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幻春晚征文活动】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上)
(想写个碎片化的,有关宇宙、人类,还有家园的故事。)
众所周知,宇宙中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当地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前者,是各属地、各星舰为了方便自身记录,而发明的一种计时方式;后者,则是人类在宇宙中的统一时间,是用于提醒他们,自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带着春晚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
<Part 1:宇宙让人年轻>
01 柯克船长与Shepard NS-18
---------
威廉·夏特纳喜欢这种上天的感觉。只是三分钟简单的失重漂浮,也让他感觉浑身舒畅。周围,同行者克里斯·博修仁、格伦·德·弗里斯和奥黛丽·鲍尔斯,正在舱内兴奋地“上蹿下跳”。但作为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威廉可没那个精神。他只能静静地“趴”在玻璃窗旁,欣赏这一生可能仅此一见的绝美风景。
转瞬之间,穿越一片蓝色,到达至黑中……如此动人,又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
在摄影棚里呆了小半辈子的“柯克船长”,现如今,总算抵达了真实的地球之外。只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儿竟可以那么美,又美得那样致命,甚至一度让他产生了那种“即便葬身于此,也是了无遗憾了……”的奇怪感觉。
只可惜,美妙的时光,从来都是永恒且短暂。
很快,他便被告之,“嘿,老家伙,系好安全带,我们要返航了!”
得令后,威廉吃力地躺回椅子上,并系好安全带。随后,克里斯·博修仁飘了过来,帮他检查了一下安全带,随后飘回自己的座位,快速躺下。很快,飞行器便开始下坠。
起先,飞行器还只是轻微震动。但很快,晃动变得剧烈。厉害时候,犹如是急于用钱的小孩的储钱罐,剧烈摇晃。但好在,在穿越大气层后,情况逐步缓和了。伴随一次并不激烈的撞击,威廉知道,他们已经安全着陆了。
着陆后,看着周围同行的年轻人,陆续解开安全带并兴奋地跳出舱。年迈的威廉,倒是不紧不慢。他颇为轻巧地解开了扣带,先是舒展了一下身体——威廉感觉此行让自己瞬间年轻不少,不仅关节不疼了,腿脚也利落了许多。但这大概是兴奋所致。威廉心想。
活动开腿脚后,威廉朝舱门外迈去。舱外,得克萨斯州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
恍惚间,威廉感觉眼前出现了一人。他认得那人——正是此行的举办者,贝索斯——他兴奋地将他一把搂住,并问他:“嘿,老家伙,感觉怎样?”
嘿,感觉怎样?——这感觉可真奇怪,仿佛让他一瞬间,梦回摄影棚!
此刻,威廉想到的,是他最中意的那个角色在剧里说过的那句名台词。而那句话,也正适合眼下此刻。
紧接着,威廉听那人又问了一遍,“你还好吗?老伙计,感觉如何?”
老伙计,感觉如何?——这下可好,属于是梦想照进现实了。
于是,“柯克船长”脱口而出,说出了那句名台词。“Young, I feel young.”he said. 【1】
02 搞笑诺贝尔奖与太空
---------
21世纪30年代,随着去往太空的人类越来越多,尼诺博士发现了一个还颇为有趣的现象,即:似乎去往太空生活过的人,比那些仅在地球逗留从没去过太空的人,寿命更长。
这是尼诺博士花费了数十年时间,追踪了超过100名上过天的宇航员,以及他们的亲属、兄弟、同事,所得出来的结论。根据这些统计数字显示:那些真实抵达过地球之外的人,远比那些从没迈出过地球的人平均寿命更长,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某些因素,能够影响人类的寿命变化!
尼诺博士将他的这一发现,电邮给了几份学术刊物,但很快都被无情地予以退回了。原因无它,无外乎他们一致认为:尼诺博士这是将原因和结果,给本末倒置了!
正如这位“婉拒了”他的专家,所秉持的那套浅白认知一样。“……难道不正是因为宇航员们的身体素质更好,才会被挑选进入太空,继而才造成了这种在寿命数据上的显著差异性吗?这怎么能说成是:宇宙中的某些因素,影响了人的寿命变化呢……”
如他一般,所有的学术期刊负责人,也都普遍认为:正是尼诺博士将这种“人择作用”混入了系统,才导致了后续这种对于结果的可笑误解。
但尼诺博士深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你们根本没有认真看我的实验数据!”尼诺博士据理力争,“我的实验可不仅仅是追踪了那些宇航员们,而是……请看这一栏,为了保证实验严谨性,我在追踪航天员与普通人做对比的同时,同样也追踪了那些同样受训、但运气不怎么好、最终没有成功被送上天的宇航员。这些人在生理上可与那些成功上天了的宇航员,没什么显著差异。但对照之下,他们仍与那些去过太空的人在寿命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请你看看这!”
只是,任由尼诺博士如何争辩,那些权威期刊的负责人们,也只是对他一个劲摇头。对此,他的同僚,安德森博士倒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并不一定是你理论的问题,而在于……尼诺,你的实验数据样本,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严谨的科学期刊,可不会接受你这样程度的推演……”
并且出于好心,安德森博士将尼诺博士的退稿研究,推荐给了搞笑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一个以趣味性著称的科学奖项。
而凭借着这个研究课题的趣味性与话题性,它也顺利“荣获”了当年的搞笑诺贝尔医学奖。
颁奖礼上,主持人出声念道:
“2033年第43届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由厄尔尼诺博士的——‘宇宙,是否会让人变得年轻?’获得!在该研究中,厄尔尼诺博士通过追踪了超过100名宇航员以及他们的亲属、兄弟、同事发现:去往太空生活,似乎有助于延年益寿,并且可能比任何已知的锻炼、食疗或是医学疗法,更加有效!宇宙中,可能潜藏着那个人类一直长久以来追寻的奥秘!可真是个有趣的实验!让我们欢迎尼诺博士上台领奖……”
在稀稀拉拉的掌声当中,尼诺博士登台领奖。
面对无数的同僚、记者、媒体以及观众,尼诺博士走上了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的舞台中央,从主持人手中领过了那张面值100000000000000000的津巴布韦币。随后他接过话筒,开始向评委以及组委会致谢。
尼诺博士深鞠一躬,缓缓说道,
“首先,要感谢组委会‘严肃地’对待了我的研究。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是我的导师戈塞特告诉我的,他说——‘数字,不会说谎!’。而我的数字告诉我:宇宙中,确实藏有那个我们一直追寻已久的长寿奥秘。我一共用了成功上天的宇航员、差一点成功上天的宇航员、直系亲属关系组与普通人,四组做了对照。请相信我,宇宙中真的存在那个能让人们变得年轻的秘诀……”
“请停止吧!我好烦啊!”这时,台下一位8岁女孩,粗暴地打断了他的发言。
尼诺博士记起来了,安德森博士好像事先曾叮嘱过他,说,致谢时可千万别说长了。大会规定,每位得奖者只有一分钟感谢时间,倘若超时,便会有个“暴躁的小女孩”叫停!
行吧,尼诺博士有点无奈。既然没时间,那就没办法了┓( ´∀` )┏。尼诺博士微笑,致谢。
漫天的纸飞机中,尼诺博士缓缓走下舞台。伴随着阵阵掌声,尼诺博士不清楚自己的这番简短发言,会不会给他人造成影响。会不会有人对他的研究感兴趣,又会不会有人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甚至他也不清楚,这“热烈”掌声中,有多少是恭喜,又有多少是嘲笑。
不过,罢了。要笑,就让他们笑去吧!
尼诺博士心底深知,他是对的!数字不会说谎!宇宙中,一定藏有那个让人长寿的秘诀!
所以,要笑,就让他们笑去吧!时间会证明一切!
03 「天宫」里工作的生物学家
---------
曾一诺,是一名在“天上工作”的生物学家。今年,是她在「天宫」上呆的第十二个年头。
现年五十一岁零三个月的她,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太空中,时间呆得最久的一位——一共十二年六个月零三天,并且这一记录,还可能继续保持并延长。只不过,今年,对于一诺而言,实在有点难熬。因为这一年,她的父亲、与她的“伴侣”——飞飞,相继离世。这两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不过,她仍旧鼓足精神,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太空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
这不,眼下一诺正脱去外套,露出胳膊。扎止血带、准备针头、消毒、给自己扎针、抽血,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完成这些后,一诺将自己的血液样本,按日期标签贴好,并分类保存。接下来,便来到检测仪器旁,自行将各个位置的电极贴贴好,然后躺下,等待仪器开始检测并报出读数:
“身高167,体重53,心跳73,血压80/120,体脂率……”
一诺并非被迫,但也是“被迫”呆在这个地方的。这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如今,她则有着无法离开这里的理由。
完成这些日常检测后,一诺重新穿上外套,然后飘到了圆形房间的另一端。她打算先查看一下电子显微镜里,自己近几日细胞的氧化情况,于是便抽出镜筒将眼睛深埋其中。一边数着自由基的数量,一边做着记录。由此,进入了长时间的观察……
说起来,一诺所做研究,是人类一直以来最为关切的那几个核心话题之一的,生命,与衰老。只不过,她现在正在研究的这项课题名,则听上去多少是有那么一点……不科学。
——《论太空生活,对于人类寿命的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人类的平均寿命与其理论值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无论是按照“巴丰寿命系数”【2】,哺乳动物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还是按照“海弗利克极限”【3】,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分裂约50次左右去推算,人类寿命都应处于120-150岁之间。显然,地球上人类的平均寿命,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即便减去意外、贫困、疾病对于寿命的影响,只考虑正常人的自然死亡,这个数值也从来没有真正超过100岁过。
那么,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人类那被盗走的20到50年寿命,究竟去了哪儿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诺正在验证一个乍听上去十分荒谬、但细想起来又十分值得深究的结论——她认为,是地球“母亲”,悄悄盗走了人类那消失不见的20~50年。
说起这一理论的源点,事情还颇为可笑。那是在一诺读研三时候,偶然间读到的一篇文章。
——《宇宙,是否会让人变得年轻?》,一篇介绍2033年第43届搞笑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的文章。
其中有写道:「……尼诺博士,通过追踪超过100名宇航员以及他们的他们的亲属、兄弟、同事发现:似乎去往太空生活,有助于人类延年益寿,且比任何已知的锻炼、食疗、医学疗法都更加有效!尼诺博士似乎认为,是宇宙中的某些因素,导致了人类寿命的变化……」
乍听之下,这是个十分荒谬的观点,却触动了一诺敏感的神经。令一诺联想起了大四时跟着导师去尼泊尔调研时,自己同样得出的那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老师,您看看这个数字。”稀薄空气里,一诺指着平板中的数字,对她导师说道,
“我因为考虑数据的真实性,特意将那些意外生死的人从数字中剔除了,单只统计了这个地区自然死亡人的情况。但您看这,这个数字很奇怪!”导师偏过头来,一诺继续道,“你看看这!这个得出来的数值,竟比全球自然死亡人的平均寿命要显著性更高!”【4】
说起当时,一诺正与导师受雇于世界粮食组织,在世界各地研究贫困、饥饿以及FAO粮食计划对于当地人饮食、寿命及健康方面的影响。恰巧在尼泊尔做调研时,一诺有个这个奇怪发现。
一诺记得自己当时还猜测了许多原因。“是基因的因素,还是环境的影响?……”一诺一个劲地嘀咕。
但导师看完数据后告诉她,“一诺啊,就别深究了。我们只是受雇于世界粮食组织到这儿解决饥饿、健康以及寿命的相关问题的,并没有时间去研究你的这个额外发现。”
当时的一诺十分听导师的话,当即便把这个疑问给放下了。并且很长时段时间内,这个疑惑都没有再困扰她。直到此时此刻……
此时此刻,当一诺偶然间读到这篇《宇宙,是否会让人变得年轻?》文章,当时那个深埋心底的小小疑问,又如幽灵般再次萌芽了!并且这次,不同于彼时彼刻,没有烦人导师的打搅,一诺慢慢将一切都联系了起来。
尼泊尔、宇宙、空气稀薄、生命、数字……是否是某种特殊环境作用,才导致了上述这种情况变化?!
如今,人们已经充分了解了“氧化过程”在“衰老”中所起的作用。尽管“氧气”对人体而言,不可或缺。但同样地,氧化作用因会生成许多具有极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阻碍信息传递,侵害人体细胞,因此也被认为是促成人类“衰老”的主要动因之一。
这一切,不禁就让一诺有了一个奇妙联想:
是否因为地球上氧气浓度的不同,才使得人类寿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呢?
也不知着了什么魔,研三期末,一诺便暗自在心底发誓,未来一定要把它视作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且,说做就做!行动派的一诺不仅很快成功考入科研院,还在日常工作中争取到了许多实验机会,用数字、用实验去向她的领导、同事们证明,氧气浓度或者说宇宙环境,确实可能就是影响人类寿命的关键因素。
并且,经过一番不懈努力,一诺还争取到了那个去往太空验证自己理论的机会——2039年,她可以随神州二十五号飞船一起,去往「天宫」,亲自验证宇宙生活是否对人类寿命有影响。
不过上天前,她的领导兼导师宋还是理性规劝她,说要好好权衡好利弊。
他说,“一诺啊,你可得考虑清楚了!这次若真上去,可就是一项‘以十年、二十年为周期’的长期研究,可不是你说想下来,就能下得来的啊。且不说那个结果,会不会如你所愿。就说整个实验过程,你到底想过没有,你将面对怎样的孤独……”
而在一诺犹豫的时候,是她的父亲,给予了她支持。“想去就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
一诺的父亲,秉持他一贯的教导理念,全力支持着她做出决定。“既然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就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不要让自己感到后悔!至于那微不足道的孤独,老爸保证:我会在地球上每周给你打电话的……”
一诺的老爸,说到做到!每周,他都会给身在天上的她,打去至少一通视频通话或者至少也是通视频留言。
一诺在「天宫」坚守了十二年,她父亲就在地上坚持了十二年,直到上个月……
此刻,一诺将眼睛,从镜筒上移开。正如观察所见,太空低氧、低光照、高辐射以及失重的环境作用,让她的细胞处于一个完美的氧化区间,所形成的自由基,也持续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值当中……
在度过最初几个月的适应期后,一诺感觉自己各项身体机能,棒极了。
事到如今,一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诸如氧化区间、失重、光照……一诺找到了许多会对人类寿命产生影响的正向因素。甚至用不着看数据,单就说她本人——她本人就是那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年已经五十一岁零三个月的她,样貌仍和一个三十出头的姑娘一样,水灵灵的,时间仿佛在她身上凝固了,青春永驻。
不仅如此,经过系统长期的监测与评估显示,无论是脏器、心肺,还是其他身体机能,一诺也远要比同年龄人——那些生活在地球的同龄对照组——情况要好得多。因此,根据可靠推断,她这个太空人,的确会比那些长期逗留在地球上生活的蓝星人,寿命更长。
也就是说,一切似乎真被尼诺博士给言中了!
——那有关人类生命与衰老的奥秘,就藏在这宇宙间。看上去,宇宙中的低氧、失重、少光以及高辐射的环境作用,的确会对人类寿命起到积极作用。【5】
不过,倘若实验仅止步于此,恐怕仍旧缺乏一点关键说服力,证明这一切就是宇宙作用于人所造成的。然而,一诺另一个偶然对照发现,则从另一侧面基本佐证了这一事实可能。
上周,那只自半岁起便跟随她来到外太空,与她做了十二年“伴侣”的飞飞——一只英国短毛猫——自然辞世了,享年十三岁零一个月。
这只英短猫,原本只是一诺上天前的一个朴素愿望。她希望在自己漫长的太空生涯当中,能有一个活物作伴,因此便精挑细选,从万千的可选的宠物当中,选择了这只当时还不足半岁大的健康小猫咪。
整整十二年六个月零三天,一诺在「天宫」里呆了多长时间,飞飞也就差不多在这里活了多长。
但不像自己,似乎宇宙失重、低氧、少光、高辐射的环境,并没有给飞飞带来同样的“好运气”。只活了十三岁零一个月大的她,远远不及这种英国短毛猫的平均寿命。
甚至为了实验严谨,一诺还委托地面基地的同事,去追踪了那些与飞飞一窝出生的兄弟姐妹们。除了一只追寻不到去向的猫咪外,它的那些其他兄弟姐妹们,如今个个在地球上能吃能睡、活蹦乱跳,生活得都挺好!
如此一来,结论就变得十分奇怪了!
似乎是,宇宙的这种低氧、失重、少光、高辐射的环境,仅对人类有益。相对地,对于其他物种(比方说哺乳类的猫),还是有害的?
这不禁让一诺脑里,诞生了一个更为古怪念头:难道说,人类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来自星空?
此刻,一诺联想到父亲儿时常读给她听的一个故事。
爸爸说,“……从前啊,人类驾驶飞船,误入了一个又冷又热的星球。在那里,人类很快适应下来,却只剩下八天寿命。八天内,一个人就会迅速出生、长大、衰老,直至死亡……”【6】
是否我们也一样?一诺仔细思考着。
此刻,一诺联想到了地面基地同事予以她的抱怨,说如今类人社会就像陷入了电子的泥沼中,什么元宇宙、AIGC、造梦族……大家沉湎于地球这个美梦,而像他们一样抬头仰望星空的人,反倒而而成了异类。
“那样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忘掉它吧,现在梦醒了。”现在梦要醒了吗?一诺想着。
一串轻微的滴滴声,打断了一诺发散的思绪,将她拉回现实。她望向控制台处,那里有盏绿色的指示灯,正在有节奏地闪烁。一诺飘到控制台,打开界面,意识到那是一封地球实验基地发给她的邮件。
她打开邮件,查看信件内容,里面是上周自己返还给地球实验基地用于详细研究的飞飞的尸检报告。一诺粗略地扫了一眼前面数据,然后快速往下翻,直接查看文末结论。
结论是:从病理、病因等各方面推断,飞飞的死因,基本可判定为,是自然衰老死亡。
也就是说……
随信,一诺还发现一封地球实验基地发给她个人的消息,是她年迈的导师兼领导宋,代表地球实验基地以及更高层,发给她的决策建议。信件上说:鉴于这十二年来,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及研究成果,他们建议她:可以现在开始着手整理实验数据以及资料,并尽量赶在这周内,形成一份初步的结论报告。
也就是说……
“好呀~”一诺兴奋地在空间站里,手舞足蹈起来。
这下好了!正如西穆所说,那样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忘掉它吧,现在梦醒了。
现在梦要醒了!梦要醒了!
一诺相信,经此实验,今后定会有更多如她一般的人,渴求追寻那个问题,上到这里来,来到这个太空中继站。届时,人类会找回自己的飞船。未来,人类又将重新迈向广阔宇宙!
04 相约奔向太空的年轻人
------------
“黎明计划”报名的那几天,航天局的网站瘫痪了。
回望过去,地球上已经有好久,没有出现过类似让能网站服务器瘫痪的热度事件了——上一次,恐怕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春运抢火车票。无论是chatGPT开放注册、还是绿洲的启动活动,都没有让服务器瘫痪。这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航天局服务器本身带宽有限,但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了“黎明计划”的火爆。
由于网站瘫痪,工作人员不得已接受纸质报名。然而这是一招臭棋。随即,数以万记的纸质报名单,从全国各地邮寄过来,让原本人手就不多的航天局捉襟见肘。
不得已,局内请示增派人手。他们一共画了四周时间扫描录入、一周时间初审筛查、小半年时间的网面、两周时间的一面、一周时间的二面,最终从300多万名孩子中,成功敲定了3033位,组成了第一届“黎明计划”选拔班。
对于家长而言,自家孩子能入选,无疑是件荣幸事。但对这些孩子们而言,则恐怕不见得!
开学后,每天清晨六点,这些孩子们就会被铁面教官从睡梦中惊醒,赶去晨练。三千米是学员们的基础跑量;但对一小部分人而言,一公里才是他们的基础跑量。完成晨练后,孩子们会有15-20分钟的早餐时间。早餐过后,则是一上午远要比一般高中生,更为严苛的知识学习内容,包含基础的语、数、外、物、化、生,以及天文、电子与机械等课程;下午还有大量实操课、体育锻炼以及抗压课;晚上还有额外的晚课,包含等航天历史、突发情况应对、空间站生活常识等内容。
对于一般孩子而言,这些训练恐怕苦不堪言。但对于其中一小撮人而言,却“甘之如饴”。若问原由,则因为热爱!
“黎明计划”作为首届面向全社会征召(主要是面向十三四岁孩子征召)的航天项目,计划通过三年时间的系统化训练,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学生,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助力。并且,他们将从中选拔出一批尖子生,组成第一届太空班,去往「天宫」再学习三年。
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顺应一诺博士带起的那股太空热。自一诺博士做了那次《我们人类可能来自太空》的演讲报告后,世界范围点燃了空前的太空热。诸多国家发射了航天船。而我们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国家培养航天人才,更是希望通过此举,将探索宇宙这件原本有些“遥不可及”的事,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民众也参与其中。
转瞬之间,三年很快过去。3033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筛选,最终只有25位天选之子,成功入围了最后一面的候试名单。
有人欣喜,就有人失落。这不,放榜后。一个短头发女孩,并不如其他上榜者那样狂喜。她默默退出人群,径自走到校园操场的老榕树下。那里,一黑一白,一共站着两位男孩。
黑衣服的男孩子一头黄发,嬉皮笑脸;白衣服的男孩戴着眼镜,沉稳内敛。他们是王珊最好的儿时玩伴。
“中啦?”黄头发的少年率先询问。
“嗯。”王珊点头。看上去,她并不因上榜而高兴。她看了一眼眼镜男孩,低下头来。
“可以啊。我们的大姐头,威武啊!”黄发男孩没心没肺。
很突然地,王珊低声说道,“或许,我应该放弃这个机会。反正我对「天宫」,也没那么向往。”
“你脑子没坏吧!”黄摸着王珊额头,惊讶于她竟说出了这样的话,一定是脑子坏了。
“没坏!”王珊不耐烦地甩开黑衣男孩的手,并悄悄给他使了个眼色。他们一同看向了旁边那位戴眼镜男孩。白衣男孩正低头不发一语。恐怕,王珊就是为了顾忌他,才说出这番丧气话。真还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古怪逻辑。
短暂一番沉默,眼镜男孩打破平静。“我觉得你应该去!”男孩扶了扶眼框,一共说出了四条她该去的理由。
“其一,你不用在这件事上顾虑我。因为你的入围,与我落选,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
“其二,这么做也不太明智,等于是白白浪费了你三年努力……”
“我……”
不过男孩可没有给女孩反驳机会。继续道,
“其三,我明年还有机会的。并且,随着现在各个太空项目——特别是太空电梯项目,顺利推进。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太空有效运载效率就会显著提高。到那时候,「天宫」一定会迅速扩建,我将有更多机会!
“其四,即便我赶不上这几届的太空班。我相信,随着未来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工作岗位一定会增多的。届时,我仍有上天的机会……”
看他人笨嘴拙、这么啰嗦,黄头发男孩赶忙帮他总结,“好啦好啦,这个‘木鱼脑袋’是说,未来,我们有在天上相聚的机会!”
“对,未来我们仍在天上相聚的机会!”眼镜男孩肯定道。
——独属于这个时期年轻人特有的幼稚心结。同样,也以这样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方式开解。
“行!”听闻,女孩下定了决心。她将手伸直,说道,“那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黄头发男孩,赶紧将手搭了上去;
“一言为定。”眼镜男孩,也将手搭了上去。
就这样,夕阳下,三个年轻孩子定下约定。他们约好未来某天,定会在「天宫」重聚。
“不过,她还不一定过呢,这不是还有最后一面吗?”黄揶揄道。
“你才不过呢!”王珊佯装生气,追着他打。
吵吵嚷嚷间,未来的画卷,徐徐展开。她会成为那个迈向宇宙的关键钥匙之一;而他会回到过去,找到另一把钥匙;而他,将它们紧紧相连。
05 宇宙让人年轻
-----------
俗话说得好,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自那次回到地球做结案报告兼拜祭父亲,一诺已经在地球上一共呆了四年六个月零三天。在此期间,她眼角多了皱纹、鬓角生了白发,地球可真是催人老。
刚刚下来的时候,一诺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只要做完报告,便马上可以返回「天宫」继续工作去了呢。然而哪知,自自己那篇《我们人类可能来自太空》报告发表,一会这个采访,一会那个报告……,全世界都为她的发现感到震惊,感到疯狂。
近几年间,一诺的两个发现,陆续被他国反复验证:
其一,是宇宙低氧、失重、少光、高辐射环境对人类寿命的积极作用,被反复验证。自一诺做了那份报告后,不少国家便陆续加大了航天投入。它们发射了自己的科研人员,去往太空空间站亲自验证一诺的结论。且不说那些细枝末节的科学发现,就单直观地观察那些在空间站里生活的宇航员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确会比地球的同龄人要渐渐变年轻许多。也就是说,地球确实催人老;
其二,就是宇宙低氧、失重、少光、高辐射环境对于寿命的积极作用,目前仅被发现出现在人类这一单一物种身上。为了验证该实验结论,各国的宇航员随行也带去了不少活物。像是老鼠,就是携带最多的(毕竟体积不大,也容易携带)。但它们的寿命,普遍都缩短了1/3;第二多则是兔子。寿命也被证实,普遍缩短了2/5;其余还有各式各样小型哺乳动物、爬行类、两栖动物、水栖动物、昆虫、甚至是植物、菌类、细菌等等,统统发现,寿命都普遍缩短了。
综合以上两点不难发现:
其一,是环境变化,的确可以对动植物寿命,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二,就是就现有的情况来看,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诸多物种,确实有着些许微妙不同。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恐怕真的并非源自地球,而可能来自于宇宙深空?
一诺原本以为,当自己阐述完上述发现,便可以很快回到「天宫」的岗位上去了。谁想,采访一批接一批,报告一个接一个……,自己俨然成了地球上的“名人”,以至于她一直被地球上的各类琐事烦扰、拖累,没办法回到她真正喜欢的地方。
甚至就连她新上任的领导兼上司陈,都明白无误地告诉她:“别急着回去啊,大红人!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地球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乎,繁忙的工作、琐碎的事务,持续将她吞没。整整四年六个月零三天,一诺的眼角多了皱纹、鬓角生了白发。好在,地球生活的日子,即将宣告结束!
回想自己在地球的这四年,如果说有什么价值,就是凭自己影响力与手腕,一手推动了“黎明计划”的实施。经过三年系统的训练、选拔、培训,他们最终选出了25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今天将进行最后一面。如无意外,他们都将顺利入围。届时,自己将作为太空班第一届校长,跟随这些学员们一起,回「天宫」中去!可真是太妙了!
然而,只是怎么也没想的是,自己被拉来参与的这最后一面,竟然这么枯燥——也不知道哪个老学究想出来的,这最后一面,竟是听这些孩子们聊自己的太空梦。这些孩子无不身经百战,个个冠冕堂皇。听着这些无聊东西,反倒而是一诺陷入了自己的回忆。
回想自己的太空原点,究竟是在哪儿呢?
时间恐怕得倒回2021年,一个深秋的晚上。一诺记得当时夜已很深了,自己的父亲抱着她坐在荧幕前,静静地看着那艘太空船,缓慢升空。
一诺还记得,当时自己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守着那么一个单调画面——一个铁盒子里的四个人,被牢牢地拴在皮椅子上,屏幕一直摇摇晃晃。
一诺记得自己当时小声问父亲,说,“爸爸,这些人在干什么呀?”她的意思是说,爸爸,我很困了,想睡觉。然而她爸爸不知是装傻充愣,还是犯糊涂。总之,他一个劲地摇晃着她,并跟她说,“看,一诺,是太空飞船,宇航员哥哥们上太空啦!”
但一诺实在太困了,于是便问爸爸,“爸爸,爸爸,为什么我们要‘上太空’呀~~!”她的意思是,相比于上太空,我更想睡觉。
而也不知是父亲随口编来骗她的,还是说,冥冥之中早有预感。一诺记得当时爸爸说,“因为这是我们人类骨子里的渴望啊。一诺,宇宙,是我们人类刻在DNA里的记忆!”
一语成谶。
……
突然间,一诺被一阵笑声,打断回忆。她茫然地望向周遭,发现评委们正在掩嘴偷笑。
一诺看向了那个坐在他们前面,接受面试的孩子。一诺十分熟悉那孩子,学科全优,体育不错,但也有缺点,缺点就是过分坦诚。遥想这孩子第一次见自己时,就说出了,“妈妈,阿姨年级好大!”再见自己是,说出了,“阿姨,十几年了,你都没怎么变过。”
如今,她察觉那女孩正用炙热的眼光,看着自己。不好!她隐约听见那孩子说,
“我最初想上天的理由,是因为‘爱美’、‘爱漂亮’。因为我看到您在天上,十几年几乎没变过。我当时就想,我也要像您一样在太空中永远保持年轻、漂亮……”过分诚实。
但这么说,恐怕是不行的吧,自己怎么忘了提醒她,叫她好好准备。特别是这帮老学究。
……
就在这时。“Young, I feel young……”不知为何,一诺突然被记忆,拖拽了回去。她记得父亲盘腿坐在屏幕前,跟着那人说出了这句话。
“Young, I feel young……”不知为何,一诺竟会跟着记忆里的父亲,低声重复着这句话。“什么?”有人提出疑问。他们都看向她。房间里,突然变得寂静。
“Young, I feel young……”渐渐地,房间中有人听清了她的话,跟着她低声念叨。“Young, I feel young……”女孩也听清楚了她的话。但不知是否理解,正在跟着轻声重复。
……
一瞬间,早年的记忆、父亲的培养,她的偶然发现、她的坚持,父亲对她的鼓励、「天宫」的生活、飞飞的陪伴以及它的死亡,采访、发现、报告、“黎明计划”以及眼下此刻……
记忆螺旋旋转。
“Young, I feel young……”
——这句话里,藏着那个如金子般的秘密。
一诺从回忆中走出来,盯睛看向女孩。嘴里,轻声吐出了一个词,“年轻!”
那女孩子听懂了。“是的,年轻!年轻,Young!”随即,女孩接过话道,“宇宙让我感到年轻!宇宙让人年轻!年轻!便是宇宙的关键词!也是我的太空梦!”
【1】与真实情况有出入。威廉·夏特纳出舱后没有说:Young,I feel young。此处,仅为文章所需的艺术加工。
【2】巴丰寿命系数。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是推导人类理论寿命的一种理论。
【3】海弗利克极限,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列奥那多·海佛烈克,发表于1965年,该理论指出人类体内细胞在分裂56次后即因自产毒素而消亡,同样是推导人类理论寿命的一种理论。
【4】事实上,现实世界中并没有数据支持,尼泊尔人平均寿命高于地球平均寿命这一论断,仅作为文章主旨表达需要,作者虚构出的一种数据结果。
【5】同理,并没有数据支持。长期处于失重以及低氧的宇宙环境,并不一定益于人类健康。同,为仅文章表达需要,作者虚构出的一种实验结果。
【6】故事源自,雷·布雷德伯里的《霜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