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_-:一个想法
我认为可能仅统计就业率与失业率应该不能充分反映就业的情况 应该统计失业率的同时加一个新的“就业满意率” 并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进行计算 : 当前工作工资增加15%但在不同的公司(环境)下进行你会更换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基本与原来相同)嘛? 这个不同公司(环境)是指之前积累的人脉(朋友)清空,工作历史清空,包括你曾经干过的成功事迹,比如外卖小哥,此前的工资上涨15%,但是你之前的送单纪录清空,如顾客对你之前的评价,你之前送单经常准时上级对你的表彰等;比如某家小店老板每个月入账15%,但是更换小店位置(如换到地铁口之类的人流密集区),没有以前的老顾客与你聊天,并可能需要进行极快时间的操作(可能雇了新员工)并使用了全新的操作流程 这个上涨15%是我举的例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数额,是为了计算这个人是否为了长期可能拥有的一点优势,克服短期的阵痛。因为这个阵痛的大小不同,以及长期的优势大小可能并不同,比如我可能喜欢科研,特别喜欢当前这位导师(上级领导)与现在的伙伴并且可能15%的资金增长不足以我去换环境,代表我大概率是满意当前的就业的,反之,可能就是不太满意当前的就业… 也可以通过15%这个数字的改变来更直观的感受提升人们的就业的满意程度,比如如果这个数字只有5%但是愿意的人依然超级多,就代表大家普遍性的、大规模性的不满意当前的就业,但如果这个数字是30%甚至更高,大家依然不愿意换公司(环境)基本上大家都是满意当前工作的。可以就此数据做出一个折线图(横轴是提升的百分比(increase%),纵轴是愿意的比例(number%)),这个函数的最高点所在的位置就是大部分人愿意换公司(环境)所需要的对未来的乐观预期需要值(我叫它“就业忍受值”),这个值越大越好并随着时间在变化。以“就业忍受值”位横轴,时间为纵轴绘制函数,我希望能看到这个函数值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高。 当然,如果工资的增长变成了负数,即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收入减少了,或者维持当前生活状态需要,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比如通货膨胀了,计划结婚生子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是否愿意坚持这个环境发展,因为可能预示着当前从事的行业开始衰落,同时为了与上面统一(我猜可能能连起来),我将函数放在纵轴的负半轴,最小值称为“失业忍受值”,这个值越小越好(因为是负的),即哪怕减小了80%(一个很大的值)的资金依然愿意在当前这个行业继续发展。这个“失业忍受值”也可以随时间绘制函数。 当然“就业忍受值”可能比“失业保险值”更加客观,因为可能没有办法了,只能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或者说其他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小。同时极值左右两侧的斜率也是有一些意义的,这只是我的一个普通想法,我就不继续写啦 但请注意:这个上涨15%不应该简单理解成收入增加15%,上面只是为了简单阐明我的观点,应该理解成家庭在相同生活状态(相同生活质量)下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不应该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地区提高了工资,但生活支出的水平也提高了,比如房租啊,水电啊之类的,应该是去除这些维持之前家庭生活水平支撑外,额外提升的 也不知道如果用这个方法统计一下… 注:只代表个人观点,可以转发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注:图是本人手绘,没有任何数据支撑,仅作理论解释,本人没有学过相关知识,非专业人士,只是一个想法,甚至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提出,或者为什么不以这个想法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