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序言

2022-06-11 23:57 作者:007日月丽天  | 我要投稿

日月丽天(靖伟) 


本文为笔者自攥小书:《文明的二次元--------人类文明的另一种演进方式:古国-方国-王国-帝国》(草稿) 的序言,转载请标明引用。

土耳其袷塔霍裕克遗址(Catalhoyuk)

           二次元(英文名:Two dimensions),是一个ACGN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于日语中的“二次元”,意思是“二维”。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以我们视角来看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在日本的动画爱好者中指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该词广泛在ACGN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或者说梦想世界的一种称呼。

            二次元是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唯美类型的文化,至于笔者借用动漫“二次元”一词,为说明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并非有绝对的线性的直线进化论国家文明,比如西方文明,如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埃兰波斯文明等。相对于学界的一般认识,挪用到其他差异性文明,如古安第斯(南美洲文明)、古华夏中国;古代日本大和,古越南,古埃及前王朝时代,非洲的古津巴布韦等文明起源,应依据当地文化,自然环境,生产技术交往,对外文化联系,自然生计产业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其文明产生的条件,单纯的国家文明说或塞维斯的酋邦-国家起源说应当给予调整或新的理论。如:蒂莫西·厄尔Timothy Earle)把酋邦划分为简单酋邦和复杂酋邦;亨利瑞特(G.A.Johnson)和约翰逊(Henry T.Wright又提出了“四级聚落等级的国家论”:二级聚落等级代表普通酋邦,三级聚落等级代表村社之上的二级决策等级,表示复杂酋邦,四级聚落等级代表村社之上的三级决策等级,代表国家。数千人的人口规模对应二级聚落,数万的人口规模对应复杂酋邦。十万或更多人口规模对应的就是国家文明社会。但是,对于酋邦和文明的关系,赛维斯亦承认,酋邦亦能产生文明,此外,特里格.崔格尔Bruce G. Trigger)提出区别酋邦和国家社会的判断标准(文明社会的)。研究中国考古材料不难发现,类似良渚文化,晚期红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仰韶中晚期古国群(笔者提出之观点)等过渡性文明化社会共同体,其带有明显的军事民主制遗存;血缘氏族社会遗留习惯;王权或类似王权结合自然氏族抽象式神(如天-社稷等式神)和祖先建立的神权崇拜;通过战争或血缘姻亲联盟等活动组建共同的文明体等特征。其尚未产生中央国家政权以及绝对军事暴力机关,因此不算国家文明社会。对于不同于标准新进化论范式的文明国家文明起源模式,笔者提出的古国文明起源说,应当是“二次元”的妄语,因而,笔者,受苏秉琦“古国-方国-帝国”渐进的华夏中国文明起源模式影响,认为其他类似中国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相对稳定区域封闭的社会形态,会产生另一种文明起源形势:即古国文明曙光到国家文明的模式,此种文明形态一般伴有该文明前身的继承本民族(亦可以是相关联系密切的多民族)共同体的特色古文化影响,如华夏中国在新石器早期变产生影响至今的文化符号:八卦,占卜,类似龙型装饰物和女神石雕等。

红山文化晚期牛河粱遗址,红山古国

           那么,世界其他区域文明是否会如同中国又不同于标准新进化论“酋邦-国家”文明产生模式呢?笔者认为是存在的,如前文所述,笔者称之为考古学观察中,现实界的文明演进“二次元”。本书的编写目的即为整合笔者已发表的三篇华夏文明(中国)考古学文明和文化起源文章中的东方文明的:古国-方国-王国-帝国,渐进性,富有区域文化民族(氏族或族群)共同体特色的独立文明体的不同于西方文明,以青铜器。单一的大型城市和成熟文字为标准的国家文明起源模式。笔者结合中国今年考古学发现,观察与思考华夏文明与其它类似华夏文明的至少千年传承的古文化闻名国家或区域,亦或与华夏文明相同,为渐进式,融合其他文明或文化因素的独立文明起源模式,其大多会经历苏秉琦公所说的类似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历的古国时代,笔者称之其为处于文明国家的曙光,是处在文明国家的边界的关键阶段。因此,此类文明社会由“古国”过渡到闻名国家;或“古国-王国-帝国”;“古国-方国-王国-帝国”。如日本大和民族自绳文文化起,本土土著融合阿依努人,和其他蒙古人种,最终形成大和民族与古代日本共同体文明;古安第斯文明,类似华夏文明,形成南美洲特色的“古国-方国-王国-帝国”模式;古埃及在前王朝的涅伽达二期以后便出现纳迈尔法老,算是古国文明曙光。富有非洲黑人文明特色的津巴布韦亦有自己古国时代文明,古津巴布韦王国;越南亦有自己的特色东山文化算是结合汉文化衍生的越南共同体的古国,为之后越南的国家文明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种种事例表明,不同于西方单一以进化模式产生的国家城市模式文明,即区域性民族共同体(亦可以为多元民族或氏族)为文化共识;以农业经济社会为主;较稳定性强的的特色文明演进的另一种“二次元”在世界文明发源中,是客观存在的,笔者提出这一观点,以考古学结合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为观察,结合塞维斯的“酋邦-国家”理论;马克思《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摘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总结当时人类学及考古学成果,提出社会形态的五种模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此非苏联斯大林和郭沫若等人提出的单线进化论社会进化模式,五种社会模式可以平行存在,没有直接进化关系)与蠡测中华文化关于文明发展观,如韩非子和墨子的太古说,孔子和老子的大同-小康说:可以整合为:太古(蒙昧时代到早期文化时代)-大同(即炎黄时代文明社会)-小康(可能为夏文化和商周国家文明),《越绝书》中的“石器-玉器-铜器”说,孙中山类似新进化论划人类社会为四个时代之观点:洪荒时代(太古)、神权时代(大同)、君权时代(小康)、民权时代(近代以后);以及文化中华“道统”:中华文明物质、精神、文化和社会历史演变,即文化的“民族主义”: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不断形成演变至今的现象,类比其他同样非西方文明模式的区域独立性民族文明,独立提出一种新的渐进性文明模式,此即笔者,戏称“文明二次元”的大概意思。

苏秉琦先生(右)和张光直先生(左)


序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