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蛙杂交小丑?被称为角蛙,却不是角蛙! | 波子角蛙


「 本来打算把它和最接近的秘鲁角蛙,放在一起介绍,可惜不论如何精简,这个物种需要介绍的点很多。 」By 达文Darwin

波子角蛙
学名:Chacophrys pierottii
分布:阿根廷、玻利维亚
体长:4.5 ~ 5.5 厘米
波子角蛙很像角蛙,但不是角蛙。
它属于角花蟾科 Ceratophryidae 下,厦谷穴蛙属(或者叫蝻蟾属)中的品种,且只包含波子角蛙一个品种。

* 这里简单说下整个角蛙属的上下关系,角蛙属上面是角花蟾科,这个科包含三个属于,除了最大的角蛙属,还有刚刚说的厦谷穴蛙属,以及小丑蛙属(其中包含的当然就是各种小丑蛙了)。
平时说的角蛙品种或者说角蛙家族,一般指角蛙属中的 8 类角蛙。波子角蛙显然是不在其内的,而且它的亲缘关系可能和小丑蛙更近,但是因为外形和饲养方式实在太过接近,有些玩家把它归进去也没问题。
外观上来说,波子最明显的区别是眼睛上没有角,皮肤光滑,其他地方大差不差,基本就是个迷你版角蛙,一只没长开的角蛙。
* 根据习性、发现者、科属,它也被叫做厦谷穴蛙、皮氏蝻蟾、查科掘蛙。但最能深入人心的还是“波子角蛙”。

抬起身子,鼓起,球一样的身体更圆润膨胀,
特别像开了 4 档的路飞
历史:波子在 1948 年的阿根廷首次发现,它一直是角花蟾科中比较隐匿的一种蛙。
在 1982 年的某期爬虫学期刊上,有人提出波子只是南美角蛙和小丑蛙的杂交种,而这种假说,直到 6 年后由其他学者通过遗传学研究证伪(据说当时有繁殖出南美和小丑的混种),正式确立波子是一个独立物种。

现在想想两种体型这么大的蛙,杂交蛙体型怎么可能这么小呢?
波子蛙原产地是半干燥的大平原,蛙只在繁殖和觅食的时候出现,其余时间都在地下。在短暂的雨季中,波子只用几个夜晚的时间就能迅速完成,找对象- 入洞房 - 生宝宝 ,等一系列操作,令人瞠目结舌。这生物学中也被称为“爆发式繁殖者”。
* 恶劣的环境,使得野生波子的寿命,低于普通角蛙;性成熟速度,快于普通角蛙。

可能是体型或者品种的原因,它对温度要求是比其他角蛙敏感。
适宜温度在 26 ~ 30 度,最喜欢的温度是 30 度附近。前文说过,在野外它基本都在钻入地下,所以用足够厚的土养,是最适合的。(使用普通角蛙的环境布置也没有问题)

科学家解刨肠胃发现,野生波子基本以蚂蚁和小型昆虫为食。正常养的时候,角蛙的一系列都可以喂给波子(它在野外因为碰不到如此多的美味)。它进食积极,很有角蛙一族的风骨。


波子食谱中最多的还是蚂蚁
有些爬友反映它和秘鲁角蛙食性特点相似,会突然对一直感兴趣的食物断电,一段时间后恢复,期间没必要过度处理。(其实随着人工繁殖代数上升,这类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波子的肠胃金贵程度在南美和霸王之间,需要定时定量,每次喂食量不要超过身体体长三分之一,喂食间隔 2 ~ 7 天(根据蛙的大小,冬夏时间不同,这些要素调整)。

把它当南美喂很容易出事
最佳的喂食方案,需要饲养者根据个体不同,慢慢测试。但作为一个小型蛙,宁可喂得少点,也别撑到。
最后说说它的宠物化道路,
记忆中波子出现在国内市场就是这几年的事,以前是连面都没露过。
但它在爬友中很吸睛,身材娇小混圆,性格有点像钟角,让养腻了几种常见角蛙的人会想去尝试下(高昂的单价,阻碍着它进一步称为新手的入坑物种)。

对于特别喜欢卡哇伊的日本人来说,在波子还没有出现在中国之前,就已经享誉日本圈内了。
可惜,饲养也好,繁殖也好,难度都高于普通角蛙,估计短时间内,价格都不会有太大松动。
波子的体色主要有绿和棕构成,按照不同的比例搭配会出现:偏绿、偏棕、双色,三种基本类型。







对于一个品系开发程度很低的物种来说,它的体色变化还是很丰富的。
台湾繁殖厂出品的波霸混血,


同样出自台湾的波秘角蛙,

编写丨达文Dar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