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温度
在一个平凡的工作日里,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张叔叔转到了我负责的床位。他是一位脑出血术后患者,左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陪伴在叔叔身边的是两个学生模样的兄妹。然而,开学将至,他们却每天都在医院陪伴着张叔叔,这让我特意留心了一下。
▲图为彭艳玲护士为患者翻身
走进患者内心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张叔叔的病情有显著好转,但是我发现他们看起来依然心事重重。我不由得想了很多可能令他们头疼的问题,或许是叔叔病情重,预后可能不好;又或是他们缺乏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受并发症影响再加上每天24小时陪护的疲劳,令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难以适应,存在焦虑情绪;还是叔叔意识清醒稳定后,害怕跌倒,不太愿意配合下床锻炼呢?
▲图为彭艳玲护士陪患者做康复训练
看着这两兄妹每天陪伴左右,很是辛苦,我不由得心生怜悯,轻声问他们:“看你们一家最近情绪都有点低落,是发生什么事了吗?可以和我说说吗?”
得到患者信任
因为信任,他们对我敞开了心扉。了解到他们是单亲家庭,一直以来全靠爸爸支撑着这个家。张叔叔的儿子皱着眉头告诉我:“爸爸左边身体完全动不了,我们很担心他以后的生活能否自理。护士姐姐,他还能恢复以前的状态吗?爸爸也害怕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说完,兄妹俩泪眼婆娑。
我拍了拍妹妹的背说:“你们要有信心,顶梁柱不会那么容易倒下的。同时你们也要相信我们医院,相信我们的医护团队。我们治疗过很多类似的病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最后都康复出院了。”此刻,鼓励的话语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犹如沙漠里的绿洲。
▲图为彭艳玲护士陪患者做康复训练
给予患者安慰
叔叔醒来后,我轻言细语地跟他说:“叔叔,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您的情况已经好多了。不要担心,儿女对您多好,这个家不能没有您。您一定不要灰心,咱们一起努力战胜病魔,好不好?”
兄妹俩也说道:“爸,您一定要好起来,我们以后会好好听话,不惹您生气。咱们听医生的话,一定可以康复的!”叔叔点了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帮助患者康复
张叔叔左侧肢体偏瘫,我们指导家属学习肢体功能锻炼方法,鼓励他们进行功能锻炼,还详细交代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等,告知他们长期规律服药以及监测血压的意义。
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叔叔终于能下床活动了。他这段时间的努力得到了隔壁床病友的肯定:“这个兄弟真坚强,看到他的努力,我也要积极配合你们,争取早日出院!”听了这话,张叔叔更加有信心了。
后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张叔叔在家人帮助下在病房和过道里做康复锻炼,他也恢复了往常的笑容。哥哥对我说,等爸爸再好一点,妹妹就要继续回去上学了。等以后长大了,两兄妹一定会好好孝顺爸爸的。
虽然我不能保证给每一个痛苦的人都带来帮助,可是我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用自己积极的态度,树立起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期讲述者:彭艳玲,毕业于成都医学院,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外一科护师,从事临床工作十年,熟练掌握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十年如一日对患者充满爱心、细心,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