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周围的蛮族为什不趁虚而入?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就算强如汉唐,王朝早期也尝尝受到匈奴和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威胁。而遇上虚弱的王朝,比如宋朝,在契丹和女真人的压力下,其生存空间更是被一路挤压,以至于南宋最后都退守长江以南去了。 而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魏蜀吴三国分别割据一方,本来统一的中原政权被一分为三,而且三方为了吞并对方,更是互相攻伐不断,这种情况下对于北方的防御无疑就会变得空虚,但是三国时期却没有出现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得益于秦汉以来对周边少数民民族的连续打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匈奴的打击,匈奴在秦初时期初具威胁,但是秦国刚刚一统天下,兵峰正盛,所以对这个崛起于大漠的邻居展开了数次攻伐,最后更是修建了长城来抵御其南下。 而汉初的时候,多年战乱让这个新兴的政权无比虚弱,刘邦虽然也想效仿秦始皇北击匈奴以震慑天下,但是奈何几十万大军被困白登,连他自己都差点折在那,所以之后不得不采用了娄敬的和亲政策。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七十多年的修养生息,汉朝国力强大,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在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带领下,经过河南、河西和漠北三次战略反击,彻底击垮了匈奴,让匈奴失去了大规模南下的能力。 武帝之后,汉朝依旧没有停止于匈奴的军事对抗,一直到公元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耿夔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至此匈奴的威胁彻底解决。 经过秦汉几百年的打击,连北方最强大的民族匈奴都已经被迫远遁了,更别提周围其他民族了,所以三国时期,尽管中原内乱峰起,但是周围少数民族依然没有南下的实力和勇气。 第二个原因就是,尽管当时天下三分,但是魏蜀吴三国都没有放松对境内少数民族的控制,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七擒孟获,东吴对越人的征伐都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尽管三国时期中原没有形成统一王朝,但是周边少数民族也没有形成如匈奴那样强大的民族政权,即使有一两个刺头,当时三家就算单拎出来一家,还是能应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