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31金融硕士每日一题(第32题):利率互换相关计算

2023-07-16 16:31 作者:行测申论上80  | 我要投稿

其实看不懂互换。主要是不清楚互换目的与互换具体过程。互换本质是多个远期合约的组合。

简单的看,远期合约的双方之所以有相互签订远期合约的动力,主要是一方认为未来的利率可能会上涨,为了避免利率上涨导致自己拥有的负债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所以他才想要固定利率锁定风险。而另一方则认为未来利率可能下跌,不想浪费利率下跌所带给他负债支付利息成本的下降,所以他才想要浮动利率。正是双方对未来利率不同的观点才促进双方走在一起签订互换协议。

清楚这一目的后,我们再看互换的全过程。A公司之所以想借入浮动利率负债,是因为A认为未来利率会下跌。B同理,B认为未来利率会上升,所以才想借入固定利率负债。

但是人比人比死人,A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全面碾压B公司,无论从借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都要比B公司要低。但没办法,生活总是要继续过。怎么过?聪明的A和B他们两个想到了比较优势这一神器。他们双方进行合作,他们能够通过比较优势使得双方都能以一个更低的利率借到自己想要的利率种类。

通过比较可以得到,A在借固定利率时要比B少1.2%,A在借浮动利率时要比B少0.7%,所以可以知道A在借固定利率方面的优势更大,而B在借浮动利率方面的劣势更小。这就是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这就是比较优势。

当确定合作双方借贷利率种类后,就可以进一步讨论互换过程。我们需要先知道互换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互换双方是没有本金来往的,最终只要利息差额的来往,就是利息的多退少补的过程,借此来改变自己的负债现金流状态,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注意分清楚贷款和利息的概念,贷款是欠的钱,利息是欠钱的成本)

要想发挥比较优势,A只能向市场借10%固定利率贷款,B只能向市场借L+1%浮动利率贷款。

对于A而言,A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借到浮动利率贷款并且享受比较优势。那么A先从市场上借了10%的固定利率贷款,然后再向B支付L的浮动利率利息,最后收回B支付的9.95%固定利率利息。最终A的借贷成本是A=L+0.05%,这是不是从原本的固定利率负债变成浮动利率负债!那么A的目的已经完成了,并且比没有互换前直接借L+0.3%的浮动利率利息要少0.25%,这0.25%就是互换过程中A能够享受到的比较优势。

B同理,我就不重述了,这需要你亲自过一遍思路才会清晰。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互换双方根本就没有本金的交换,只有最终的利息差额的交换。而利息差额的交换是为了转换自己的负债利率种类。A本来是从市场上借10%的固定利率贷款,但通过利率互换(交换利息),最终变成支付L+0.05%的浮动利率贷款。


评论区有人问,那为什么不能让A直接去市场借L+0.3%浮动利率,搞这么复杂干什么?我只想说这是为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A最后能够以L+0.05%的浮动利率借钱,其中的0.25%的利率差额就是A能拿到的比较优势。

评论区还有人问,那既然A在市场上的信誉全面碾压B,那为什么A不能同时既借10%的固定利率贷款,又借L+0.3%的浮动利率贷款,最后再把B需要固定利率贷款的那一部分借给B不就好了吗?

有这一想法的同学思想很危险啊!先不说这一过程有没有违法行为,既然市场认可A比B的信誉高自然有市场的道理,因为A不容易违约,而B容易违约。那么A公司真的敢以10%的固定利率借给B吗?10%是对A而言,对B而言起码要11.2%才敢放贷。A又不是B的母公司,干嘛要这样作贱自己呢!大家都是理性人啊!要对得起自己面对的风险。


对于利率互换的解释,我认为我已经尽力了,如果这都不能让你明白,那也真的没办法了!


431金融硕士每日一题(第32题):利率互换相关计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