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DA增长30%、同店销售转正后,屈臣氏要加速拓店

当我们谈及消费品牌成长时,很多词汇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从“网红”到“长红”;
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增长”;
从“流量”到“留量”;
从“效率”到“体验”......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消费品牌的发展逻辑发生了变化,从“规模优先”的模式转变为“用户优先”,品牌们注重用户的体验,
当下,媒介渠道丰富多样,消费者的触达路径越来越复杂,如何全方位唤醒消费者惊喜、好奇、忠诚等体验,进而增进消费者与品牌粘性,成为品牌新的命题。
与此同时,上半年消费市场虽呈恢复态势,但消费环境依然面临压力,无论是消费能力和和消费意愿依然不足,作为美妆、服饰等可选消费品消费意愿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消费者对线上消费模式的依赖,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企业经营者需要更加精细的运营和管理,才能精准击中消费需求,从而让新的消费习惯持续养成,以及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人群。
以头部美妆零售品牌屈臣氏为观察样本,探究品牌如何以用户运营思维精细化运营。
8月3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期内屈臣氏中国区营收88.8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1.85亿元),录得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7.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92亿元),店铺同比销售增长转正,盈利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前段时间屈臣氏在O+O生态峰会上曾对外表示,今年上半年在货品运营上发力,引入更多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特别是独家品牌。从财报来看此举奏效,在消费市场仍处于渐进式复苏态势当下,屈臣氏EBITDA取得显著增长。此外,同比店铺销售额实现30%增长,该数据被认为是衡量店铺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疫情的三年对于零售品牌而言,像是一场历练,淘汰过去一些野蛮生长方式,让消费回归本质,即根植于消费者核心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经营应以消费者本位,即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用户运营思维”行精细化运营,与消费者建立长久关系,实现用户资产的积累和品牌价值的增益。
作为大众熟知的美妆零售品牌,屈臣氏拥有6000多万付费会员,积累2亿多用户,覆盖九成以上18-45岁的城市女性。这一丰厚的用户资产是屈臣氏得以转变用户运营思维的基础。基于用户需求,屈臣氏前瞻布局O+O模式,将线下门店和线上小程序、社群等渠道打通融合,更好贴合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需求,给到消费者更好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事实上屈臣氏的O+O模式与当下的“即时零售”和“店仓合一”零售新形态不谋而合,不少品牌与外卖平台或者物流平台合作,提升全渠道运营能力。而屈臣氏自身拥有庞大的门店规模以及供应链能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到店服务以及最快30分钟送达产品的服务,将服务的便捷性做到极致。
此外,今年5月,屈臣氏正式提出“O+O体验升级 驱动用户和品牌双轮价值”为主题的增长策略。在这一策略下,屈臣氏发挥线上无限货架+线下极致体验的O+O生态优势,不断升维产品和服务,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货”,以及多维体验感的“场”,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价值。
在选品上,屈臣氏着眼于“超值”“新”“奇”“试”四大核心,通过独家的套装组合,和引入更多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新品类、新品牌以及提前新品上市来实现,如在中国首次亮相的美菌纳女性款益生菌固体饮料、花王Liese泡沫染发剂等。
在消费者深度体验的核心场景上,为贴近消费者,综合门店升级、租约到期、新店装修准备等因素,上半年屈臣氏开店速度相对较缓。随着前期准备陆续就绪,下半年屈臣氏明显开始加快开店速度,8月全国约20多家新店齐开,覆盖北京、青岛、重庆等城市。根据此前的规划,预计之后新店落地速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为配合更多新店落地,屈臣氏今年将为青年提供近3000个工作机会,其中门店彩妆师、BA及门店管理实习生在内的门店服务岗位约占9成,为店铺运营组织结构做储备规划。

同时,在用户运营思维主导下,屈臣氏对BA的定位发生了转变,不仅仅是一名销售,更是消费者身边专业的、可信赖的朋友。无论是屈臣氏小程序还是线下门店,这些都成了辅助BA了解消费者,便于更加精准,更有温度与消费者互动。
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提出了著名的4C理论,其中第一个C即为Customer,他强调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让用户留下来,和用户做时间的朋友,这就是屈臣氏基于用户运营思维创立O+O模式的核心。

数字时代的品牌营销的载体多元化,电商平台、社交通讯、新闻娱乐、短视频、直播等线上触点共同组成了丰富而跳跃的传播入口。
当下品牌营销的痛点在于,繁多的玩法或许能带来短期增长,但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关系难以把握,无法建立长期深入的关系,另一方面品牌接触消费者渠道分散,用户体验无法一致,品牌难以对全域进行整体观察、监控与决策。
零售渠道拥有直连消费者的优势,是品牌长效增长的重要抓手。
屈臣氏一边连接着消费者,一边连接着众多的合作品牌。通过O+O模式,屈臣氏实现了用户运营思维转变的同时,也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赋能合作的品牌,用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思维赋能品牌,帮助牌获取长期效益。
屈臣氏由此推出品牌创新增长中心OPTIMO,其整合线上线下O+O资源,融合媒体、私域、渠道的多种角色,为品牌积累用户资产,带来新的价值空间。

当品牌做新品用户调研时,可以通过O+O渠道切入,进行人群筛选-调研-分析,帮助品牌定制新品研发和调整策略。
当品牌积累用户时,OPTIMO 帮助品牌做用户调研,进行人群筛选-调研-分析,帮助品牌定制产品和运营策略。同时结合O+O触点资源,屈臣氏帮助品牌实现公私域用户标签打通,让品牌媒体投放更有效,获得精准用户,为后续制定生意计划打好基础。
当品牌需要精细化运营用户,可以借助OPTIMO的私域运营工具,搭建自己的私域,包括搭建品牌馆,运营品牌社群及品牌BA。同时,品牌通过OPTIMO整合下的O+O资源及打通了域内域外传播的内容IP与消费者进行精准而立体的沟通。
此外,在完善的O+O生态系统和OPTIMO品牌创新增长中心下,屈臣氏除了赋能成熟品牌长效增长,还能通过新锐品牌创造营“屈奇馆”有效帮助新锐品牌快速崛起,挖掘发展潜力。此前屈臣氏公布了屈奇馆未来目标:要助力打造10个过亿品牌、100个千万级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屈奇馆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锐品牌。
传统销售逻辑是开发部研发新品,市场部用户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后,投入市场,根据销售情况和反馈再迭代产品。这种形态信息反馈链条长,并且不够精准,导致产品与消费者真实需求有差异。
然而在屈臣氏的O+O生态下,屈臣氏商业逻辑看重的是如何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并与之实现有效沟通,从而帮助品牌跟消费者建立长久的良好关系,积累用户资产,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从消费者角度看,也能够使得消费者多样、多变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在当下的消费市场,零售商如果还放在“货”和“场”上,没有在消费者和消费需求的共鸣性上做很好的把握,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消费从何而来?一个核心就是“人”,所以新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要回归到“人”这个要素。

屈臣氏O+O平台策略根植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致力于成为消费者真正的朋友,消费者和渠道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是能够互动的朋友。
屈臣氏OPTIMO则能够赋能品牌高效连接消费者,洞察消费需求定制产品,从而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同时帮助品牌沉淀用户资产。
可见,这种用户运营思维决定了屈臣氏未来的经营模式和策略。
拉长时间看,经济是有周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品牌如何穿越周期波动”也成为许多品牌不断思考的重点。
变化的环境,不变的则是“人”。聚焦于“人”,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做出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能使品牌长效经营。
无论是O+O还是OPTIMO,以及加速拓店增员,屈臣氏的出发点都是“人”的需求和服务的满足。这种用户运营思维的经营策略,使得屈臣氏不断实现品牌的成长和品牌价值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