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观行
人擅长用仅有的知识去定义他人它物。对世的过程是在收集数据建立模型,预测并选择。
A接触B,通过B的表现定义B的形象,B的表现与内在不同,A定义的是A眼中的B。
同理类推:
B看着镜子,通过回忆过往与直视镜面定义自己,但人的组成不只是记忆,还有思维,基因,且记忆不完整,主观因素太多,B看待的B只是片面的B。
由此可得:
一个人很难完全了解别人,也很难完全了解自己。
换句话说,你到现在了解的自己,与别人,可能都是错误的。
如果是对的,理论上你非常强大,伫立人类社会顶端。
换言之,大部分人到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最优解。甚至被迫活着,没有目标,是大多数人常态。
如果要验证这个理论,只需要回忆曾经的你,在面对一些选择时,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受限于当时认知,你的选择可能极其不合理。如果没有,很可能是你到现在没有优化处理同类型事件的能力。
受上述条件影响,人天生就难以观测最准确的人事物。
即便B向A坦白,那也是B自以为是的坦白。
“我相信你所说的一切,但我不能托付你。”
想要了解一个人,不要听他怎么说,别人怎么说他,看他怎么做。
想要了解自己,不把自己当自己,所做所图皆明心坦然。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观言知行,是指看他如何张口,而非说了什么。本质上还是观行知心。捭阖也是用来套话的,而非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