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文馆的喵星科学家沙龙【第二篇】〔 科普向〕

2021-09-11 23:34 作者:YJ云际  | 我要投稿


有两只喵星人在讨论星球的运动

“时候到啦”喵星人开口说,

“聊聊天下事”


这是一篇建立在以《天文馆的猫》为基础之上的科普文章,虽是科普,但内容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而是多方面的知识哦~

完整的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

 天文馆

Ⅱ 猫猫

 星空

本篇是该系列第二篇(其他内容请在右侧“4′32″故事”文集目录中跳转观看)

主要以猫猫为主


正文大约5000字,阅读时长  8分钟左右。

我将以问题为导向,以歌词为根基为你讲述《天文馆的猫》歌词中涵盖的有趣的知识

当然,作者最看重的不是科普,而是有趣!

ps:都说yousa姐特爱科普知识,既然作为鸟蛋与鸟对抗是宿命,那我义不容辞前来对抗!

今天没有小故事,但笔者要提醒一下,本篇文章有些内容偏题偏到了喵星,就被我分到了题外话(文末)区域。

好了,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你最爱守在这个房间

猫猫真的会对一个房间有眷恋感嘛?

猫猫有很强烈的领地意识,如果它把天象厅视做领地的话……

你对我不理不睬,孤独冷漠是因为,总有一天会离开

猫猫对主人的态度是如何的呢?

猫真的都很冷漠么?

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全面的。

首先,把人类的性格直接贴到猫的身上那是艺术加工,不够准确。其次,猫的性格是种类丰富的,对猫的高冷和对狗的忠诚都是不折不扣的刻板印象。

真正决定他们性格的应当是与他们交互的环境,也就是yousa在直播回答问题时常用的词——趋利避害

对于猫和人类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全是有关狗的),所以人们可能认为猫对人的亲密度平均不高,但哪怕是表面的疏离,在内心中它还是会亲密的。正如yousa歌词里所讲的,我之所以对你冷漠,是因为先有对你的温柔,既然要创造羁绊就要承担流泪的风险。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人与动物互动实验室的动物学家 Kristyn Vitale 和她的同事们着手去了解家养猫科动物和它们主人之间的关系

在揭晓实验内容之前

我们要先知道有四种依恋关系:

安全性:你在我就放心啦

焦虑型:贴在你身上我就放心啦

回避型:很冷淡~

矛盾型:在上面在三者间反复横跳

在安全型之外的皆属于非安全型。


这本是对人类婴儿实用的粗略分析,但是对猫猫也能使用。

对于79只不大的小猫: 64.3% 的小猫被归为安全型依恋,剩下 35.7% 的小猫被归为不安全型依恋。

对于人类婴儿:65% 的婴儿被归类为安全型依恋, 35% 为不安全型依恋。

对于59只宠物狗:61% 是安全型依恋的,39% 是不安全型依恋的。

这样看来,静静的爱占了足有60%,真是非常的惬意呢。

只要你对生灵以温柔,改变就一定会出现~



胡须向前 瞳孔张开 忘记时间


胡须和瞳孔的姿态是巧合吗?

相信yousa在这里使用这两个动作做描述并非巧合。

笔者就借用这两个动作来延伸一下动物交流背后的有趣知识。

谁没想象过能跟其他的动物对话呢。就像打算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需要学该国的语言一样,只要我掌握了“动物的语言”,是不是就能与动物们沟通了?

(其实yousa可以和大部分鸟类对话的,对吧?那个,我可能需要一位鸟类“语言”的翻译官为我翻译一下盘子里的烤鸡究竟说了些什么。)


从根本来讲

生存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生物因信息和能量而生存。

因为沟通会传递信息,所以沟通是动物的基本需求

推论成立

(仔细说起信息就要说到信息学,然后可能就是计算机,然后…算了,偏到月球上去了)

那么信息的可能载体是什么?换句话说,动物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①声音。

虫鸣鸟叫这一个词绝非空谈,因为虫和鸟分别是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发声者

昆虫以摩擦身体来振动空气发声,

而鸟类则通过振动喉部(鸟类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喉,详细请看题外话)以振动空气发声。

同样有代表性(在发声方面做得很成功)的是鲸类,鲸鱼可以发射超声波进行定位。

而它们在人类可听见的频段则会唱起来自远古的歌。

“说”得再多都是无力的,不如来听一听:鲸的声音   (有深海恐惧的伙伴请慎点,不要想不开!)

鲸类的更多知识可下翻去题外话


声音传递信息在我们的认知中习以为常,

从上面生物界普遍的各种动物的叫声。

再到语言(信息量飞跃)。这是属于人类的信息奇迹。你线下和朋友对话安利yousa,你打电话给朋友安利yousa,你把屏幕一关听yousa的直播,这些过程都有声音参与。(所以严格来讲,口胡是声波传输信息的败笔,但也是萌点!)

再到语言之上的(抽象程度飞跃),音乐,yousa的专辑等。


② 视觉信号。包括外型,颜色,肢体语言等外部特质,以光为媒介传播。

光传递信息同样深入生活。

你现在看笔者文章中的图片文字就是(嘿,你看到我了对吧。)

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请不要小看这一能力!这并非是本该如此的。

这是一条奇迹般的进化之路,有兴趣做更多了解可以看看芳斯塔芙的【鬼谷说】眼睛演化史

③化学信号。动物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

在第一个问题中,猫猫会通过撒尿来释放化学信号,划归领地。

(咦~你对天文馆做了些什么?)

小到蚂蚁,大到狮子,无不借助化学信息来划领地,送命令,以及对异性的引诱。

④触觉信号和⑤电信号在近距离传递,易于定位。

(电波 BI BI BI BI BI BILIBILI耶~)



“胡须向前 瞳孔张开”显然是第②条以光学为信号的动物语言,具体分类就是肢体语言。

(怎么才讲到正题?)

猫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通过对耳朵,瞳孔,嘴巴,尾巴,胡须等一系列部位进行组合,就可以表示不同信息。

从经验上来看,胡须向前表示好奇,与期待。瞳孔张开则是因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的,代表其进入了一种亢奋的状态。猫猫在玩游戏和打架时就会“胡须向前 瞳孔张开”。

那请问鸟类打电动时会有什么肢体动作呢?

这…你可能需要在游戏直播时仔细的观察一下(据说会狂啸)。




好奇心与猫的故事?

好奇害死猫


“好奇害死猫” 来自于英语谚语“Curiosity killed the cat”,这句外国谚语在中国是如此的火,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这句话来自中国。

这句话本是“Care will kill a cat.”     译作“烦恼和悲伤会杀死猫”后来传着传着就……


猫猫作为食物链的一大王者,一直在进行着对环境的适应和捕猎的探索,他是不必担心有太多天敌的。这种安全感促成了好奇心的形成。

当然,这只是好奇心产生的的一种假说。更多的好奇心故事可能需要你的好奇心来探究~



时间的感知是怎样的?

对时间久不久的感知属于主观感受,我在看yousa的直播时就觉得时间好快,我在去陌生的环境时间就会减慢。有人说老了就感觉时光飞逝,而年少时天真无虑,不在乎时间。


答案其实很简单

与上面的例子对应:当深度投入时(鸟唱的歌真好听嘻嘻嘻),主观的时间感知力就会下降(可能是那部分脑区被关闭或抑制了)

当信息量很大的时候人则会充分的分析,主观的时间感知就会很长,所以旅游时时间会过得蛮慢的。

当年老了,你记忆中自己都活了几十年啦,那这度过的每一天和几十年一比那可不得显得很迅速。

而年少时,你还没活过几年呐,每一天对你来说都是一次开拓,都可以无忧去利用。

这就是比较的力量呐。

比较的好就是良性的信息获取,丰富自己。比较的不好那就是攀比或内卷啦(对“内卷”突然抒发了些感慨,甚至延伸到“中二”去了,请下到题外话看吧)



动物(或其他生命)和人对于时间的感知相同吗?


这是一件无法探究的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猫,焉知猫之时间感知力?

但我们可以猜测:

很多小的虫子(一生之敌)其实相当的恐怖,蚊子一秒内可以扇动翅膀594次左右,这是什么概念,你敢想自己的手臂这样挥动会发生什么(不恰当但直观)。每0,01秒,就挥动大约六次。你慢点眨眼睛它就能挥动上千次(因次才会那么吵)。想要控制好翅膀,以及躲过各路攻击,它的时间感知力大概会比人强。这对人来说可就是超能力呀!打蚊子变成了打超能力怪兽耶。




穿着小小的宇宙衣来 你的伙伴


有没有猫猫上过太空呢?

有过一只!它的名字叫Félicette


Félicette


在196×年,这只奶牛猫还在巴黎街头过着流浪的自由日子。

直到它被动物救助站捉住,

你说被谁收养都是有可能的。

但它却偏偏被法国航空研究中心收养了。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那时候人们已经能将火箭发射到外太空了,但是能载人还是能宰人还不太清楚,人类需要“小白鼠”。

有很多小白鼠就上过太空,不止小白鼠,还有小松鼠(美),恒河猴(美),猕猴(美),叫“Laika”的狗狗(苏联)

然而只有松鼠活着回来了。


法国人也要测试呀,小猫就乘坐维罗妮卡号火箭冲向太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进入太空还能活着回来的猫咪。(呱唧呱唧)它可是当时人类送上太空而活下来的最巨大的动物!

但猫猫并没有因此成为英雄。而是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太空旅行对生物影响的样本被解剖掉了。

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有没有猫猫宇宙衣呢?

猫猫至今没有,

但除了人类,苏联有只叫“Laika”(莱卡)的狗狗(就是上面那只)有过“宇宙衣”。它是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

悲剧的是,它很可能死于宇宙衣,因宇宙衣隔热不佳成为了“热狗”。目前它的尸体与当年的太空舱还滞留在地球轨道上,成为了一个被遗落的故事。那只狗狗的残骸埋葬于太空,一直在飘啊飘。



题外话



动物们

鸟类那独一无二的“歌喉”

鸟类的鸣声来自鸣管,它比喉要更偏下一些,在气管分向两片肺叶的分叉口处。


有趣的冷知识:展馆中恐龙的声音是如何参考制作的?

尽管鸟类是恐龙的后裔有极大的可能性。但鸣管似乎是最初的鸟类在恐龙末期突然进化的,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恐龙拥有鸣管。所以恐龙的叫声无法模仿鸟类!

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成功还原了两种恐龙的叫声,它们都属于鸭嘴龙类,一个是副栉龙,另一个是盔龙。

因为他们的“鸣器”能通过化石体现,只要照着那个造型造出来并吹响,声音就出现啦!

至于展馆中其他恐龙的叫声则是录制现有动物的叫声后用电脑相合成出来的。

霸王龙的低吼声来自于考拉的叫声(考拉超凶的)

侏罗纪公园电影里的恐龙叫声则是合成的,混合了天鹅、鲸鱼、大象等等。

(你幻灭了吗)



鲸类包括   

有齿无须的齿鲸(吃惊无比我都不知道)如:抹香鲸(龙涎香)、虎鲸(超狠)、海豚  (常被宣传为聪明)

有须无齿的须鲸(虚惊一场还好学到了)如:蓝鲸(地球上最大)

鲸的详细介绍【鬼谷说】鲸:一曲鲸歌寄沧海



有趣的名词


内卷

我想借此详细的解释一下我对内卷的理解。

yousa直播时曾提到过“内卷现象可能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有。”

在笔者看来,是,也不是。

毕竟一个名词可以有多个指代。

网络骂战的一大原因就是人们往往不先弄清名词背后指代的是什么就开始了争论。


内卷就有很多的指代意

现在网络上的狭义“内卷”(仅这个时代有)实质上是高度同质化的追求及引申出来的恶性竞争。你想要多赚钱,我也想要多赚钱,那就选赚钱多的干呗。大家都干赚钱多的,资源有限挤破头,你死我活谁在乎啊。若有人用坏手段搞事,大家为了赚,纷纷都用坏手段。

解决内卷就得解决同质化,为什么这个社会都选择同一方向?为什么多样化不能发展?

这就要由各位自行去探查了。


广义上的内卷(任何时代都有的)实质是以道德伦理约束科技进步和现实探索

孔融让梨就是如此

前提:梨的数量有限

为了合理分配就要规定大的得让小的,梨不够多就要牺牲老大,这就是内卷。

而解决内卷的方法也很直接

研究如何提高梨的产量让人人都分的到,这就是进步。



中二

这是一条接着“内卷”想说的,在“内卷”狂潮中,内心的恐惧该如何解决?

在离别和死亡间,我们态度该当如何?


如果看过笔者所写的yousa同人科幻小说《安心的末日之歌》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其中有一个【中二】的词条吧。

【中二】

中二现象表现在未成熟的个体中,无论其行为如何多样,本质上是会对死亡乃至时间流逝表现出恐惧的个体现象,他们没有对死亡的充足认知和对时间流逝的恰当感受,因而做出了种种幻想性的行为。当然这是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认知死亡是生命体初步成熟的标志,对死亡的首次认知是个体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二的更高境界是看淡生死,对待时间不急不躁。这正是因为充分认知了死亡和时间流逝才会表现出来的状态。


虽说平时调侃yousa中二那是调侃,但我之所想也确实如词条所言。

我想借此机会对这个词条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时间与死亡是两大核心主题,他们相互纠缠,无法分开。

对于时间的认知上面提到了

对于死亡的认知:

比如yousa在看见自家的猫死后认知到了死亡,这就是初步的成长

还比如yousa推荐的《企鹅公路》里男主的妹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妈妈有一天会死,所以大哭,想必这中对死亡的认知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

这两大认知构建了所有的恐惧,焦虑。

但当你能直视死亡,不会因时间流逝而焦虑,你就进入了至高的中二境界(不是幼稚的中二)

你将无所畏惧,成为jo级人类(doge

这也触及到了《天文馆的猫》的内核——离别与死亡

如词条里所说的做好充分的认知

如yousa所说有提前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你心中的恐惧就可以大有缓解了。


第二篇的科普就此完毕,是不是再去聆听《天文馆的猫》会更有感觉了呢。

创作本系列作品也是希望大家能明白,每件事,每首歌背后都藏着无数的学问,我们该当以好奇之心怀抱他们,让他们在你的脑中,身边流动起来。就像是猫儿的光带,从脚下联系到1400光年外的星球,联系到世界的每一处。世间的趣味大概莫过于此,因为你理解他们,所以星星点点都与你有关。



天文馆的喵星科学家沙龙【第二篇】〔 科普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