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忧伤:昌平线南延体验
北京昌平线地铁承担了昌平城区居民进城的客流。但昌平线最早只可以到达西二旗,进城的乘客必须全员换乘8号线或13号线。2023年2月,昌平线学院路延伸段(主要区间)开通,缓解了13号线的客流压力
昌平线延伸段从西二旗站到西土城站,未来有延伸至蓟门桥站的规划,线路延京藏高速,学院路敷设。列车向南出西二旗后立刻入地到清河站,过清河站后转向东到达京藏高速的清河小营桥,然后延京藏高速-学院路一线向南到达蓟门桥,目前蓟门桥站正在建设中,列车在蓟门桥以南折返。


学院路因八大学院而得名。八大学院是延学院路多所高校的合称。包括,北大医学部,北科大,北航等大学,这些大学建设于1950年代。其中北航和北邮的新校区正好在沙河一带,所以很多同学现在选择乘坐地铁往返两个校区。北航在地铁开通时宣传力度不小。
昌平线南段全部为地下站,学院路的几站使用红砖墙面,与这些大学的老校区是一个风格,有满满的年代感。站台配备大字壁。但是昌平线延申段的壁画大量使用亮色,充满活力。尤其是学院桥站,使用黄色板材和太阳花壁画,平衡了红砖带来的沉重感。三座换乘站均采用通道换乘,但换乘的距离不长,且均有自动扶梯。这些车站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河小营桥站,整体采用叠螺岛式布局,并预留19号线的站台(就在昌平线站台的对面),站台为了适配19号线也做了加长,地下二层为昌平线和19号线的南行站台,地下三层为北行站台。北行列车需开启右门,站厅配备了下到下层站台的长电梯。
清河站随高速铁路一起建设,整体使用白色板材装饰,并有冬奥项目的壁画,壁画使用了饱和度很高的色彩,非常有活力。清河换乘13号线时需要经过地下一层的大厅。列车经过清河站后出地,停靠西二旗站,连接昌平线北段。旧西二旗站已经随昌平线建设拆除。
昌平线的南延增购车沿用旧车的外观,一共30多列,但车内车门上方安装LCD屏幕,牵引系统使用了中车时代的设备,整体与旧车区别不大。




昌平线延申开通后,13号线的客流明显下降。之前,13号线要承受回天地区和昌平新城的客流,从昌平去主城区的乘客全部需要换乘13号线或8号线,这两条线满载率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日本首都圈的铁路线路。地铁13号线出回龙观后已经拥挤不堪,还要在西二旗接受昌平线的客流。所以,西二旗站集中了大部分的换乘客流,乘客需要等好几趟才能坐上13号线。现在,昌平线学院路延伸段开通后,大多数昌平区的进城客流选择去西土城换乘10号线,13号线和8号线的客流得到缓解,西二旗的换乘客流大幅减少(但是西二旗临近上地软件园,出站客流还是很大)。这会导致10号线不堪重负,但是,蓟门桥开通后乘客可以换乘12号线,整体对10号线压力不大。然而,昌平线的整体平均速度一般,即使延伸到蓟门桥也无法在高速巴士面前创造绝对优势。
昌平线南延作为一条临时起意修的线路,当初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13号线的拥挤,整体也没有什么看点。从开始建设到通车不到10年,但这是一条足够优秀的线路,吸引到了昌平进城的客流,也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