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极左势力的手铐

2023-03-24 15:46 作者:宇航茶坊  | 我要投稿

  

  极左势力的手铐

  过去我们的观影习惯是被动的,电视台放什么,我们也就跟着看什么。大概在初中,镇里重新的更新了有线线路,我们管后出来的中央6台,中央5台等叫加密频道。知道于洋老师最早的电影是《英雄虎胆》,后来有印象就是《大浪淘沙》,而《戴手铐的旅客》最早就是在中央电影台看到的。

  父母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而我老家那个小地方,电影院除了学校包场,几乎失去作为电影院的功能。因为企业改革,电影院功能单一,设施陈旧,比不上城市人口多,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数字化,也影响着我们的观影习惯。APP一打开,看什么电影全凭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有高有低,一定错过很多的好的电影。

  小时候对这个电影的历史背影不明所以,就知道问父母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某种程度上《戴手铐的旅客》有模仿《追捕》的痕迹,于洋演的刘杰就是高仓健,马树超就是矢村警长,那个老战友也就蔡明的父亲魏子恒,就是《追捕》里真由美之父。好人被诬陷,都一路逃亡,不同的是刘杰逃亡是被两种势力陷害,特务和极左的政治势力。

  在娱乐元素上不如《追捕》,在石佛洞里打斗的场面,光线忽而昏暗,忽而明亮,拍摄的角度挺有而特色的。打斗戏不够精彩,还没有爱情的戏码。女特务跳舞也放不开,这是借鉴《英雄虎胆》里王晓棠跳舞,效果不如王晓棠。如果按照商业片的元素,小蔡明就可能会爱上老英雄,改名叫“这个逃犯不太冷”。

  这个电影还是值得琢磨的,电影有这样的片段。刘杰到了战友家,看到当年他们的合影。他把照片倒个儿,说了一句。“拿大顶看世界,一切都颠倒了”,电影的背影就是那个艰难探索的十年,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电影没有直接描写如何毁灭人性,迫害好人的,都是在刘杰回忆中轻描淡写。蔡明的出场是与刘杰共处列车公厕顶端夹层里,说自己是个知识青年,这叫大串联,说了有一句话“你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反正不是中不溜”,表达了对频繁运动的一种厌烦。

  从那个老战友的合影说起,里面一共四个人,《三国演义》演董卓的里坡,还演过马本斋,是安全部的原副部长,没有正式出场。是回忆里的穿插的人物,他派刘杰监视特务苏哲。哪曾想砸乱了公检法,被诬陷只能以死明志,接替他的部长就是葛庄村(葛存壮饰演),是极左势力代表;一位是赵子岳,戏份不多,是被迫害的老公安,在刘杰逃亡的路上相遇,刘杰告诉他要坚强的活下去;一位是魏子恒,云南边境某市公安局局长,顶着很大的压力信任刘杰,很可能他也得被连累。在那样相互揭发的年代里,这种信任需要付出生命的。三个人一个被迫害死,一个在迫害中,一个将要面对迫害。最后一个就是刘杰,西北剿过匪,是解放年代的侦察英雄,一出场就是被打倒的老干部。

  四个战友身上,大体这个电影的故事架构就出来了,苏哲要偷走国家技术,依靠极左的势力栽赃给刘杰。这是围绕刘杰被诬陷逃亡,还要追查苏哲不能让国家技术外流的故事。《送战友》插曲渲染的就是刘杰和魏子恒身上,“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也许只有多年战友情,才能产生的这样的信任。公检法虽然被砸乱,他们没有丧失内心的良知。。

  电影还是多少有意无意的刻画特务的形象,女特务穿着内衣跳舞,走道和深情都是那个年代的小资女人的样子,邵万林演的苏哲在火车上吃烤鸡的场面。对照拥挤在绿皮车里的拥挤混乱肮脏,卧铺和座位挤满人,也没有大鱼大肉,有个片段刘杰还睡过座位底下。

  电影结尾是个开放式解构,这样一个英雄排除万难把国家技术追回来了,迎接却是极左势力的手铐。

  2021年3月5日


极左势力的手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