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凭什么该存在?
策划 | 张远方老师
整理 | E商高研院(实效EMBA组)
导读: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年,而能够存活5年的则不到7%。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前,中国有一百万多家公司破产,而这些公司中的90%都是中小企业。在疫情爆发后,这一数据更是雪上加霜。
但这并不是造成中小企业崩溃的根源,而是加速了一些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与其纠结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如思考另一个问题:企业凭什么存在?
“企业怎么去寻找增长拐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针对顾客的需要和特征,制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其次,寻找一个有效的行动,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渠道,一个产品等等,也就是一个策略;最后,中小型企业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资源的匮乏,这就要求他们集中力量,打出决定性的胜仗,赢得客户和资金的支持。
一、洞察力:关注市场变化,真实需求
从杠杆的观点来看,这场流行病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从未改变。
“从需求来看,中国14亿人口仍然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尽管疫情会对消费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消费者并没有离开;中国的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电子、汽车配件等行业都在不断地创新;而在基建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为大规模的消费提供了便利。”
大部分企业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真正需要,或是不能适应他们的需要。在杠杆顾问看来,目前消费者的更新换代是公司目前最大的变数。
“过去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都不一样了,中国有一个新的消费者群体变化。
从1995年到2009年,他们中最大的27岁,最小的13岁,逐渐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是一个物质资源丰富、网络依赖、见多识广的一代。
质量:近十年来,从线下到网上,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单纯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足以让消费者为之掏钱。另外,与父母相比,他们的购买欲和购买力都很强。二者相结合,使顾客满意的门槛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个性化:因为年轻人喜欢新奇事物、敢于冒险等本性,以及在物质与资讯充裕的成长环境下,他们追求的已不再是廉价、物有所值,而是个性的体现。撬动曾经对95后消费人群进行了品牌认知调查,调查表明,相比于传统消费品牌或国际大牌,他们更愿意尝新,尝试品牌性格突出的新消费品牌。
细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刺激更多的人需要。此外,社交媒介赋予使用者足够的话语权,使用者不再是一个被动、软弱的个体,而是越来越主动、更具创意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在特定的特定领域形成一致,因此,细分的需求就有了向大众传播的趋势。
“顾客更新换代,消费细分,媒体垄断,复杂多变的市场,很多公司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系统的分析。
二、打法赋能:回归战略,创造战役
这次疫情的暂停是一种外来的力量,让很多在错误的道路上重新回到最初的起点,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调整策略。
比如一个新兴的快餐品牌。在2016年,这个品牌首次发布的时候,就把它作为“健康速食”来做,它注重的是真正的食材和美味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快速和满足。这是因为他的亲身体验,他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的上海人,经常会在晚上没有食物可以吃,而现在,一碗方便快捷的面条,就像一家餐馆一样,给了他最大的安慰。所以,这个牌子就出现了,以满足顾客对更好的要求。
然而,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该品牌的SKU急速扩张至上百个,创始人也开始意识到SKU扩张所带来的问题。他在一次内部交流中反思:“我都不愿意吃的一款产品,怎么能提供给消费者?”恰逢疫情,市场按下暂停键,这给了他重新思考的时间,从盲目扩张SKU中拉回来,重新聚焦到“吃好一点”这一战略初心本身。
三、行业进化:企业战略时代到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成功的公司常常善于利用外部大脑,比如华为的历史就与 IBM密不可分。然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顾问公司必须要不断地进步,而且要比其他公司走的更快,否则就会被淘汰。
中国的本土顾问公司,事实上已经过了两次迭代。从功能的观点来看,1.0时代是市场咨询,重点在于挖掘产品的优点和吸引顾客的购买;2.0是一个品牌咨询的时代,它从一种面向外在的角度,寻求不同的品牌,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撬动的眼中,现在已经到了3.0,从作用营销,到品牌,再到对整个公司的影响。
与其他品牌顾问公司的杠杆作用也是与创业者的关系。
“最初的顾问公司,主要是给公司出主意,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说是:我有一个计划,让您去做;后来,顾问公司发展成了保姆,或者是公司的老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公司的经营进行全方位的干涉,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我们相信,企业家就是一个企业的“牛鼻子”,我们要赋予企业家更多的力量,让企业家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也要借助内外的力量,让企业找到一个转折点。
“企业必须得从战略入手,一定要从品牌走向企业的整体。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两极,内部一极就是创业者,外部一极是消费者,中庸是我们的战略节奏,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只有符合企业气质,符合战略正确性的战役,才能够去把企业和消费者连接起来,才能真正成就一家企业,或者成就一个创业者。”姚荣君说,撬动的目标是,只服务一家企业三年,三年之后,企业自己走上正轨,撬动功成身退。
目前,“稳中求进”是最好的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中小型企业避免盲目扩大生产以保持资金周转,或试图掩饰不能再购买所造成的问题。要聚焦资源,缩小阵地,更要反思自身的生存原因,以及战略的实施。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评论,将抽出优秀评论者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