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的真相是什么?
无论是国家队教练,还是别的教练,他们在教学的时候都会反复提到一个合力的问题。乒乓球归根结底是一个挥拍击球运动,挥拍和击球是两个核心要素,业余球友普遍过度关注挥拍,但忽略了击球时候的合力问题。
有的球友误以为合力就是抢上升期击球,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真正的合力指的是击球的瞬间,你的挥拍在“甜区”内,这个时候出球质量是最高的。众所周知,挥拍击球,距离身体太远容易失控,距离身体太近又难以发出力来。不只是球拍上有甜区的说法,实际上击球的空间感也有“甜区”的说法。
业余球友普遍存在一个大动作引拍的习惯,但动作越大,这就意味着发力的时候动作也大,同时发力的节奏肯定就慢。如果来球慢,你拉大臂,你挥拍还能击中来球;如果来球很快,你肯定就容易打板边了。为什么业余普遍拉球失误多,容易漏球,说白了,你的发力动作并不合理,来球节奏慢,你引拍动作大应该没啥;但如果来球节奏很快,你引拍动作一大,必然是被球顶住,不能发力,或者直接打飞。
拿出拳来说,动作越小,就越能击中目标;如果挥拳幅度越大,就越容易漏掉。乒乓球的击球动作是一个道理,发力集中主要是讲的两个问题,引拍幅度适当,发力的时候要瞬间用力,不能匀速发力。
拳击的时候,你出拳的时候,你的拳头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前冲,实际上它是在某个特定位置达到最高拳速,然后就会衰减。乒乓球的挥拍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加速——极速——减速的过程。国家队教练所说的合力,其实就是指的击球的瞬间,你的挥拍达到最高速度。这个对预判的要求其实很高,因为你的挥拍是加速——极速——减速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判断不好,步伐不对,你击球的时候可能就是处于加速或者减速阶段,就很难在极速的时候击中来球。
如果你身体素质好,你在空中挥拍可能比方博还猛,但乒乓球不只是挥拍,它还有击球时候的合力问题。有些业余球友引拍幅度很大,发力很猛,但与来球的合力时机不好,所以用的力很多,但传递不到来球上面,这就是白费劲。
合力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击球点不能距离身体太远,也不能太近;二是发力挥拍的极速时刻去击球,这就能将发力最大化转移到球上面,形成极好的击球质量。业余最大的问题还是时机不对,不管来球的节奏,我就是要抡开大臂发力,结果错过了时机,用力很多,输出却很少。所以打球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不能依靠蛮力。太想发力,反而是发不出力,是事倍功半;如果合力的时机对了,用相对少的力就能打出高质量的球,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