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观后感
《这么多年》是今年五一档上映的电影中的一部重头戏,据说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应该算是纯美的校园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了。 校园文学受题材的局限,表现的内容往往比较程式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也会给身在象牙塔之中的学生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部《这么多年》之中,将原生家庭对子女带来的影响演绎的还是较为深刻的。 女主角陈见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受到母亲苛刻而冷漠的对待,使她缺少安全感和存在感,正是由于少年时期情感的匮乏,导致她在步入青春期之后在面对和李燃的感情问题上一次次的选择回避,这也就铸就了这段长达十三年的漫长的等待。 按影片中规定的时间线,这段故事发生在2006到2019年之间,电影中采用跳进跳出的手法,将两个阶段的内容巧妙的交织结合起来,虽然校园文学基本没有太大的情节起伏,但是由于陈见夏悲剧人物形象的设定,使得该剧的感情线一波三折,大起大落,还是比较能够抓住观众的。 在过去,有一出叫作《三拂袖》的戏剧曾经很有名,因剧中女主人公蒋琴心面对公子郑定远三次拂袖而去故而得名。巧合的是,在电影《这么多年》中,陈见夏和李燃的感情也经历了三次悲欢离合,虽然最终是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尾,但起伏跌宕还是令身为观众的我们感慨万千。 应该说,李燃和陈见霞的高中时代(也就是影片中描写的2006—2009年)还是比较浪漫和青涩的。虽然这其中也经历了陈见夏被迫转学的风波(这也是影片中她和李燃的第一次离别),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温馨和甜蜜的,尤其是南京之行将他们的感情推向了一个高潮,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陈见夏去新加坡的大转折,这也是他们的第二次离别——之后便是历时十年的空档期了。 这一段在整部电影中是一个重头戏,十年的分别是足以让曾经山盟海誓过的两个人变彻彻底底的陌生人。关于陈见夏远赴新加坡的缘起,电影相比于原著改编了很多情节。淡化了原生家庭对于陈见夏成长经历的影响,其实这倒恰恰是这部文艺作品能给人带来深刻思考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很多在畸形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阴霾,从而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陈见夏和李燃感情之路的大起大落,归根结底源于少年时期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心灵伤害。文艺作品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这也折射出当代畸形家庭数量激增的现实。 李燃和陈见夏十年之后的破镜重圆,固然是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结局。然而在现实中,像他们这样反反复复,一波三折的感情真正能修成正果的又有几人,虽然电影和小说的情节有所区别(电影较为浪漫,而小说则比较现实),但是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对观众和读者的一个美好的祝福: 愿相逢的人不再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