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铃】心之故乡
漂泊的人都在说故乡,那片萦萦绕绕,梦里转山转水飘忽未至的土地,在你归去之前是心殇,归去之后却是伤心。何来等待着你的故乡,天光云影换了千遍,人事乡情改了百回。回归之前,你梦回原乡,回归之后,你又开始寻觅出口。 其实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怀揣着虔恪寻找“属于”。人和其他生灵有着共通的生性,那就是辗转寻找栖息地,给生命寻找气眼。归属感是一种妙悟,并非醍醐灌顶,而是怡然入定。 群峰巍峨,银光照人,巴郎山半山腰上的盘山公路像泼墨画家酒后的挥毫。大巴车从震后毁坏的公路上颠簸驶过,内心因为眼前地震遗址的惊心动魄和两旁飞石路段而揪成一团。忽而车向一转,眼前这帧开阔辽远的景象,足以让看够了城市混杂的我蓦地眼眶发热,脑海只浮现一个词,天堂。远处雪岭起伏连绵,和天空融为一体,积雪在光的妆点下,愈发的白静肃穆。清朗的风似乎钻透了车窗玻璃,一个战栗,让人浑身爽朗。车上的空气变得沉静,没有人说话,都定定看着远方,就像远游归家的孩子看到了远处村子的炊烟,眼眸纯净。洁白的雪山、千里外的云和圣湖放佛已飘至眼前,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空旷圣远的感觉。 远处的雪山插入云霄,就像挂着雪白面纱的姑娘,看到远客慌忙躲进了云中。人的内心也变得淡定超然,世俗中那些拥拥攘攘的仕途进退、金钱得失都变得很轻,想起曾经那些挣扎和执迷甚至有些可笑,在这天地中就连曾经受到的创伤也放佛得到了慰藉。 到了小金,随便下榻一家客栈,热情的藏族大叔看我们进来,立刻给我们端上一壶热乎乎的马茶,“随便坐,这是马茶,免费的,随便喝”。老板为了酬谢我们帮他看店,奉上自己酿的沙棘酒给我们品尝。烈酒暖身,双颊的绯红也让我们多了一种入乡随俗的美。大概因为这里很冷,所以人心很热。即使是互不相识的旅客之间,都能卸下满身防备,讲讲故事,聊聊过往,再见如故。 奔向四姑娘山时,我还沉浸在那种温热中。我们一路没完没了地唱着歌,放佛在这般天地间,不多吐纳都是浪费。每个圣洁的地方都有浪漫的传说,这里也不例外。四座秀峰中正挺拔,直指蓝天,无论在传说中她们经历了怎样的斗争,如今她们已经修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神山。在美丽的幺妹脚下,我仿是多情的郎,内心焦灼想要一窥四姑娘的美,而她却羞答答的不肯露出全貌。 徒步进海子沟的途中遇见一个阿妈,她跟我们描述满山杜鹃花开时是如何的美,说起自己最喜欢的雪晴色杜鹃,眼睛泛着怜爱的光。我看着满山待放的花苞,已经想象到那幅遍野花朵簇拥的景象。 走马大海子,山麓林木茂盛,草甸绿草如茵,山溪瀑布清澈俊秀,全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毫无雕琢痕迹,完全是久居都市之人的洗眼剂。四座山峰伫立眼前,雪顶镶在蓝天里,云从她们的身边飘忽而过。看到的全是毫无斧凿的自然生命,听到的都是山泉潺潺林叶飒飒,人的本性会退回到最原始最单纯的状态,放佛此刻脚下的路就是归途,身边的人就是爱人,已经不想再回到世俗红尘中去无尽的争夺。 离开这里时,又是一路寂静。或许这片雪域是有这种气场,让每一个来过的人离开时觉得只是暂时的小别。离开这里,魂牵这里,回到这里。因为这种自发的感召,这里蓦地成了很多路人的原乡。我也暗自想,下次归来,要温柔地看看那些可爱的雪晴色杜鹃。 我没有过多分析自己的这种悸动,大概是因为,这里靠近天堂,抑或是因为这里飘动的经幡能将人遍体的沧桑抖落。 什么是家乡,什么是属于?当你路过一驻足,发现自己不想走了,这里就是你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