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122:《雨中曲》
去表演吧,发自内心的那种。
这部片子也算是年代久远的作品了(1952年),如今再度被人追忆,更多的原因还是短视频中在雨中跳舞的片段。如果你也被那个片段所吸引的话,不妨把整部电影都看一遍,其中剧情的部分较为简单,更多的还是歌舞表演。那是一个时代艺术的缩影,大家也是择其所好就行。

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确实简单,故事背景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电影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的时代(1927年),同时当年的里程碑作品也是电影中出现的《爵士歌王》。当年的人们在面对新技术时,也像如今的我们对面ChatGPT一样,刚开始的毫不理睬再到后面的全面蔓延,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但改变着实巨大。技术的创新与失控,真让人又爱又恨,但对于普通的我们,还是默默做好自己就行。

电影中的人物设定也还好,男主的成长故事在如今就是典型的草根觉醒,放在如今已经很难见了。至于我们的女二号所展示的演艺圈‘怪相’在如今只是冰山一角罢了,而女一的被发现之旅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而言之,人物设定中规中矩,只是多了一些演艺圈的真实写照。

在这部电影中,我对剧中的剧情发展有一些期待,而对于人物设定没有多少期待,真正让我感兴趣的还是演员的表演,有时像是在拍电影时故意呈现的,有时像是在舞台上表演时的临时起意。可能我的形容并不准确,但总体感觉就像我是既在看电影,又在欣赏歌舞艺术。演员们将自己的情感能够很快并准确地融入在电影旋律中,一段段看似即兴发挥的舞蹈,融入了太多人类肢体的灵活性,配上不经意间安排的场景道具,那种转场的极致过渡,是在科技加持下的当今所无法超越的。

在演员们的舞蹈中,我似乎看不到悲伤,人们脸上洋溢着的是对生活的向往,尽管有部分忧愁,但却是短暂的,更多的是积极的态度。爱情和友情在贯穿着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商业化的世界在那么多的瞬间是被弱化了,世事的美好似乎才是值得被期待的,有缘之人终会再相见,那是当年的‘美国梦’吗?我不知道,但当年的梦就应该留存在当年,带着一点点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色彩去欣赏当年的艺术,色彩的鲜艳以及人物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真挺有趣的,而且还很别致。
我眼中的《雨中曲》在歌颂人们在追求梦想的努力,以及爱情的曲折美好,赞扬美好的人性之光,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期待,大雨只会让第二天的太阳更加耀眼,总体精神是积极乐观的,大家可以多加欣赏演员们的灵活表演,那种对舞台的掌控力以及肢体语言的创造力,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