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44年夏季战役前的东线陆军“装甲力量” (1)——总览

2022-02-11 22:52 作者:芬里尔战史研究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时至今日,苏德战争发生在1944年夏季的那一系列战役仍然精彩而又神秘。东线陆军(Ostheer)似乎一夜之间像“纸牌屋”一般被一再被击溃。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部队只得疲于招架。由于绝大多数德国战时军事档案已因战争失传,即使是国外有关这项的研究也是破碎和不完整的。笔者想通过使用为数不多的幸存档案和材料确立了1944年夏季战役开始前,部署在东线的德军装甲和突击炮兵部队的编制,实力和部署情况。继而为研究德军参战各部的战斗经历和损失情况提供可能。


全面溃败——1944年夏季战役

遗弃在“死亡公路”——奥尔沙-明斯克高速路上的四号坦克,突击炮以及其他车辆,可能来自“统帅堂”装甲掷弹兵师,1944年夏。

1944年的夏季如期而至。东线战场(Ostfeldzug)也进入到第四年。此时的国防军(Wehrmacht)仍是一支拥有超过1000万名军人和大量先进武器的强大军队。然而,他们却需要同时在三条不同的战场上(东线,西线和西南线战场)与敌人厮杀。高度分散的部署,导致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的实力都远比对手要虚弱。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军事物资不足和资源日渐匮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同样严重制约了其野战部队的战斗力。作为陆军的绝对精锐,曾经威风八面的德国装甲部队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气,战争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往日锐利的“尖刀”现如今却需要作为“救火队员”疲于奔命于四处频发的火点。在过去的一年里,昙花一现的“城堡”攻势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东线陆军便被迫匆匆转入守势。在险象环生的退却战(Rückzugskämpfe)中,似乎面临总崩溃的危机时刻无处不在。但作为陆军的精锐部队,总有装甲和突击炮兵部队能够及时的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段,帮助整个东线陆军再次站稳脚跟。时间进入1944年6月,由远及近的钟声已经响起。


装甲师


第12装甲师的四号坦克,1944年的东线。

装甲师无疑是德国陆军最有战斗力的单位,高度合成化保证了他们能够应付多种战斗姿态。但44年夏季战役开始前部署在东线的装甲师们却要面临很多尴尬而现实问题。1.长期高强度的战斗,装甲师很难保持较好的战斗状态。繁重的战斗任务,更导致部分装甲师甚至需要留在主战线(HKL)上把守阵地。低妥善率不仅体现在装甲师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数量上,各下属作战单元也都面临着这一困局。即使是战役开始前,东线的各个装甲师几乎都有留在本土或西欧进行改编或组建中的单位,这严重影响着其整体作战能力。2.先西后东的战争决策,战争资源的倾斜。1943年11月的第51号元首令后,大量重武器被优先装备于部署在西线部队。而在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后,更是使许多原本计划加强给东线的装甲单位转而投入西线战场,这更导致了东线装甲部队实力难以得到及时的恢复。3.错误的敌情判断,导致绝大部分装甲师都集中在了东线的南段。这无异于为之后的夏季战役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东线装甲师的部署情况,1944年夏

装甲掷弹兵师

从罗马尼亚方向驰援而来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运输军列,1944年夏。


就在一年前,部分摩托化步兵师更名为装甲掷弹兵师,获得包括一个装甲营在内的加强。然而实质的改编过程却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以国家为名的“大德意志”师外,其他装甲掷弹兵师逐渐沦为平庸。有的师仍能作为机动预备队,有的则被剥离了装甲单位或机动投送能力而完全作为加强步兵师部署在重点地段承担阵地防御任务。



东线装甲掷弹兵师的部署情况,1944年夏


突击炮兵部队


一辆第303突击炮旅,东线北段。


部署在东线的突击炮兵部队表现的可谓相当活跃。仅43年12月1日至44年5月31日间,部署东线的23个突击炮兵旅就取得了6574个装甲目标的战果。比起装甲部队的疲态,突击炮兵部队装备的突击炮数量非但没有缺编,反而还超编了4辆。战备率更是高达80%以上。虽然在44年夏,至少有三个突击炮旅(H.Stu.G.Brig.)改编为突击炮兵旅(Heeres-Stu.-Art.-Brig.)。通过增加一个连的护卫步兵中队(Beigel-Bttr.)”和一到两个连的轻型坦克(每连14辆二号坦克)来进一步提高突击炮兵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不过,尽管在反坦克任务中得心应手,但兵种单一的突击炮部队并不能取代高度合成化的装甲师的作用。


东线突击炮/突击炮兵旅的部署情况


“步兵师”的突击炮单位



某步兵师的一辆四号突击炮,其“猪头鼻”型的炮盾,成了一些成员们创作的源泉。注意,该车使用的还是冬季宽履带


随着突击炮产量的提高,从43年秋开始,陆军的“步兵师”(包括山地兵师,猎兵师以及步兵师)也开始装备属于自己的突击炮。但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三号突击炮的产量仍然远远达不到日益增长的需求,因为除了装备突击炮兵部队本身,装甲兵部队也开始大量装备使用突击炮,用以填补坦克数量的空缺。直到四号突击炮从44年开始大量列装部队,“步兵师”的突击炮连改编工作才开始加速。所有接到改编命令的步兵师都必须将自己的一个反坦克连(不包括反坦克炮及其牵引车辆)送往位于米劳(Mielau)的训练基地,人数不得少于100人。他们将在这里接受换装改编和训练,直到重新回归建制。比起陆军的步兵师,戈林的步兵师们——空军野战师更早拥有属于自己的突击炮,他们每个都编有4辆突击炮,到43年11月,空军最终将剩余的师移交给陆军。幸存的空军野战师接受了陆军改编,通过参照陆军步兵师的编制。原隶属炮兵团的突击炮也成为师属反坦克营的第二个连,命名规则也同样参照其他陆军步兵师(如第4空军野战师的第1004(空军)突击炮营)。并通过合并或补充的方式,达到了10辆左右突击炮的编额。


东线步兵师师属突击炮营的部署情况

高级直属装甲单位


第509重装甲营的指挥型“虎式”坦克,1944年夏。

在过去的一年里,重装甲营的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虽然因为战局的转变,虎式坦克已经完全背离了它的设计初衷,但是凭借着炮利甲坚,在坦克战中往往能够占得先机,也因此使得对手困扰不已。比起日渐成熟的重装甲营,同样被寄予厚望的“黑豹”营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先天的缺陷使其在战场上的表现飘忽不定。德军一直在摸索尝试着“黑豹”坦克的编制和作战方式。最终,不同于“虎式”坦克,其将作为日后德国装甲师的主力战车之一,成为装甲部队的主要战斗力。除了高级直属装甲单位,每个集团军群(Heeresgruppe)和集团军(Armee)都握有数量不等的高级直属反坦克营,他们有的装备威力巨大的牵引式的88毫米反坦克炮,或是装备强调机动能力的各型自行反坦克炮。这些各有特色的高级直属反坦克单位无疑是作为重要的底牌,部署在那些重点防区。


东线高级直属装甲单位的部署情况

WSS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旅


“维京”装甲师的“黑豹”坦克和装甲掷弹兵,1944年夏。

1943年初在哈尔科夫,三支焕然一新的SS部队集体登场,出色表现不仅阻止了东线的崩溃,更为其扩充提供了最好的理由。按计划它们将两两组合,组成“黑色军团”(Das Shwarze Korps)。组建壮大的力量,势必要在地面部队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野心可见一斑。


SS装甲单位在东线的部署情况


原文刊登于同名公众号,欢迎阅读关注~


如果喜欢本文,有请点击转发,点赞,在看支持我们!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芬里尔战史研究获得




1944年夏季战役前的东线陆军“装甲力量” (1)——总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