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歌如快餐,老歌煲老藕,“打扰了”新时代华语乐坛,我不配做你的听众

2021-12-23 20:21 作者:薄荷Lemon草  | 我要投稿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现与发明的乐器的演变中,让音乐展现地越来越丰富;CD时代让人无比经典回味,进入数字音乐时代,创作的歌曲更应是百花盛开。

然而数字音乐时代本应进入更加巅峰、百花盛放的音乐时代,无奈的是,现在的音乐歌曲创作令人失望,大量的翻唱、抄袭、二创,相比于20年前的音乐创作,现在的数字音乐创作让喜欢音乐的你甚至泛不起一丝涟漪。


本应开始,不料是巅峰是CD音乐时代

一卡录音磁带,或许是你的青葱回忆,一张CD,花光了学生时代的全部积蓄。时光回溯,百花争艳的CD音乐时代;那些年,神仙打架的华语论坛代表:陈慧娴、张学友、孙燕姿、周杰伦、SHE、TANK、BY2、F.I.R、王心凌、林志炫、张韶涵、王力宏、林俊杰、陈奕迅、黎明、郭富城、刘德华,谭咏麟、许慧欣、林志炫、梁静茹、方力申、邓丽欣、林峯、谢霆锋等等;


跨越时代,仍是华语的巅峰

是喜欢一首充满了少年对未来爱情的期望,孙燕姿的《遇见》,是一首溢出初恋夏日味道,周杰伦的《七里香》,是一首以平凡小兵写序对国家、爱人、家乡的爱恋,TANK的《三角恋》等等;那时,MP3到CD碟,我们可以很贪婪,可以喜欢很多喜欢的歌曲及歌手。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一首陈奕迅的《十年》“真的听了十年”,除了翻唱、二创的歌曲,全新创作的歌曲真的少之又少,翻开自己的珍藏的歌单,多是以前MP3时代的歌曲,毕竟现在的没多少歌曲可以让你听100遍还能听下去的。


流量时代的造势,艺术才华的逝去

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没把华语乐坛带去盛世,反而老一辈才艺溢出的艺人,不但把时光带走,亦让才华逝去。

如今的华语乐坛,真正能叫出名字的明星寥寥无几,带着自己作品走出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演唱的能有几个?

背靠大数据、营销、炒作,绝大部分国人连名都没听过的音乐作品,在某博上动不动就是几亿转发量的音乐作品,沉醉于营销炒作手段、蜷缩在自己的粉丝圈内、所谓的原创音乐却难登大雅之堂,这也是华语了坛的悲哀。

以前的华语乐坛,每个歌手都有自己传播极高的成名曲,杨千嬅的《少年的祈祷》、《可惜我不是水瓶座》、梁静茹的《勇气》、林俊杰的《江南》、陈慧琳的《记事本》等,反观现在的华语乐坛,大部分靠炒作得起来歌手,别说成名曲了,你不说我真不知道他是个歌手、唱过什么歌。


在一个翻唱、二创风行的时代,流量歌手明星衍生的各种说唱现场TV SHOW,倒不如说是翻唱TV SHOW,炒炒以前的歌,换个调、加段RAP,炒热现场的氛围,或许这是就玩弄“潮"音乐,可是谁又知道,同样是新生歌手,当年的梅艳芳、周杰伦等艺人的TV SHOW,展示的是个人的唱功与才艺,而不是歌唱表演。


可笑的是,在网络还没今天这么发达的年代,《秋天不回来》、《老人与海》、《两只蝴蝶》、《香水有毒》、《求佛》等网络歌曲火遍了全国,至今仍可回味,而如今华语乐坛能令你回味的歌曲有几首?

经典的歌曲,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很多的人认为歌曲是会有时代的隔膜,好像当年的我们喜欢SHE、林俊杰、周杰伦、TANK等歌曲时,老妈老爸都欣赏不来,感觉唱的是什么玩儿,当年的我们也不喜欢父母那一辈的歌曲及歌单,在当时看来有点土、过时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翻开父母那一辈的流行歌单,不但耐人寻味亦是让人欢喜:

是悲伤又浓情的——黄凯芹《焚情》、《雨中的恋人》,是爱人让你如痴如醉的——谭校长《一生最爱你》,是悲伤锦绣的——李克勤《月半小夜曲》,是老爸浪子不惊的——钟镇涛《让一起随风》,亦是丝丝恋爱美感的——关淑仪《难得有情人》


Beyond、邰正宵、小虎乐队、张国荣、卫兰、陈慧娴、许冠杰、孟庭苇、费玉清等等,曾经的华语乐坛,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宝藏!

好的经典歌曲不会褪色,会褪色的是未成熟的幼稚想法,哪怕是一首儿时《明天会更好》,到今天,华语群星谁能超越?能带给震撼空灵的希望。


老歌不是陈年老藕,而像一丝淡淡的浓茶,浓郁着过去的生活~

时光逝去,曾经的华语乐坛给我们留下太多经典宝藏,那时代有人唱出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有人在颁奖台上说我不懂英文,要交流讲中文!有人为了坚持原创歌曲,创造了殿堂级别乐队!

过去的几十年,华语乐坛人才辈出、才华溢溅,每个歌手或组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及作品。时至今天,很多喜欢音乐的人,在闲余的时间里打开音乐,回味着华语乐坛的经典歌单,不是因为怀旧,而是如今所谓绝大霸榜歌曲,没多少首能让你循环听下去的.......


营销的神,流量时代数据堆出的流量明星

大数据时代,为了各种营销强行跨界,流量堆出的“劣质”明星;

把Rap与篮球结合,满脸俗粉的小鲜肉强行担当篮球大使,燃起来鬼畜区的春天;一首“空姐之歌”让人见识到了华语乐坛的作词及演唱底线及下限;台下一群华语乐坛大佬强行陪衬,台上领奖给了唱着嗷嗷的声叫的歌曲,然而这么有“含金量”的歌曲,你我都没有听过......流量时代,华语乐坛歌曲没有下限,只有比烂更烂歌曲。

音乐是一种艺术,不同于艺术的是,音乐需要传播,去让更多人感受及认可,靠着营销、炒作的歌曲,买热搜、捆绑音乐平台霸榜等,终得不到众人的认可,而已遭到反噬、唾弃,久而久之人们就对华语乐坛越来越失望。

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自然有它的传播渠道及空间,在网络不怎么发达时候,一首《老鼠爱大米》唱遍了大江南北;停留在磁带时代,邰正宵、Beyond、小虎队等,他们的歌曲一样火爆全国;

商场、咖啡馆、奶茶店、公共或私人场所都是音乐最好的传播渠道,只要音乐作品足够优秀,广大人群就是最好的传播渠道及空间,也是最好的音乐评判!

真正让人无奈的是,流量时代现在的华语的音乐,曲未红,先做势,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好像可以让人万众期待,然而试听之后,也就那样,甚至感觉很一般,反而,老一代歌手明星宣布出新曲时,更加让人期待,毕竟过往的实力在哪里~

当然,现在的华语乐坛也非一潭死水,薛之谦、胡彦斌、许蒿等实力歌手依旧活跃在音乐创作之中,各大音乐平台活跃着一些喜爱音乐创作者,亦有平台为他们扶持及推广,不断创作出像《冬眠》、《无人之岛》、《空空如也》等优秀音乐作品。只可惜的是,当学猫叫都能成为火爆现象级别歌曲时,不是说这个作品不优秀,而是同一段时间,华语乐坛找不出其他更优秀的作品!

无论这样,时代总是要发展的,音乐也一样,也希望华语乐坛重塑辉煌,也希望华语乐坛更多的不是翻唱、二创或者是各种拼接的音乐黏缝怪!


新歌如快餐,老歌煲老藕,“打扰了”新时代华语乐坛,我不配做你的听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