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故友||溯源而正本清 自省以释哗疑
观众视角的历史区up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点灯夜明:对历史主线脉络有足够清晰的把握,其内埋藏的干货包含对事物发展的洞察,有其独到的见解,不需美,不隐恶,太史之志也。(【唠点历史】【渤海小吏】等:时间是我的精华,也是我的护城河)
观影临境:或以人物视角遍观国家脉络,或以窥一斑而渐显豹,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而后亦可回味咀嚼,尤有收获。(【小约翰可汗】【历史调研室】等:我是优秀的导演,但放的却是纪录片)
奇文不释:选史题材角度新颖,发人深省,辞藻文案优美,一如小说长卷,缓缓展开,引人入胜,言论或有争议而无硝烟,则无伤大雅。(【啊粥粥啊粥】【术澄】等:我写下的也许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一定是个好故事)
(以上排名因为需求分先后,但水平不分高低)
(PS:以上某个UP怕不是以季度或者年份为更新单位的,但他的粉丝没寄刀片也是真的顽强)
学说翻阅:或以学术圈严谨的学究文风,或以通俗易懂的摊卷说书,内容详实 ,一如词典般可进行查漏补缺,然情感上恕难喷薄共鸣,扼腕击节 。(【安州牧】【史图馆】【文大郎】等:你在需要的时候会想到我,但你不会时时刻刻来看我。)
瓜子可乐:知道并告知你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情,其事耳熟能详,或隐于街头巷尾,但只是想听着他讲解内心需要的话,是提供历史材料的方式之一,亦是舒缓情绪的去处。(【直男文史课】【鸭哥侃历史】等:你娱乐时可以寻找我,但你终究是要吃正餐的)
追星偶像:知道历史上有这样的事情,但不清楚事物的内在发展,也搞不懂历史事件的逻辑脉络;言语大多粗鄙,撕扯成风,精通拉踩,通过褒贬其他历史人物来抬高自己的偶像。是提供历史资料的途径之一,但上限仅限于让你知道可能有这么个事,真伪性与影响都要自己查阅辨别。(B站上我曾经一个喜欢孙权的朋友:我的名声不重要,但我存在的意义,是给我家哥哥吸粉提纯)
上线营销:有说法,提供资料,但尽是扯淡,最好的结果,也是孔乙己,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没有找到,我曾经那朋友有这方面的趋势,所以缘分尽了。所以说主动找这方面看的人才很奇怪吧。大数据配合信息茧房的时代是怎么做到能碰见大量营销号呢?)
对笔者而言,上B站逛逛偶尔碰到几个防诈骗以及揭露缅北抖音噶腰子的,但却始终纳闷,怎么大数据就没有推送出诈骗团伙的视频给我呢?
有个留言很有道理,不信的人才能被推送到这种反诈骗视频。
来看看我曾经那朋友造的孽吧。关于我是敬佩蜀汉的,但关羽的头都被打飞了的言论就不谈了。
这不只是在祂视频里的哦,这是出现在其他UP的评论区里的,只能说簇拥的拥趸是无解的啊。
孙权,蜀汉至尊?
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蜀汉大臣写给孙权的书信,听到这个回复,好悬啊,他咋没选用诸葛恪的话呢,怎么不说蜀汉其实是孙权的跑马场呢?最好再引用一下歌功颂德的《辩亡论》。
来看看蜀地朝堂的正真态度吧。
243年,丞相仙逝后,蒋琬同志主政,上疏给出了自己的政治战略:
1、魏国太大太强,速胜不易。(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
2、东西一块使劲,才有希望。(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
3、但是吴老二那德性还是别指望了。(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主政的如此,蜀汉末期的投降派就更赤裸裸了,魏国来人了,就算是几千人的叫花子我们都投降,但你吴国哪怕大军来了,不好意思,一寸山河一寸血,咱打成苏德战争吧。
孙吴一战打出几十年和平?
说实在话,这话要是深究下去就是在侮辱咱先烈们,侮辱志愿军和解放军。
退守,是打不出和平的。
抗美援朝为什么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咱志愿军是缩在鸭绿江吗?不,是主动入朝作战,把联合军顶死在三八线,让美帝安心坐上谈判桌。
咱西南忍白象的根本原因是啥呢?是几天几夜没想明白白象挑衅的原因,最后咋解决的呢?瞅准国际形势,干崩妄图还击的印军,最后让白象以为红旗要插进新德里。
南边的越南是怎么变乖乖的呢?一样是主动出击,长驱直入大半个北越,断了越南的念想,两山轮战,敲碎祂的脊梁。
同样的道理依旧可以运用在国外,为啥德国现在认错态度诚恳呢,因为苏德战争的结果是苏联将红旗插进了柏林;反过来,为什么小日本现在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呢?除了美帝的扶持,还不是因为扔原子弹的是美国,而我们没有将红旗插进日本东京嘛。
不提进攻方和防守方,谈胜率就是在耍流氓。
中国有一个朝代,祂的胜率也就50%,可能还不到,就这么左右浮动,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很差,是不是?
中国另一个朝代,祂的对战胜率那就相当高,90%以上,你是不是觉得很厉害?
很遗憾,前面那个是我们恢弘的大唐,后面的那个则是我们熟知的挫宋。
发现问题了没有,为啥人家后面那个胜率更高呢?因为你总是被打嘛,被进攻嘛,因为你只要胜率再稍微跌下那么一丢丢,你就要奔着亡国去啊。
人家组织起几十万几十万的大军来根你开片儿,换一个思路,你就能想明白这是为啥了,为啥人家会有能力的组织起几十万的大军呢?然后这大军还非要去你那开片呢?
打天下和守天下的战略思路
这么解释吧。
守天下时,是防备着进攻能力强的,然后去进攻有利可图的一方,将领也以获得功勋为前提。换而言之,如果此次出击,依据当前情报信息出击无利可图,也不符合政治需求,那么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曹操方是自他隐诛荀彧后开始给大汉换房本基本就这个思路,尽可能地恢复生产,你露出破绽有机会干掉你了,才会出击去打一通,主体思路是只要自己不出大错,我就能慢慢靠着自己的大屁股坐死蜀吴。
蜀汉方面在丞相仙逝前都是打天下的战略。团结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着最具有威胁最强大的老大,主动出击进行集中爆破。因为老大要是没事,老大要是能安稳生产,那老二老三早晚会被吃掉。丞相离去后,后继者比如蒋琬等人认为自己着实做不到丞相那种水平,开始转为守天下的思路。
东吴方面,自打大战略家鲁肃去世,你实际上看不出有啥准确的战略思路可言。
鼠辈这种称谓,归根到底是格局。
格局的形成是依托于大方向上的战略,而战略这东西,是兼顾时效性和长远性的。
东吴三战的含金量
赤壁 :江东的立国之战,有没有刘备,这一仗都得打,打了这一仗,才立的住国。
但战略上的出错,以及周瑜自身的年少殒命,让整个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成为一辈子被追的鸡飞狗跳的刘备。
周瑜是个高明的军事家,但却并非是顶级的战略家。
他在赤壁大战后攻到江陵发现打不动后,就应该迅速掉转枪口去抢合肥。
因为刘备是联盟,他已经去抢南边四郡了,你即便打下了江陵也会两边不是人。
你既替刘备挡着北面曹操的火力,南边的刘备还会随时准备捅你的后腰。
说句实在话,江陵拿下后,周瑜要是还活着,最大的获益者是曹操。
因为以周瑜的份量和能力,刘备很难进入荆州的核心区域,孙刘的沙盘会演化为极度的内耗,最终渔翁得利的是曹操。
周瑜的作用还体现在江东的一系列外战上,赤壁后收割地盘,并非仅仅西线荆州在扩张,江东实际上是在全方位的往前拱,但比较尴尬的是,只有西线最终取得了突破,孙权在东线的一个关键地方很是灰头土脸。
合肥,成为了曹魏横在了江东的一口关键闸门。
终吴国整个国祚,都没能叩开。
不仅是所说的江东士族豪族成分问题导致的吴国“进攻脑瘫弱智,防守天下第一”,将领的素质同样很说明问题。
孙坚、孙策、周瑜,这爷仨带队是能啃大骨头棒子的,攻击型神将往往是能将局势强行带走的。
孙策周瑜这对江东双壁的相继离去,基本上也就标志着江东的版图也就这意思了。
周郎死后,整个东吴政权再也没在正式的攻坚战上,打下过哪怕一座像样的城池!
襄樊:这一神仙仗东吴全程没打,全靠糜芳在C。哪怕你吕蒙安排了间谍,哪怕你有进行了渗透,但最关键的底色在于哪里呢?是人质。
所谓孙权对刘和对曹开拓的云泥之别归根结底就是曹操扣人质,刘备没扣人质,他家的招降绝学在北面使不出来。
一个小插曲,221年四月,老刘当皇帝的同时,孙权方面发现自己对老刘的外交强势把自己逼向了非常险恶的境地。
因为曹仁又打回了襄阳,荆北压力骤增。
打回了襄阳是什么意思?襄阳不是一直在曹魏手中吗?
曹丕刚继位的时候,因为樊城已经被二爷打残了,所以曹仁屯兵襄阳,但是又担心被孙权在汉水断了归路,而且大战一年后,襄樊已经没有粮食了,曹丕命曹仁带领荆州军撤到了宛城。(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
孙权作为整个襄樊会战的最大受益者,在二爷死后仍然享受着这份伟大遗产的光辉,中国之腹的第一桥头堡不战而得,孙权派陈邵据襄阳。
但是,一年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曹丕称帝后派曹仁去夺回襄阳,曹仁和徐晃轻松拿下,又抢回了这个南下的桥头堡,随后迁走了汉水以南的老百姓们。(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
孙权方面极度轻松的就丢了扼住北军南下的嗓子眼!
夷陵:这个没啥好说的,关键的底色,是人。
老刘要是带着他打汉中的班底去打夷陵,那基本上是半年杀穿陆逊,半年围着建康看孙权反复横跳。老刘要是带着他打夷陵之战的班底儿去打汉中,他大概率想不出移军定军山的操作,曹操一来,他大概率还是会被打成仅以身免。
所有史诗级大胜的底色,都是对面的平凡送礼,而自己接住了。
吴国队大胜,顺手还给了魏国队一巴掌,孙权也借此也有能力解开大魏吴王的套。
但这仗存在的意义,更像是给丞相提高难度的,由困难变成炼狱。
同样都是走人,老曹是死前最后一刻等死了水神让北境转危为安,老刘则是死前一把大牌输的精光,留下了一个空空如也的超级乱摊子。
刘备方统一天下的能力思辨。
好像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周瑜、鲁肃在的时候,吴国才有机会统一天下。
那么刘备方呢?为啥总说曹刘对手呢?
事实上,如果汉中鏖战,曹操赢了,那最后刘备也不会成为曹操的对手。
来看看刘备方的能力以及统一天下的机会。
汉中家襄樊两路算是隆中对的前细,最终结果是曹操丢汉中,关公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国防被打到崩盘临界点,天下各地起火,最后靠着徐晃解围救曹仁以及孙权方的背刺告终。
至此,刘备方损失全部荆州力量。
夷陵之战,刘备带着已经损失不少的全部家当硬刚最巅峰的吴国军队,没看错,最巅峰的,享有于禁七军的北国野战精锐和关公的水军陆战队的体验卡(吕蒙的遗产),是的,体验卡,吴国的脑瘫军制是打不出也留不住铁军的,而此时周瑜遗产的长江水师也不是吴国末期那一捅就穿的水货。
最后,在与陆逊一年多的对峙里,老刘一把大火全赔了。
接下来交接棒递给了丞相,用中国史上最传奇的托孤开启了“雍凉不敢解甲,中国无法释鞍”的史上最强反弹传奇。
由关羽去世后的蜀,小国尔,名将唯羽。变成《晋书》司马懿的本传中也难得的描写了一下当时丞相给整个魏国带来的无形压力:“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仗还没怎么打,曹叡已经怕司马懿扛不住了,这又派过去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