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现代性三篇之三

2022-03-06 17:27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好久不见,被催稿了——其实催的是《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这一篇文章的写作已经在我目前能力之外了,但是总觉得还是应该写。

现代化,就是“数量化、公式化、程序化”被加之于人类世界。人们对“可量化”有超乎寻常的信任,而不可量化的事物则会被视为“尚出于野生状态,无法处理”。实体总是包含着数不尽的信息的,但是量化意味着抹杀其中的差异性,或者说量化一开始就预设了这些差异无关紧要。一个实体被压缩为一个零维的数据或者一组一维的数据之后,就很方便集中、规模化地纳入现代化的“程序”,然后以公式确定的方式“高效”地方式运转起来。

“现代”医学

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医学。所谓“现代医学”的世界观里,人的状态是通过成百上千个可量化的指标来确定的,诸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作为整体的人消失了,一个一维数字向量出现了。据我所知,在外科手术领域,计算机已经可以模拟出病患的结构,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最佳手术方案,这种技术绝对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令人叹为观止。在这次的疫情中,科学共同体会迅速行动起来,测序、构建模型、分子对接、找到合适的药物。

但是,技术一定会有其边界,当模型足够复杂的时候,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可承受的。比如,上述的寻找药物目前别想在量子力学水平完成,哪怕是分子力学水平也需要上百万的机时费,并且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值得吗?也许,毕竟人命关天。那么,如果这个计算还没完成,病毒变异了呢?是不是应该继续发明更先进的技术、继续提高产业化的技术水平?在目前的思潮下,这几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其实,这在原理上短期内可以成功而终究失败。我估计我说不清楚这个道理:想准确地模拟一个小范围的演化,需要另一个平行的宇宙自发地演化到相同的状态,然后不加干涉地去观察接下来的演化。可能吗?我们的模拟是ns/day(每天只能模拟若干纳秒)已经让人感到为难了,而真正糟糕的问题是,我们模拟几万个原子所需要的是数以亿计原子堆成的机器!那么模拟这些机器又需要多少原子?这种正反馈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谁又能拔着头发离开地球呢?

一切应对手段都是滞后的,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开始就打算和大自然进行一场军备竞赛,那就注定了要失败。SARS的特效药很有效没错,但是他们在疫情结束一年之后才出现,人类等不起。隔离、汤药漫灌这些“无法量化”的办法才是当时直接有效的。他们不仅在技术层面非常难量化(哪些分子对应哪些靶点、起到了什么预防效果等等),而且在社会层面难以量化(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鱼不知水,甚至会认为水是无关紧要的。

城市化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城市,尤其是从空地新建的城市,简直让强迫症患者一本满足。貌似古代就已经这样了,长安洛阳,横平竖直的道路去分割一片土地,然后把人塞进去。现代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实中毕竟开不了“超平坦”模式(Minecraft),但是可以推平啊!至于绿化,大可以单一树种像铺方块一路铺过去,看着就爽。高低起伏的路面不利于交通工具的快速通行,其他树种会让绿化带显得花里胡哨,这些,当然都是无关紧要的“噪音”,“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人们对世界的想象,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在线游戏:各种模式一键切换,似乎只要制定了一种法则就能在每一寸土地上贯彻,不需要任何资源去维持;一棵树的移动,似乎是一个树方块被完整地打掉、收进背包然后放置在另一处,不会影响到周围方块。而人的移动,在这种思潮下与树的移动几乎别无二致,,不展开了,温老已经说得够多了。这样被标准化了的空间,就是城市。标准化了的,当然就必然是高效的,是没有或者很少浪费的。

为什么南京的小学老师都得是博士呢?为什么城市生产大量的垃圾,而传统农村不存在“垃圾”这个概念呢?为什么总是需要金融危机来消纳货币呢?

文章就这样了,不满意我也得停下来。饿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也是在被标准化了的人,晚上得去实验室工作。


现代——现代性三篇之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