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经验分享,第四期,Lakewood的经验分享
想来...在那个“他为什么不唱”的年代,郑成河也为指弹概念的推广做了一定贡献✧(≖ ◡ ≖)进而也让Lakewood这个品牌在国内指弹界有了些知名度,当然也有国内迷之高价的因素。

本想再说说入华初期上调价格的官方通告,想想算了...陈年往事,是非真相也很难考证了。总之,无论Lakewood、Martin、Yamaha...想和琴友们说:绝大多数官网的标价到了经销商手里都是有折扣的,买琴别用官网标价为参考。信息时代,自己官网多看看,经销商都列在那里,发几个email多问问,英文不好,问问价格应该还是可以的吧,实在不行机翻(・∀・)不是说各位一定要境外买,但可以了解下行情,免得被宰...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个品牌选购、音色、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具体价格、自行海购是否会被税之类的敏感话题就不讲了。

首先说选购,这个品牌其实是以custom(私人定制)为主的——所以近年也开始炒作年度限量版的做法个人感觉有点扯=。=你限量的配置我custom一个不就得了,有何意义눈_눈
Lakewood官网有着个人所接触过最棒的custom版块,不仅各种材料价格一目了然,且有可视3D模拟,还有简明的木材视觉感、音色特性介绍,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了。毕竟custom是一种赌博,音色自己完全没把握——你没法事先试琴,但是官方能提供相关的参考,也算是为“赌徒”们划了一些避免翻车的路标。将每一个选项都确认之后,可以保存为一个pdf清单,有官网报价,发给代理确认最终报价、交货时间、付款方式即可。
这个品牌如果仅仅用板材等级对比Martin、Taylor等大牌以及北美那些私人作坊,算是非常亲民了。但吉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板材等级——木材的成本在整琴的价格中其实占比很小,而平凡如sitka+桃花心这种组合也可以做出颠覆认知的惊人音色——当然那把TT价格也是惊人的@_@
说回Lakewood,以我最爱的ziricote而言,一套上乘的板材在国内也就小几千,Lakewood在custom要追加多少收费大家去custom一下就知道了。至于说值不值那个价,每个人经济条件、价值观迥异,只能留给各位自己判断了。
由于Lakewood的定制选项非常细致,各种木材、配件材质、漆面等选项非常多,下文会提及一些个人custom的组合,但无法每一种选项都详细说明。只能说一些个人感觉比较重要的事项:Lakewood是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品牌,产量也远不及Martin、Taylor、Yamaha等,所以它积累经验的能力显然不如这些大产能品牌,偶尔会有些不太成熟的改动——比如琴桥的弦槽开的太大导致弦钉无法咬住。但是相对大产能,它的做工——诸如漆面、内部的打磨相当细腻,也没遇到过包边脱胶的问题,你们都知道我想黑的是谁✧(≖ ◡ ≖)

然后说音色,个人custom过4把,1把欧杉+印玫,1把欧杉+ziricote,2把adirondack+印玫...别问为什么有2把一样配置的,就是折腾(ಡωಡ)
adirondack(以下简称阿迪)+印玫的组合个人觉得相当不错,阿迪动态的敏锐性充分发挥了出来,配合印玫的低频,有相当的冲击感,弥漫的低频混响感弥补了印玫中频略微凹陷的问题,高频的亮度和尖锐感之间的平衡也不错。但是阿迪动态非常敏锐的特性加之中低频的冲击感使其对力量输出的精确性要求颇高,比如弹一些追求空灵感的指弹曲目时,如果发力稍大就很容易展现出冲击感,破坏了应有的意境。所以我觉得这个组合可以说是全能的,但是也需要足够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
欧杉+印玫的组合个人不太喜欢,不够平衡,过分偏重高频了。在试琴时它高音弦的自然泛音亮到耳朵疼的程度,如果追求极致的空灵感,或许是个很有性价比的组合选项,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中庸一些的配置——比较杂食,泛用性好。
欧杉+ziricote,个人最喜欢的一种组合,当然仅仅是迎合个人弹琴喜好而已,各位不要盲从。低频有一定的冲击感,量感适中,中频厚度适中,高频强壮但线条不像印玫那般纤细、尖锐。三个频段非常均衡,而且两端的延展性很好。可惜这种木材现在很难见整块的芯材了,大多边缘会带些金黄色的边料——也有人管这叫树皮_(≧∇≦」∠)_此外,Lakewood的M45(即上述欧杉+ziricote)很好的解决了钢弦吉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4根裹铜丝的弦与2根高音弦之间切换的突兀感。就如上文所述,M45的高音强壮但不纤细,如果换成M32(即印玫为背侧的Lakewood),会很明显的感觉1、2弦尖亮,而裹铜丝的弦音色则粗壮很多。此处再次强调,木材不是唯一的重点,不同弦切换时突兀感小,Martin的OM28 Modern Deluxe也做到了,用的偏偏就是印玫背侧。所以很多时候声音、价格不要单纯的对比木材,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Lakewood个人总体感觉适合指弹,并不适合大篇幅的扫弦,更不适合打板。Lakewood追求高等级的板材,利用充足的刚性把板材加工的较薄,以期获得敏锐的动态反应,但也应此个人觉得承受不住大力量的输出,虽然不至于像雅马哈L系列那般羸弱,但也不适合暴力狂扫。此外,Lakewood是个人接触过唯一一个打板能明显感觉到面板弹性形变的品牌,也确实有琴友打裂过,所以在此再次提醒——吉他的设计不是打击乐器,如果真的酷爱打板,建议买把便宜、皮实、共鸣箱稍大些的琴玩。顺便说下,Lakewood也有M(Lakewood自己定义为GC型)以外的桶形,不过我想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吧_(:з」∠)_毕竟要买D型,Martin、Gibson放着不买,去买Lakewood总感觉有点怪怪的(`・ω・´)图个阿迪+印玫的Lakewood D32比Martin同样配置的侯爵便宜?要这么yy也可以_(≧∇≦」∠)_

最后说说使用注意事项,有些可能之前的文章里讲过,这里再提一下。
1、板材薄,对湿度很敏感,官方附有的小册子里详细介绍了各种湿度下琴可能出现的状态。琴盒内有一个翻盖构成的小空间,建议在那里面放一个湿度计来观察湿度,必要时在其中放入干燥剂,或者进行加湿。北方供暖一定要留神, 会非常干燥,很多单板琴都是因为供暖而干裂的。琴盒勤晒,但是琴要避免太阳曝晒,这些之前的文章里都详细说过。
2、Lakewood配的是Hiscox Case,这个箱子很皮实,但是有一个缺点,它打开后琴盖只能90度竖着,且没有卡口能固定这种状态,所以打开后拿放琴要小心,尤其不要把琴搁在琴盒边缘上,琴盒盖如果打下来,会对琴造成不小的损伤。另外,琴放入琴盒后几个锁扣最好都扣上,以防别人不知情一手拎起,琴会滚出来砸落受损。
3、这个之前应该也提过,Lakewood的钢筋很紧,扳手要套个套筒,否则很难掰动。由于调节孔非常靠近面板,调节时用力要稳,别晃动,否则容易刮伤面板内侧,也容易使扳手脱落砸伤背板内侧。
4、上文所述,Lakewood偶尔搞些不太成熟的改动,现在不知道什么状况了,我最后一次订的琴,出厂弦距已经是极限低了——12品处6弦不足2.5mm,官方标注2.2mm。这种状态下如果降音调音+capo用力较大时已经有可能出现打品问题了,所以不建议再去折腾磨枕、挖槽之类的事情了。

总之,虽然有些不足,但是个人还是挺喜欢这个牌子的,能想到的暂时就这些了。custom的细节选项实在太多,如有定制时遇到疑惑的琴友可以留言、私信,我会继续分享经验、一一解答的。

求关注,求三连✿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