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系列企划(1/6),B站最全不服来辩


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常见的
1.腊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1) 腊梅 var.praecox 同原种
(2) 磬口腊梅 变种 var.grandiflorus
(3) 素心腊梅 变种 var.concolor
(4) 白花腊梅 变种 var.albus
(5) 绿花腊梅 新改组变种 var.viridiflorus
(6) 紫花腊梅 新变种 var.purpureiflorus
(7) 毛叶腊梅 新变种 var.pilosus
除此外大类还有柳叶腊梅,亮叶腊梅,浙江腊梅,西南腊梅,簇花腊梅。
一、 生长特性
1. 生长发育与温度
腊梅属植物具有极为广泛适应气候的生态特征,野生腊梅分布地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寒暑分明。在年平均气温10度左右,极端最低温度在-25度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同时还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在极端最高气温44.6度的条件下,并无灼害发生。其中,以年平均气温15-18度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2. 分布与土壤
主要分布在秦岭-大巴山及汉中盆地黄棕壤区,秦岭中段南坡,基带土壤为黄棕壤,在下蜀系黄土母质上为黄褐土,显示黄棕壤、褐土和黄壤之间的过渡性。黄褐土剖面为棕色、褐黄色,质地黏重紧密,透水性差,土壤侵蚀经常发生,肥力不高,全剖面自上而下为中性至弱碱性反应;黑色石灰土剖面颜色为黑褐色,土层薄,含石砾量高,中性或弱碱性反应,地表侵蚀较强,多为裸岩;黄棕壤剖面颜色为黄褐色,粘化作用较强,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土壤贫瘠。

野生腊梅在黄褐土和黑色石灰土分布较多,密度大,生长好,黄棕壤上极少分布。
3. 腊梅生长发育与水分
腊梅在其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是随着它的年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幼苗阶段,由于根系不很发达,因而要求比较湿润的土壤和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才能正常生长和良好发育;在干旱条件下,可发现腊梅因缺水而导致叶枯现象发生;速生阶段,由于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湿润,因而生长特别迅速,一般长壮枝可达0.5-1.0米,萌蘖苗和萌壮枝最高达2.6米以上。
腊梅对水分要求有很大的适应范围。在土壤过度干旱条件下,腊梅叶从先端或边缘开始逐渐向下或者向内枯干,以适应特别干旱条件下缺水的需要,因而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腊梅在排水不畅、通气不良、长期积水的地方,或重盐碱地上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引起根系腐烂而死亡。
腊梅生长最适宜的地方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通气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上。
4. 生长发育与光照
据观察,腊梅是个幼龄耐阴、壮龄喜光的灌木树种;随着株龄的增长,其耐阴程度则逐渐减弱,直至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健壮、发育良好、并正常开花结实。在腊梅栽培实践中发现,1年生腊梅苗木中有部分苗木因光照不足而生长衰弱,但很少发生死亡而成株中因枝条稠密、光照不足,甚至有部分枝条发生枯死。
5. 腊梅物候与生长发育
物候期指生物有机体在自然界中受气候和其他环境影响,而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表现出来的物候现象。
(1) 花芽膨大期:主要表现为花芽绽开,即外部花被片间开始微有分离,彼此间露出浅黄色部分。花芽饱满,花被片多,在冬初至翌春期间,花芽花被片先端开裂时,容易表现出来。改期出现早晚,因腊梅品种而异。腊梅花芽膨大期长短,以当时气温条件而定。气温高则短反之则长。一般花芽膨大期持续1-2周,长者可达一个月之久。
(2) 开花期:有1~数朵花的花被片完全开放露出雌雄蕊时,称始花期;一半以上称盛花期;盛花期后植株上留少数花朵称开花末期。从开花到末期长短视品种而异。即使是同一品种,因栽培地区不同,开花期差异也很大。腊梅开花期的物候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花期逐渐推迟且花期增长。
(3) 展叶期:植株上叶芽从芽鳞中露出1-2对平展叶片时,称展叶初期。同开花期以此类推。腊梅展叶期物候规律表现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依次推迟。
(4) 生长期:展叶后,可看出新梢逐渐生长,即从四月中旬开始至5月上旬为止,中、短枝枝顶发生枝枯现象,停止生长;长壮枝持续生长到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止。
(5) 果熟期:果托由绿色变为灰黄色或灰褐色渐而干燥。一般在6-7月。
(6) 花芽发育期:春季萌生的枝条从5月上旬出现枝顶顶枯至生长停止,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多用于种实的发育,同时表现出部分枝条上有花芽的雏形出现;6-7月种实成熟后,其营养物质主要用于花芽的发育和分化,从6月中下旬开始,至8月中下旬,花芽和叶芽从外形上能明显区别出来。8月上旬新抽的枝条在光、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能形成花枝。其上花芽继续发育,直至开花前为止。
(7) 秋季叶变色期:腊梅植株上叶片于秋末开始变为黄绿色时称开始变色期,其余同开花期以此类推。叶片秋季变色期的物候呈现出:从南向北或从东向西逐渐推迟的规律。
(8) 落叶期:称呼同花开期以此类推。腊梅栽培在我国南方省、区,或在特殊的小环境内,还会出现叶片不落或少数不落,直至翌年腊梅重新发芽抽枝后,才逐渐脱落的特性。
附赠:枝条年生长进程和地径生长
【1】腊梅枝条年生长进程,随树体上壮枝、长枝和短枝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腊梅植株上的花芽开花后,一般不再萌发成枝;叶芽春季萌发后,形成不同类型的枝条。
叶芽因在枝条上所处的位置不同,萌发后期形成不同类型的枝条。幼壮树上中、短枝的芽萌发后,多在春季营养生长期间形成新的中、短枝,并形成多数花芽;长壮枝上部的叶芽,多形成新的中、长枝,这类枝条可持续生长到7月,有时可形成2次新枝;具顶部侧芽的短花枝,可重新形成新的短花枝;没有顶部侧芽的短花枝,往往开花后,不再抽出新的短枝,而逐渐枯死。

中、短枝在年生长周期内,一般只有一次生长,即到5月中旬顶部幼嫩部分自行枯死后,便停止生长。这一现象并非由环境决定,目前无法解释根因。
【2】地径年生长由图可知,从5月15日开始至9月15日为腊梅地径速生期,其间地径生长量约占全年总生长量的84.22%。由此可见,在腊梅地径速生期来临前和速生期间,加强水、肥管理,是加速其地径生长的关键时期。

又由表5-5得,腊梅地径生长,一般是5年生以前较慢,平均年生长量仅0.28cm;5-30年较快,平均年生长0.3-0.6cm,30年以后趋于平稳。90年后显著下降。
6. 腊梅根系
腊梅根系的生长发育特点:主根浅,侧根发达,属浅根性根系。主要根系分布在20-50cm的土层内,侧根非常发达,从地表开始有数个粗大的侧根,呈近似斜伸状分布于土壤有效层内,其根幅一般达1-2m,在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条件下,根幅最大可达5m以上。

了解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日后介绍的施肥修剪造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症下药,药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