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和我
鹅鹅鹅的故事,第一次看完,觉得很诡异,也没看懂,一头雾水。一开始旁白就指出"你是个货郎,今天要送两只鹅到邻村。这里是鹅山,是你失踪的地方。",我心里的OS是:啊?失踪?那这个顶着浓重黑眼圈在山里走的公子是谁啊?是鬼吗?往后看,看到狐狸书生到兔女到猪妖到鹅女都是套娃似的从嘴巴里往外掏心上人时,又懵了,啊?为什么都是从嘴巴里进出?啥意思?黑白灰的整体色调加上血盆大口的画面是有一些些恐怖。看到最后云里雾里,啊?这讲的是啥?

再重新观看的时候,拿好小本本,根据画面记录下相对完整的故事,便于梳理脉络,也便于找出之前遗漏的剧情。如此我就发现之前对于开头旁白的理解是错误的,就导致了对后面剧情的不理解。旁白说"这里是鹅山,是你失踪的地方",是点出了故事的结局:货郎在鹅山失踪了,后面整个故事讲的就是货郎是如何失踪的。

这个故事相对很好地诠释出了《中国奇谭》中的一部分"奇"。一是奇巧,全片默剧,以字幕旁白的方式,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推进故事进程,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形式,以前没有见过。第二人称让观众可以很容易代入角色,沉浸入故事中,就是看的时候有些不习惯,因为很少看这样叙述的文章。
二是奇特诡异的画面色彩,黑白灰的主色调加上部分各种红色点缀,特别是血红色,在灰蒙蒙的压抑的整体画面观感中,透着一种醒目抓人眼球的诡异。画面中线条、明暗深浅、笔锋及铅笔芯的微小颗粒感都有着素描的特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画面有,一是狐狸书生和货郎到达山顶后,风很大,书生、货郎、兔女、猪妖和鹅女全身的着色(包括头发皮肤衣服影子甚至鹅笼的影子)都在一颤一颤的明暗深浅变化,有点儿墨水晕染的感觉,暗示着时间在不断流逝,云层随着大风不断变化着,光线也在不断变化着。二是货郎泛舟逐浪的画面,用螺旋波浪线条的移动、发带的飘动、着色明暗深浅的变化来表现浪涛的波涛汹涌。这些画面都令人惊叹和惊喜,佩服绘画者的聪明才智。




三是诡谲奇异的故事情节,比如书生是狐狸变的;书生像一缕青烟飘进鹅笼,鹅笼没有变化;故事结尾处鹅女遗落的耳环消失了,变成了一群鹅在群山中飞翔。最主要的是在山顶上,狐狸书生邀请货郎一起喝酒,从口中掏出盒子和心上人兔女,兔女趁着书生睡觉从口中掏出心上人猪妖,猪妖趁着兔女和书生一起睡觉从口中掏出心上人鹅女,鹅女趁着猪妖喝醉睡着和货郎看对眼了,想要货郎带她离开,货郎却犹豫了,当他下定决心答应时,没想到猪妖和书生都醒了,他惊恐地看着鹅女被猪妖吞进了肚子,猪妖被兔女吞进了肚子,兔女被书生吞进了肚子。随后,书生和货郎相互作揖,书生转身离开。他走出一段距离后停下,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一眼货郎,消失了。





还有一些细节有着隐含的内容。货郎背着鹅笼到达山顶后,书生倚坐在一块石头旁,对着货郎阴森地笑着,从他张着的嘴巴中似乎看到有两只鹅,暗示着两只鹅被书生吃掉了。书生邀请货郎喝酒,书生为他斟了酒,货郎看着血色盘子中酒的涟漪,感觉自己仿佛乘坐着船飘荡在汹涌的浪涛中,飘到浪的尽头,连船带人一起摔下了瀑布,暗示着货郎潜意识里也许知道书生的不怀好意,喝下酒之后很有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能会万劫不复。鹅女和货郎两人看对眼了,货郎害羞,鹅女的耳环从原来的4颗珠子变成了5颗珠子,暗示着货郎就是第5颗珠子,另外4颗珠子可能是指鹅女还有其他的心上人。画面结尾处,书生离开后,货郎眼含泪水,旁白说"你是个货郎,就在刚才,你丢了三只鹅"。货郎捡起鹅女落下的耳环,耳环却逐渐消失,变成了一群鹅在群山中飞翔,暗示着货郎不仅丢失了原本的两只鹅,丢失了心爱的鹅女,还在鹅山中迷失了自己,与故事开头旁白中提到的失踪相呼应。




这个故事狭义上是说,在爱情里,身边的伴侣可能并不只爱你一人,或者和你在一起却爱着别人,你爱他,他爱她,她爱他,或者就是三心二意,脚踏两条船之类的。第二层意思可能是说,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第三层意思可能是,旁白说"今天要送两只鹅到邻村",指的是你的目标(喜欢的人、要完成的任务、要完成的事情、想要的职位等等)。原本你走着正确的路,向着目标前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阻碍,即狐狸书生,被迫改变了原本的道路和方向。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又遭遇到很多诱惑、贪念、恶念等等,即鹅女、猪妖、兔女,一次又一次,且越陷越深。当有一天,有一个契机你想要突围深陷的牢笼时,却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结果错失机会。最终,你丢失了原本的目标,也在深渊中迷失了自己,黄粱一梦,一切成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