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蜀汉灭亡后,一支精锐逃亡海外,诸葛亮的预言,千年后在明朝成真

2023-02-20 08:32 作者:历史大探讨  | 我要投稿

秦朝统一天下后,九州大地的和平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就被三国的混乱打破,各地势力割据,混战严重,在群雄的角逐中,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少主疑国,诸葛亮对朝廷的局势也束手无策,蜀国的地位依然岌岌可危,诸葛亮去世后,苦心经营的蜀汉势力更是摇摇欲坠,直至覆灭。

据传,蜀国并未灭亡,一支部队被存留了下来,而且这个预言在1400年后的明朝真的被验证了。

丞相不在,蜀国已不再是那个蜀国

刘备的去世让诸葛亮难过不已,这其中不仅有失去一位明主的悲恸,更多的是来自对蜀国未来的担忧。


面对前主的临终嘱托,诸葛亮别无二心,专心地辅佐少主刘禅,想要完成心愿-北伐成功,统一天下。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也许是蜀国的气数已尽,不久后,诸葛亮在和司马懿对峙后,也离开了人世,从此,蜀国再无人庇护,各地版图即将再次划分。

诸葛亮的去世让刘禅更加肆无忌惮,他偏信宠臣、任人唯贤,全然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支持宦官把持朝政,朝堂的风气不再清澈明朗。


土地分割严重,一时之间,荆州丢失,而刘禅和蜀国官员的态度也预示着国家的结局。刘禅没有任何办法,只是任由事态发展,而官员们只顾自身利益,在朝堂上互相扯皮,甚至为了自保,开始对外勾结。

举国上下,难以为继,无人真心处理朝政,也无将士真心抗敌,其中也有少数的能人在支持,但寡不敌众,最终都未得善果,比如姜维。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和智慧,他理解一代贤臣的不甘与期盼,所以并未选择和群臣同流合污,而是带着军队多次北伐,试图抵抗司马的攻击。


战时初始,姜维一路北上,骁勇善战,带着大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群臣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身的利益。

军费支出没有着落,士兵们在战场上也无人问及,渐渐地,军队也开始如同一盘散沙,通敌叛国、私自逃离战场的情况时有发生。

蜀国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再,朝臣明白,千千万万的士兵更明白。军营生活虽苦,倒还不至于牺牲掉性命,真正让姜维难以支撑的是君主的猜忌。


北伐结束后,姜维被听信小人谗言的刘婵召回,内忧外患的蜀国成为他国追逐的“肥肉”,司马昭决定先发制敌,正面牵制姜维带领的军队的力量,同时派出邓艾背后偷袭。

邓艾也是一员不可或缺的大将,在司马懿的欣赏中,他与钟会互相配合,直接攻打阴平,拿下了蜀国的首都。

“从天而降”的军队让沉迷享乐的刘禅惊恐不已,不顾姜维的苦苦支撑,为了保命他决定打开城门投降,在亡国条件的置换下,刘婵及家人和刘姓的贵族均被安置在了洛阳,于是就有了“乐不思蜀”的故事。


看着这个丧失斗志,只顾享乐的蜀国皇帝,司马昭并灭了要斩杀的决心。

也并非所有的蜀国人都是投敌叛国的鼠胆之辈,其中也不乏被后人津津乐道称赞的英雄。北地王拒不投降,抵抗无果后,为了不继续受辱,杀死妻儿后自刎在了刘备的雕像前,诸葛亮的后人亦是有着铮铮铁骨,战死绵竹,宁死不降。

但国主已降,国将不国。刘备和诸葛亮的心愿终究还是错付了。


蜀汉灭亡后,一支精锐逃亡海外,诸葛亮的预言,千年后在明朝成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