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在大猛子《新土木圣经》之后

2023-03-11 18:46 作者:灬左岸丶右转  | 我要投稿


总有人感觉,这些年关于土木行业的吐槽越来越多,其实这可能是一种认知偏差。

其实早在整个行业进入市场化以前,土木是一个需要工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承受巨大付出的行业。遥想当年,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在西南的山川沟壑中、在西北的呼啸狂沙下、在东南的惊涛骇浪上,开国以来,是无数的土木人靠一双双手给这个国家创造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最需要的土壤——基础建设。

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说,建筑工程一直以来便是人们普遍认知“很苦”的行业。这个行业诞生之初,便是要去给其他行业服务的。

今天的建工行业,与当年的艰苦卓绝相比,当然早就不同了。尽管还是有很多土木兄弟在丛山峻岭间开山架桥、筑坝修路,但条件也远比先辈当年从无到有要好。

不过当今土木人的辛苦,并不是因为挥洒热血而导致的。在现代化程度屡创新高的当代,土木人让面临如此困境的原因,远比“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复杂。


首先,笔者在这里谈一个十分狭隘的土木人概念——总包项目管理人员。事实上,当今自媒体所讲的,土木行业从业吐槽的,主要也是这一类岗位。

总包,即施工总承包。

国内项目最通用的是施工总承包模式,即项目管理模式角度的设计-招标-施工(DBB)模式。发包人在项目立项后先委托一家设计单位完成项目的设计,在设计阶段编制施工招标文件,随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最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下由施工承包人具体完成项目的建造。

施工总承包中标项目后,会再将各项施工任务分包给不同的分包建筑公司,通常在业内也叫劳务公司。这些分包劳务主要承担实际的生产任务,也就实际上管理工人,所以通常也会被称作劳务。

把这一体系做一个简单模型,可以精简为:甲方、监理>总包>劳务。虽然事实上关系远比这复杂,但可以看到的是,总包作为体系的中间核心,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就变得极其之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总包管理人员通常更加繁忙的原因。

戴上金箍,你便不再是凡人~


对以一个施工项目的总包,其管理架构主要围绕完成生产任务来组成,分成工程、技术、商务三大板块。

围绕三个主要部门,还会有测量、质量、安全、材料(采购)这些职能部门。此外,还会有一个机电部门来专职管理现场机械和电力系统。此外由于具体的施工项目通常在建筑公司基础上独立运行(毕竟通常都远离总部),总包方项目部还会有办公室管理人员。

工程部门主管生产,由生产经理管理(一些大型项目还会在生产经理上设置工程部经理,铁路比较常见),将具体生产任务划分,由数个工长管理不同生产任务。总包工长的管理任务划分在不同具体行业上有一定差别,不过就笔者曾从事的房建领域而言,通常是按楼栋来划分的,所以房建上也会有把工长称作栋号长。

技术部门主管技术,但事实上工作内容远比“技术”二字宽泛。一般来说,通常项目只有一个技术总工,下边还会有多个技术员分管不同内容。就房建行业来说,通常会将试验员、资料员均归于技术部管理(一些项目可能会设置专门资料部,比如资料要一栋楼来放的水电项目)。此外,测量员通常会由技术部管理,一般非大型项目不会专设测量部。

旋挖桩偏位测量

商务部门对于施工管理而言,其工作内容比其他行业商务部门有所不同。由商务经理领导,其下会有多个工程商务管理不同方面的工作内容。由于不同公司管理不同,一些项目可能不设财务部,商务部门可能会设有财务这一职位(不过通常都是把工作直接丢给商务来做)。

质量、安全部门,专管质量和安全,有部分项目这两个部门会合并(但实际工作内容仍会分开)。

材料部,专管材料。由于施工合同中,施工材料采购可能由甲方、总包、分包来实施,所以实际上材料部多数时候是管理部门,当然也会有具体项目材料部负责采购(现实是小到办公器材都要材料部管采购,不少项目通常不专设采购部)。

机电部门管理施工现场所有机械和电力系统。

办公室行政部门,通常工作与一般公司行政部门、人事部门相同。一般来说,办公室行政管理领导职务头衔是项目助理,这和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有点类似与秘书这一职称在体制内外的不同)。

总体上看,总包项目部构成大致如此,几乎和一般公司架构相同。但笔者在这有一个问题,以上所有部门再加上总管理项目经理,一个项目需要最少多少人员就能运行?


笔者在前文里描述了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架构,其职工基本按照这一架构下的工作内容来工作。但施工项目作为一个项目,是有周期的,因此土木人实际上工作也是有周期的。

笔者曾与大猛子有过相同职业经历,同样做过房建行业的一个小小工长,因此这里也主要谈房建行业。

另外要说的是,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线岗位。

1)工地是围绕着工长转的。

一个施工工地上,看似工长是最忙最难待的职位,其实可能相反。总承包-分包的体系下,建工行业的工长并不会像铁路行业的工长或者大部分工厂里的班组长,在这里,工长并不会去带工人。

实际上工长只是一个沿用称呼,“施工管理”这一个更宽泛的称呼反而更贴切工长的实际工作——那就是管一切。

生产进度、质量、安全,这些相当于份内工作;技术上,你得懂才能搞工程,每一个施工步骤都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工长大概除了不用懂怎么出这个方案外,都得会搞(不过这个只能说大概,有时候方案真得工长自己写,比如笔者就画过模板拼贴的图);商务上,工长才是现场施工成本支出的主要责任人。混凝土超支、钢筋废料管理,这些问题绝大部分从工长这过,如何管理并不是简单问题,通常需要多部门合作。

在工地现场,工长是下属劳务施工工作的直接发包人,也是直接关联的责任人。工作上需要直接接触到劳务工人、班组长、管理以及劳务老板;同样的是,作为总承包,工长也会直接接触甲方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在房建项目上,由于工长是实际现场管理,现场所有事物都与工长关联,这也就造成工长的工作就十分复杂。工地上,工长的施工这一本职工作并不是带工人到现场喊口号干活,而是通过发包来实现的。工长需要按照工程进度、现场情况,将施工任务下发给劳务管理,通过劳务方来配置工人、机械的具体使用;另一方面,工长总管了施工现场的一切事项,这也就意味着,现场材料、机械设备、场地配置等等诸多事宜均需要工长这一职位管理安排或者统筹安排。工长需要自己报写材料计划,安排和管理材料堆放,安排并管理施工机械场地,向商混站、砖厂提交需求(通常叫混凝土由总包负责,砖则是根据分包合同来划分),向材料部报现场安全施工设备、二三级电箱等诸多需求。这些事项均是由工长来经手制定并管理的。

具体到工作内容上,工长职位上的事务将会因各种事情的叠加而变得极其多。先从施工上来说,由于工长是安全和质量的第一负责人,所有的施工工序均需要工长检验并报送项目部质量、安全和监理甲方工程师验收;安全管理上,重要施工工序需要工长报验、现场施工旁站,一般施工安全事宜需要工长直接参与管理(工人戴安全帽也管)。

打灰!打灰!

工长需要在现场统管各劳务班组施工,这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基础、结构、防水、安装、二结构这些分包劳务工人需要管理,包括甲指专业分包、塔吊、施工电梯租赁公司人员、商混机械车辆和工人等等一切人员的施工需要工长参与、统筹、安排。

内业上,每日的施工日志是行业的硬性要求。而此外,工长还需要完成经手区域的绝大多数工程资料(专业分包和安装一般不是总包工长能做的)。工长需要研读图纸,根据技术方案做出相应施工区域的工程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当日计划(一般不会这么细,不做生产经理会“帮”你做的)。

对于工长而言,项目部其他部门均是工长的职能部门(某种程度上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也是),同时也是监管部门。你需要按照职能部门的方案、要求进行生产活动,同时你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需求均可以从项目部的各部门获得支持。

2)技术与商务

事实上在任何的工程行业上,技术都是相较于其他事务更优先的(包括质量安全也是需要技术支撑的)。技术员的工作与一般机械厂的工艺设计人员相当,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对于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而言,方案和资料是主要的工作内容。技术员几乎是一个项目最早经手的人员,大概是从给甲方做工程进度预计的甘特图就开始了。从可行性资料到完工总图,这之间所有的方案、图纸、资料均需要技术人员的工作完成。技术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工具,从结构力学到cad到excel,从计算桩基、承台到如何把资料分门别类。

尽管出方案才是技术员的本职,但你在现场的代理人——工长,通常都没那个能力把你的技术方案严格实施。技术员实质上是需要跑现场的,从技术落实,到安全方案管理、现场成品质量控制,技术口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去严格监管。

工程成本控制上,技术部门责任也重大。如何从技术方案上避免混凝土超支、减少钢筋废料产生,如何控制机械成本、人力成本,这些均是技术方案需要考虑的内容,也是技术员需要设计的内容。

最后,在工程上,尽管前文说过,工长需要做相应区域的计划,但实际上整体计划和时间节点均是由技术部门制定,因此技术员实际上还是需要了解现场施工。

防水施工

试验员主要是一个与三方检测机构打交道的岗位,负责送检和回送的报告资料的整理。你需要根据现场进度,按照行业执行标准,制作不同的试验块。通常钢筋试块主要在现场钢筋加工区要求工人现场制作,而混凝土试块则需要试验员建立专门标养室来制作。

资料员负责工程资料、技术资料等各项资料的整理汇总,同时需要与档案馆等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

总包商务这一职位,与一般公司商务BD并不同。一般来说,建筑行业BD会有建筑公司专门成立部门负责,具体到各项目部上的商务实际上相当于一般公司财务出纳+招投标+专职预算的集合。

一方面工程商务需要很强的工程专业能力。工程预算的制作是通过专业软件建模来实施的,这也就意味着,除了需要商务收集整理相关工艺造价、材料报价、当地工人工资水平外,还需要商务掌握工程方案、技术方案等诸多本行业专业内容。

另一方面商务需要参与工程招投标。项目投标通常会由总包公司总部的商务进行,但这并不意味项目部商务不会参与。而招标内容则基本完全由项目部商务制定(从工程单价,到工人日薪都需要商务来制定),项目招标也基本由商务部门负责。

商务员还需要管理工程支出,控制工程成本;与劳务公司结算工程进度款(主要进行收方,出账基本上是公司总部走账);编制办公室开销成本预算;编制部分项目部人员工资、奖金方案。除了支出外,还需要去找甲方要账。

3)安全与质量

质量安全是工地上的监管部门,但实质上工作还要复杂些。

安全部门专管工程安全,对外对接安监站,对内则需要工长施行。安全员本职工作主要是安全监控、监察和验收(包括重点工序安全验收、重点安全控制工程旁站等等,此外日常负责安全巡查)。

质量部门除质量管理外,还需要负责质量问题销项。除了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检测、质量问题返修等基础工作外,还要负责工程交付质量专项。项目进入中后期,随着物业等单位进场,质量部需要与之对接并开展交付专项,是项目后期的重要部门。

4)其他工程部门

机电、材料两个部门,由于是专职专管,其实和一般小公司专职部门基本类似,但也有所不同。

机电部门需管理工程机械进厂,负责塔吊、施工电梯租赁公司人员进场管理。此外,机电工程师还需管理项目部电工和劳务班组电工,通过电工队伍和安排现场一二三级电箱分布,实施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包括用电和安全,为此经常性需要和电力部门打交道)。

材料部的工作内容根据项目不同,分包合同不同,有一定差别,但主要负责材料管理、材料采购与租赁等事项。材料部通常还会负责项目部办公室仓库。

三天一层楼!

以上部门,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通常项目除工程、技术会一定设置经理负责外,其他部门可能并不会设置经理级管理人员。


5)远不止办公室

项目助理,这一职位在很多招聘平台搜索,多是一般初级岗位。事实上,施工单位项目助理属于项目副经理级别,其管理内容也远不止办公室行政。

一般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内容里,项目办公室需负责人事管理(例如员工离职,一般是由项目助理接收离职报告签字上交);管理项目部保安、保洁、食堂、住宿等(可能会编制相关工作人员工资预算);以及其他杂项(比如扶贫工人管理)。同样,办公室管理、公文收发、公章管理等也在职责内。

此外,工地项目围挡、广告牌,塔吊、钢管架的宣传制作,工地大门建设、监控管理等等事宜均由办公室负责。

项目助理还需负责项目周会举办,项目会议报告整理,项目宣传等内容。负责上级部门接待,外部其他企事业单位沟通交流(比如电视台来拍片子)。负责与政府建筑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办理动工许可、施工许可证、完工证;联络交警,安排外部车辆进入线路;与劳动监察部门联络,处理劳资纠纷问题等等。

这些工作,通常在一般公司行政管理也如此。但对于工地项目,以上所有内容,通常仅一人全部负责。

总结一下,尽管以上内容并不一定将相应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完全阐述,但大致上如此。不过事实上,在工地上,由于存在项目管理混乱、上级管理能力等等很多问题,岗位分工权责不明、员工实际工作内容与职位不符等管理问题都十分正常。领导岗位领导能力培训不足,通常导致下属员工怨声载道;项目行政管理能力差很常见,项目员工住宿、饮食问题也多发。

品质生活~


笔者在前文将房建行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内容,做了一个总结,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内容(比如技术岗笔者了解并不足够深刻),但大致上也能告知读者,这个行业整体上,员工工作内容复杂且繁重,且绝大多数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章将就上文的工作内容描述,简单做人事相关分析。

从前文描述来分析,事实上施工单位对员工平均学历并没有极高的要求,除开个别岗位外,绝大多数岗位职工并不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

首先来谈专业领域较强的岗位。

技术员和商务一定是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但具体多高,并没有想象中的需求。事实上,985、211高校培养的人才,相对于普通一本、二本而言,在施工单位并没有太大区别,通常施工单位招总包技术员,也并不会只选择985、211的学生,就目前就业行情来说,可能市场上学校排名更高的土木专业应届生其实足够,但往常来说大部分施工单位很难在这些学校找到足够的人员。因此普通一本、二本应届生才是应届本科校聘中的主力选择。同样,对于社招而言,由于建筑行业事实上饱和度已很高,市面上并不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商务。因此,尽管笔者强调了相关岗位的专业性,但其实市面上专业性人才并不难招聘和培养。

其次,对于质量和安全来讲。

在很多高校,都由专门设置安全工程、质量工程相关专业,涉及土木的相关专业也有。这些人才系统性学习了相关知识,但实际上现场施工主要依照质量控制方案、安全设计方案来实施,其实对人员招聘时,专业性要求有所下降。不过涉及到建筑行业创新,仍需要专业性极强的人才,但目前建筑行业革新几乎触顶,当下的一些创新通常规模很小。因此,就质量和安全来说,对专业性要求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太多要求。对相应校招员工来说,学历通常只是一张纸,开下门罢了。而在社招上,安全员证书等相关证书早就“烂大街”,社招难度也很低。

然后来看其他岗位。

同质量安全部门一线员工,这些岗位更强调经验和能力,而非文凭,尤其试验员、资料员、材料员、机电工程师。通常来说,这些岗位招聘中,往往经验压过学历成为招聘方的第一选择。一个更懂材料质量、价格的材料员,相比刚进入就业市场,需要连续数年培养的高学历本科生而言,对于建筑施工项目也往往更为有用。

最后来谈项目办公室管理。

市场上很多施工单位是大型国企,作为国企行政管理人员,施工单位项目办公室管理往往在工作中学习到的经验是比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人员要多的多。对于这些岗位职工而言,事实上就业后的职业规划可以做的很深,未来在市场上就业的选择面也十分宽广。

因此,往往很难在这些施工单位项目部见到年龄在40多岁的行政管理人员;其次很多高学历的文科相关专业应届生,在自身简历并不足够优秀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将这些公司做为体制内职业规划的跳板。

这也就导致学历较低的文科专业就业事实上较难进入这些建工公司。同样这些公司社招通常不会招项目部管理(高层的办公室机关行政会招)。

最后的最后,笔者再来说工地上的一个例外——工长。

事实上工长是一个需要管理能力极强的岗位。再加上强专业性,这使得工长并不是一个容易胜任的工作。工长大多数时候是在和人打交道(工作性质某种程度上类似职场上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来产出),而不是时刻面对着技术、资金这些强专业性的内容。

这也就导致,反而低学历水平、高工作经验在这一岗位上更为吃香。职场上,很多专业能力超强的技术员也反感与高学历高技术高能力的工长共事,会被压一头。因此事实上,工长这一职位在公司招聘时,并不会是以校招自有员工为主的,反而外聘、社招、猎头才是更好的选择。

刚下现场,爷的勾勾鞋,舍得~

讲完这些岗位的招聘,笔者来具体谈外聘和薪资问题。这里说的是指管理人员的外包。

通常工程公司不会完全靠校招来聘用所有员工,这么做也不现实。校招员工是需要常年累月的培养,才能形成高质量人才的,尤其是建筑工程是一个以经验为主的行业。例如,一个以研究为主的土木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往往根本不会青睐施工单位,毕竟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反而刚刚入门,对工地一窍不通的土木本科选手是更好的选择。

当一个项目需要人干活的时候,校招员工具有高成本低产出的劣势,因此往往需要外包有经验的员工来承担工作任务。因此在整个土木行业,尽管类似中建、中铁建、中核、中交通、中电建这种中字头的大型国央企事实上招聘对学历要求极高,但也是需要劳务派遣公司来寻找、提供低成本的有经验的员工的。

事实上整个项目部所有人都可能是劳务派遣员工,包括项目经理。

在整个行业内,对于这些劳务派遣员工的培养,通常依靠时间积累经验,这同样也导致了这些员工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很难获得一个更好的薪酬待遇——员工培训的严重不足。

通常,一个本科毕业,校招进入施工单位的员工,在第一年的月均薪资应该在7k-8k之间,实际水平需要更具具体项目、具体学校来看。但,同学历、同项目的外聘员工,通常工作经验要优于这些校招员工,却常常只能拿到前文那个数的70%以下,这一点主要常见于工程、技术以外的岗位。对于项目部核心岗位(施工、技术、商务),尽管外聘现象也常见,但相对而言其收入会更依赖工作经验,前文所说现象会没那么严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

夜未央

最后岗位的从职业发展角度,笔者来谈谈土木老哥入行后可能的发展。

施工行业有一句老话,叫做“三总五项”,翻译翻译也即是所谓的三年做总工,五年当项目经理。其实这句话在当今的就业环境下已经几乎不可能再实现,但在往年整体行业扩张迅猛,管理人才紧缺时,事实上是常见的。

从今天角度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退热,理论上市面上所有的建筑公司都不再具有扩张的可能性。而作为总承包单位方,员工事实上已经过剩了,近期降本增效已经成为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方向,精简人员在所难免。

从这些方面来看,初入行员工职业发展很容易被市场环境所限制;而原本就进入行业数年的员工因用人成本的上升反而会被新校招、外聘的员工冲击,导致前期积累的职业发展丧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事实上都不太建议新人加入这个行业,也不建议重返行业或者业内又被离职的高风险从业者继续坚守岗位(建议早点转行,不过现在来说已经晚了)。

就笔者当初的从业经历来看,当下新入行没几年的土木老哥,如果能躲过可能的优化,在没有原生关系的情况下,大概率花十年才能复刻当年的“三总五项”,至于到总还是到项,还得看机缘。

至于脱产转行、离职创业或者是向地产公司发展之类的选择,其实就现在的就业环境而言,均不是好选择(尤其是个别行业hr听说你是土木出身,会压工资的,反正你都接受)。


前文对土木岗位和岗位发展简单谈谈,其实主要还是就大方面来潦草的说说土木老哥们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困难可以克服,外部压力可以忍耐,但真真引起土木老哥们每天经历“震痛”的反而来自内部——劳动权益的难以保障。

实际上总体上来看,建筑行业的劳动保障做的相较往年,其实已经变得很好了,尤其是在工人端,工人的劳资保障、工伤保障、劳动保障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只不过这些进步相较于当今的现代化程度而言,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但以上内容对于总承包单位管理人员来说没有关系。

实际上劳动时长这个东西,在建筑行业并不是问题。由于绝大多数从业者工作生活并没有分开,其生活也是常年保持在项目部。也就是说,睡觉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反过来讲,工作也是从业者的生活。

施工单位通常实行7-12/14-18的工作制,大致上是符合八小时工作制的。大型国有建工企业往往对加班工资发放也强过绝大多数就业市场上的小公司、私人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至少有,而且占月收入比例很高。

极速打卡!8点上班呢!~

不过具体到岗位上,由于行业特殊性,晚间工作、倒班、错峰工作在整个行业内是常见现象。例如在炎热夏季,为了工人的劳动保障,往往会错开中午、下午的高温天气,在早晨和傍晚施工,而部分管理人员也需要调整工作时间来适配现场管理。实际上也是对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

但……

(详见各自媒体)

后言

20年笔者毕业入职某中字头建工单位,事实上当时行业就初显颓迹。公司季度产值奖金当年仅发了两次正常的,不过就当年而言主要是疫情影响,公司作为在疫情里建功立业的主力,其实就笔者个人而言,当初出入职场的大学生是完全能接受公司的政策的。

但在进入21年,行业整体上明显下滑,首先公司承诺季度奖金拖欠。月工资也从以往的21号,逐渐拖欠至月底最后一天,部分外聘员工(还是项目副经理)抱怨房贷压力增大(还不上了)。当时笔者便认识到,行业变动加剧,继续从业风险很高。

再加上公司各种工资政策的调整,笔者21年2-5月的收入大幅下滑,完全达不到入职时hr承诺的月到手7k,仅有5k左右。

21年4月,笔者在重庆某工地上,由于连续多日夜间工作,在工地上出现了过劳现象;之后随着去到四川某市另一个项目上,由于项目管理混乱,职权划分不清晰,各职位工作内容与原岗位偏差巨大,再加上办公室内斗,直接导致了笔者于数月后选择脱离该行业。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慨叹。

两年来笔者历经工作难找的21、22年,又在机缘巧合下入职一家香港企业中国分公司。感慨生活不易,来路艰辛,希望今后能在新的行业混出一番新的天地,在此与各职场打工人共勉!

顺祝土木老哥都能挺过这个寒冬~

加油吧,老哥!


写在大猛子《新土木圣经》之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