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究竟是何出身?师从何人?谁赐名“卧龙”?如何结识刘备?(二)
有一次司马徽领着徐庶去见庞德公,结果庞德公不在,司马徽就大模大样发挥主人的身份就跟嫂子讲了说,嫂子你给兄弟几个做点饭吃,你看我新领个朋友叫徐庶,我们到这儿来蹭顿饭,您看看到对方家里能够见到女主人,而且让嫂子给自己做点饭,这在当时关系不好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了这层关系,诸葛亮很自然的就跟庞德公挂上了钩,而且诸葛亮是特别钦佩庞德公,每次到庞德公这都是非常恭敬地拜倒在他的床下,也就是在凳子旁边非常恭敬地向他请教,时间久了,庞德公就跟诸葛亮聊天,一说之下觉得诸葛亮这个人非常不容易,庞德公是特别会起名字的一个人,别看庞德公自己不喜欢做官,但是他非常爱惜人才,你像水镜先生这个名字卧龙凤雏这个名字就是他给起的,他管诸葛亮叫卧龙,他非常看好诸葛亮,庞统他怎么认识?
您想想庞德公庞统都姓庞,两个人是亲戚关系,庞统比庞德公矮一辈儿,他管庞德公应该叫大爷反过来讲,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侄子是这么一层关系,庞统最早的时候并不被别人看好,等到18岁的时候,庞德公就讲了说这小子将来必然有一番成就,所以他给庞统取名叫做凤雏,诸葛亮和庞统两人至少应该是认识也比较熟悉,说了这么多诸葛亮怎么跟刘备搭上关系?
还要从徐庶说起,徐庶这个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徐庶最早不叫徐庶,叫做徐福跟带500童男童女去日本那个徐福是同样的名字,而且徐庶这个人也特别有趣儿,很早的时候是一种侠义范儿,舞刀弄剑等到一定年龄之后,突然间把刀剑一扔开始读书,读书之后也非常有水平,被大家推荐到刘备的身边,刘备手下正缺谋士,徐庶一来格外的开心,特别的器重,他也问徐庶还有没有你这样的人才,再给我来1PR徐庶一听机会到了就跟他推荐诸葛孔明,这个人绝对是个人才,您有机会一定要见见他,刘备当时讲了好你把他找来,咱跟他一道聊聊,结果徐庶就讲了像我们这样的人才直接来投奔您了,但是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找来的,您要亲自去见一见他
刘备当时绝对是求贤若渴,您就别说跟曹操比,就算东吴这边比他也是人才太匮乏了,所以一听说有这样的人才,特别是能跟郭嘉和贾诩比肩的这样一个王佐之才,也就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他怎么可能不去亲自来见,刘备一共去了三次才正式见到诸葛亮,这件事情清晰地记载在三国志当中,凡三往乃见很多人也会问说刘备是不是屈尊见诸葛亮,但是我们从前后的逻辑来分析,三国志当中记载,刘备确实是去了三次,而且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明确的讲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也是对的上的
如果你非要说三国志不一定可信,出师表未必是真的,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假的,您不信也没有问题,因为在其他的史书当中比如说像魏略,包括九州春秋,都记载了另外一个版本,说诸葛亮当时是主动找的刘备,刘备当时在筛选人才,找了一大堆儒生跟大家讨论一下天下大事或者圣贤文章,聊了一会儿这帮人都撤了,但是诸葛亮留下来没走,也没当回事儿,一看就两个人了,也没有什么太多话题,于是就在那边点那个草席子估计编个什么,小框,小搂,结果诸葛亮首先发话了,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你堂堂一个左将军相当于九卿的官职,而且胸怀大志你天天在这边这些东西你对得起你自己?你对得起你当初曾发下的誓言?你还是曾经那个少年?
听到这个话之后,刘备心里就非常不好意思,马上把这东西放到一边,我就是随手编一编?我编这些东西也就是打发一下心中的忧愁,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初心不改?听到这个话刘备也严肃了很多,两个人就开始推心置腹的聊了起来,诸葛亮就问了说刘表能比得上曹操?刘备说那哪比得了?肯定跟曹操没法比,接着诸葛亮又问说,将军您比得了曹操?刘备一听咱得实事求是我跟曹操也不能比,结果诸葛亮说了你们都比不了曹操,而且手头就这么几千兵马怎么能够对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