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上被冤杀的功臣,真的冤枉吗?

2023-11-14 09:25 作者:米粮微聊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功成名就又含冤而死的将领,但今天要讨论的三位,即使看似被冤杀,实际上跟自己也有很大关系。那么这三位是谁?又是谁导致了他们死去的结局呢?请大家点赞关注,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让人着迷的话题。


01


首先,我们来讲讲秦朝的商鞅

商鞅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从弱小变得强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他最终却遭到了残酷的处罚——五马分尸。那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下场呢?事实上,那与他的变法有关。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秦国野心勃勃,决定进行改革。为此,他招纳了天下贤能之士。商鞅便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秦国,并在秦孝公门下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商鞅提出了许多改革举措,如私有田地收税、重视农业、重用军功等。尽管这些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些大规模的改革过于严苛,动辄就割鼻削首,秦孝公的哥哥赢虔也被割去鼻子,这极大地涉及到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只是商鞅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才能推动改革的进行。


然而,一切都在公元前338年发生了变故,秦孝公突然去世,商鞅的时代也即将结束。新继任的秦惠文王也感受到商鞅对自己的威胁,加上商鞅之前得罪了许多贵族,朝中奸臣抱团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虽然也知道商鞅变法没有错,但如今秦法已成,所以采取了“商君可杀、秦法不可废”的策略,乘机以这个罪名判处商鞅死刑。商鞅这位功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也实属可惜。


02


第二位就是隋朝的高颖

在隋朝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中,高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汉化的鲜卑族成员,被隋文帝杨坚俘虏,并协助杨坚夺取政权,统一了中国,被誉为隋朝的开国元勋。他在军事上克服了东夏,平定了南国,以智谋指导军队决胜千里之外。高颖为人正直,仁义温和,受到朝臣和百姓的崇敬。


然而,高颖最终被隋炀帝杨广所杀并不是冤枉的。这是因为有两件事导致了高颖的厄运。首先,隋炀帝下令收集北齐和北周的乐器,但高颖始终不同意,多次劝谏,这让隋炀帝非常不满。虽然这只是小事,但第二件事情却使高颖走上了不归路。当时,隋炀帝打算废黜太子杨勇,然而高颖是杨勇的老丈人,自然处处维护太子杨勇,自然不同意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而与杨勇一直对立的二弟杨广也因此与高颖结下了梁子。不久之后,杨坚去世,二弟杨广即位,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了高颖。因此,高颖被杀并非冤枉。


03


最后一位是南宋的名将岳飞

岳飞是南宋名将,也是一位忠诚天下的将领。众所周知,岳飞从20岁开始他多次参军,在南宋中兴四大将中位居首位,带领岳家军战无不胜。然而,这位有着卓越战绩的名门将领却遭到了小人秦桧的诬陷,最终含冤而死。岳飞的死引起了无数人的唏嘘和悲痛,被称为千古奇冤。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背后是否有隐藏的真相呢?

岳飞亲身经历了北宋与金国的战争,这让他对于保卫国家有着强烈的愿望。然而,南宋的高宗并不想继续抗金,他只想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公元1141年,宋高宗派遣了12道金牌给岳飞,希望他停止抵抗,回到京城述职。然而,岳飞却一心想要抗金,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第二件事是当时的淮西军统帅刘光世辞去职位后,岳飞再三争取这只军队的领军权。此时的宋高宗已经对岳飞产生忌惮,当然不会同意让岳飞掌握这支军队。没想到,岳飞直接辞职不干了,这进一步激怒了宋高宗赵构。

后来,岳飞还是回到了京城,一回去就陷入了权相秦桧和张俊布下的陷阱。秦桧在朝堂上对岳飞进行了弹劾,而张俊设则私下伪造了岳家军的口供,诬陷岳飞谋反。与此同时,南宋和金国正策划第二次议和,金国不仅要南宋称臣纳贡,做自己的藩属国,还有个过分的要求,就是岳飞必须死。所以,如果金宋两国和谈成功,秦桧需要岳飞的死来成全这个计划。尽管当时有很多人对岳飞谋反的指控表示怀疑,但最终岳飞还是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惨死于中年,年仅39岁。


然而,事实上,如果岳飞当时能够看清南宋皇帝对抗金国的不愿意,适当地顺从皇帝的意愿,也许故事会有不同的发展。综上所述,岳飞的死并非冤枉,若他能理解当时皇帝的意图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历史上被冤杀的功臣,真的冤枉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