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共和制
1.确立的背景:
⑴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盛行等级制度
⑵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⑶法国在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统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确立的曲折历程:
①17.18世纪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②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③1792年废除君主立宪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⑥1830年建立七月王朝(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⑦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⑧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⑨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3.最终确立:
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
⑴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合称国民议会)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地方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⑵行政权:
①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与国民议会共创法律之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总统可解散任期未满的众议院。
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需经内阁部长共同副署才能生效。
④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由于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实际权力有限,法国实际是议会制共和国。
4.维护共和制的斗争:
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5.影响:
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875年宪法的颁布,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是工业革命后日益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全确立。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日趋稳定,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也开始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