都相信。可见,她的确是个天真烂漫之人。

  王善保家的诽谤了晴雯,说她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然后王夫人回想起晴雯在院子里骂小丫头的画面,就说她一生最嫌这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呢?轻狂、妖媚,因为这样的人最有勾引宝玉带坏宝玉的嫌疑。这里说的绝对不像某些人想的暗指林黛玉,因为黛玉自小在贾府长大,贾母老早就有意将二玉撮合成一对,他们两个刚好又两情相悦,黛玉已经没有任何动机去勾引宝玉了。更何况,黛玉一点也不轻狂,也不妖媚,她只是心思比较敏感,想得多,爱刻薄人,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识大体的,最起码没有像晴雯那样盛气凌人地骂人。

  第三十回中,文章说“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贾政也说:“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所以连主子们都很少打骂下人,晴雯一个丫头,平时就颐指气使地打骂小丫头,过于轻狂,王夫人自然看不上。

  但这里为什么要特意点出晴雯模样像林黛玉?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王夫人知道宝玉喜欢林黛玉,如果有丫头仗着自己长得像林黛玉去勾引宝玉,一勾引一个准。这里王夫人的出发点,还是害怕贱蹄子们勾引宝玉,并不是因为晴雯长得像黛玉,她也并不是不喜欢林黛玉。

87版《红楼梦》晴雯病补雀金裘

  后面晴雯过来的时候也刚好病着,没怎么打扮,西子捧心,反而更像身娇体弱的黛玉了。而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诽谤,先入为主地认为晴雯是一个狐媚惑主的心机婊,如今在自己面前还“特意”扮得像黛玉,那宝玉一定会很轻易被勾引了去。所以王夫人绝对不会留着晴雯。晴雯就死在王善保家的诽谤上了。

  后来晴雯辩解说自己从没有关注过宝玉,也从来没有在宝玉房里睡过,然后王夫人就信了。但凡有点心眼,也该知道这不可能,但王夫人就是信了,多天真,无论谁说什么都信。虽然信了,但考虑到留着她迟早是个祸患,所以晴雯还是该走。

  接下来就是抄检大观园了,抄检完之后过了个中秋宴,晴雯就拖着病体被赶出去了。这期间有人向王夫人告密,连带着芳官、四儿一块被赶走了。告密者经过宝玉的怀疑与试探,结合最后只有麝月留下了,最终确定应该是袭人或秋纹两个人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人都有份。

  所以,前80回中王夫人只有三次震怒,一次是贾环伤害到了宝玉,两次是有丫头勾引宝玉,出于慈母心,我想大家应该能理解王夫人做的这些事。更何况,王夫人即便处于震怒之中,也没有像薛姨妈那样,动不动就说将她们发卖出去,而仅仅是叫上她们的亲人来领她们出去。这样虽然出去的不体面,但好歹是恢复了自由身,不会再被卖去当奴才。

  而除去这三次震怒,王夫人表现的就是一位仁慈的主母,平时照管家务,侍奉婆母,面对丫头们的和平去留,都是尽量多赏些银子让她们找个好去处。她没心机,所以谁说的话都信,王熙凤瞒着她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她也不知道,旁系子弟生病了来求人参也想着给,只为行善积福,只可惜所托非人,于是祥瑞散尽;邢夫人告王熙凤的黑状也信,任凭王善保家的挑拨,也没多个心眼,就全信了,然后任凭他们胡闹;袭人说了大段大段为宝玉的好话就信,也不再派个别人去看看她是不是真的践行了自己说的话;晴雯争辩说自己从来没接近过宝玉,没在宝玉房里睡过也信,也不再唤个人再来问问到底是不是真的。

  综上所述,王夫人的确像作者评价的那样,是个宽厚仁慈之人,是个喜怒出于心臆的天真烂漫之人。她从不饰词掩意,所以若有人触犯了她的逆鳞,她自然要发怒,自然要处置,拔除这些觊觎自己宝玉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她选择的是最轻的处罚,只是将她们赶出贾府,没有想着用板子打死,也没想着叫人牙子发卖。

  只不过金钏死了,晴雯也死了。她们的死,有王夫人的一部分原因,但不能全怪在王夫人头上。金钏得自己背大部分责任,而晴雯的,则是王善保家的要背大部分责任。

87版《红楼梦》晴雯病逝

  而作者没写的,王夫人最大的缺点,也完全体现了出来——偏听偏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因为她偏信,所以晴雯承受了原本不该她承受的痛苦;因为她偏信,所以凤姐受了折辱,在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进谗言要抄检大观园的时候,也不敢出来反对。

  王夫人是一个真正的仁慈善良的人,但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会发怒,专门针对那些对宝玉不安好心的人;她会受蒙蔽,糊里糊涂害了真正忠贞的人。

  我们可以针对王夫人的缺点与错处进行指责,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就说王夫人是个伪善的恶毒人。

  还有人常常拿王夫人与黛玉宝钗的关系做对比,把现代个别家庭里嫂子与小姑子的不和,全部代入贾府,凭空妄想王夫人与贾敏的二三事,又把这二三事转嫁到黛玉身上,得出王夫人不会待见黛玉、只会待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宝钗这种结论。

  只是,用妄想得出来的结论,也只是妄想。

  如今,有几个细节可以佐证,王夫人是从小到大,处处待黛玉视如己出的,而宝钗在贾府住了许久之后,王夫人是不甚喜爱她的。

  下一篇,我们再细细讲解,王夫人对黛玉和宝钗不同的爱和态度。

为王夫人正名:她耿直、善良、仁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