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制作、使用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究竟有何种刑事法律风险?
截至2021年7月29日,我国新冠肺炎现有确诊病例数量仍在持续上升,已达3010例。南京禄口机场感染事件过后,安徽、辽宁、广东、四川等多省均报告新冠肺炎南京关联感染者,多为途经禄口机场的旅客。
就在疫情日渐严峻复杂的当下,竟还有人将歪脑筋动到了伪造核酸检测报告身上。7月28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就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男子许某通过伪造印章,制售虚假的核酸检测报告和体检报告牟取非法利益,并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许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责令退赔违法所得,缴获的伪造的公司、事业单位印章予以没收。(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该案系上海首例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用于制作虚假核酸检测报告受到刑事处罚。
(图片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20年4月开始,从事广告行业的许某自诩商业嗅觉惊人,从入职体检的“大量需求”中动起了歪脑筋,二话不说就开始了其有偿为他人提供虚假入职体检报告、病假证明和检验单的违法犯罪之路。期间,为了提高纸质版报告的“可信度”,颇有“职业道德”的许某还专程找人刻制了印有“上海市某医院体检专用章”等医院的虚假实体印章。
而在2020年11月,许某似乎已经不满足于体检报告,而是选择铤而走险,将其违法业务拓展到了伪造核酸检测报告上。他又故技重施,将客户的有关信息及虚假电子印章合成到模板之中,只不过“出师不利”,仅出售6份就落入法网。
一、为何制作虚假核酸检测报告是犯罪?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检测报告仅仅是一纸用来应付筛查的公文,只要自己确实没有感染检测所筛查的病症,制假售假就无伤大雅。而殊不知,自己在利用公司、事业单位印章增加报告权威性的时候,就已涉嫌违法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而在本案中,许某伪造39枚公司、事业单位印章,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依法应予惩处,不仅如此,其制作、售卖虚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医院体检报告的行为,不仅侵害了被伪造印章医院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更严重妨害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加疫情防控风险,更应酌情从重处罚。
(图片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二、使用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又会有何风险?
看完上文您或许会觉得,好像只要自己不制造、运用虚假印章,买一份核酸报告应急用用总是没有风险的吧?答案恰好相反。
——使用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终身禁赛
2020年12月5日消息,经成都马拉松组委会核查,在今年的成马赛事中,有两人存在违规行为:其中一人伪造号码布参赛,另一人使用伪造核酸检测报告领取参赛装备。
成马组委会对两人给予终身禁赛的处罚,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
为了贪图方便而使用伪造核酸报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使用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行政拘留
2020年12月15日,二连浩特市公安局乌兰派出所查处一起伪造核酸检测报告案件,5名参与伪造报告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
12月15日11时许,乌兰派出所民警在市环宇物流园区进行核酸检测报告查验中发现,入园送货的司机张某某、贺某2人持有的核酸检测报告日期明显不符,民警将该2人带回派出所调查。
对报告单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之后,民警发现二人持有的报告单系伪造。经进一步调查,另有一起送货的司机张某、曹某也使用过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进入园区,伪造报告均系市内一电脑店老板耿某P图所为。民警随即对张某、曹某和耿某等三人依法传唤,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上述五人对伪造、使用核酸检测报告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伪造核酸报告,一连五人统统都跑不掉。
——使用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最高死刑
早在03年“非典”时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就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而在刑法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量刑着实不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此重刑,还望各位将法律谨记在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黑夜尽管漫长,但永远挡不住黎明的曙光。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人人先行!
#男子制作虚假核酸检测报告被判2年#,您怎么看?欢迎点赞、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