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篇】绘画还有节奏感?老师你莫不是在骗我?!

本文由蓝铅笔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有绘画节奏感的作品,等于没有灵魂!

很多绘画萌新在绘制作品时,往往会出现画面凌乱,人物太平的情况,事实上这都和“绘画节奏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线稿篇| 绘画还有节奏感?老师你莫不是在骗我?!》(←点此可以跳转回顾)里,我们已经带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线稿の节奏感,并且分享了在绘制过程中表达线稿节奏的方式和技巧。
那么色彩的节奏感又是什么呢?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先来look一下上面两位来自蓝铅笔日式插画班学员的上色作品。
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找到两位同学的色彩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位于上方这幅同学的作品,我们无法判断主要光源是从哪里打过来的,画面元素杂乱,观者容易被带跑重点。

而位于下方的同学的作品,光源明确,画面中有吸睛的地方,整体的颜色相对和谐。

▲看来是位非常有耐心和想法的同学呢~
不过整个画面还是稍微乱了一些,如果能把颜色光影再做一些好的调整,应该会更整体呢~
色彩的节奏感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1. 色彩的基调和搭配
通常我们可以先确立一个画面的主基调。
在上色时,可以选取邻近色作为上色的范围,这样大体上不会出现特别不协调的感觉。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上色方式,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也是会让画面色彩显得单一的哦~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赤井羚老师的作品:

如果感觉自己能hold住的呢,也可以选取2-3种颜色作为主要颜色,但是在颜色的色相或者是饱和度的对比上,需要好好控制。
当然,在配色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灰色调、纯度高的色调、彩色度特别跳跃(对比强烈)的色调来绘制作品,每一种的搭配基本都是先确定一个主要色调占画面70%,20%选用另外一种颜色,10%搭配丰富的各种颜色(比例仅供参考哦~)。

2. 色彩的素描关系
素描关系一般是指黑白关系。
已知画面物体的光源、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的基本素描关系后,我们需要把物体的素描关系过渡为色彩关系。简言之,我们需要用色彩来塑造物体的体积和立体感。
色彩的基本要素包括明度、色相、饱和度。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对比,饱和度就是颜色的浓度对比,色相是冷暖上的对比,这些要素都可以用来构成新的素描关系。

3. 色彩的主次分层关系
在一幅作品中,一般来说色彩比较丰富的地方,就是画面中的主体。
因为主体所包含的信息量高,从而在画面上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一些大面积的单色能够起到烘托的作用。

这个色彩的主次具体还是要取决于作画的你,想怎么安排。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依据线稿的分布情况安排,线稿比较密集的地方,上色的色彩就不会太厚重,线稿较疏松的地方,反而是色彩会更丰富的地方。
4. 色彩的平衡
温馨提示,画面的重点不要有多个,最好是集中一些。当然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去着重表现画面中的某一部分,不需要每个地方都画的很细,但千万不要忽视画面整体协调性哦~
我们在色彩搭配时,也要注意色彩的平衡:
配色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各个颜色的比重,青色和红色是相对的,品红和绿色是相对的,黄色和蓝色也是相对的。简单的来讲,意思就是当画面中青色增多的时候,红色要相对的减少。

色彩表达节奏感的技巧?
1. 合理运用点线面的关系,安排画面中色彩的比重,我们可以通过短节奏的上色让色彩形成一个面的效果。
2. 善用渐变,这种方式在一定意义上,相对地淡化了节奏的意识,形成了一种柔和的过渡。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形成反差明显、静中见动、高潮迭起的闪色效果哦~
3. 掌握一些肌理和质感的绘制方式,这样还可以增加画面中单一结构的丰富度。
4. 一定要画出颜色的过渡关系,比如一块红布不能单纯就只用一个红来画,需要搭配红色临近的相似色一起来绘制。

绘画小Tip:
在学习的过程中,临摹并不完全是单纯的为了提高作画的技巧(更不是照搬照抄哦~),我们应该把更多放在感受和意境上。
我们在学习他人的画的时候,不要被眼中漂亮的颜色或是高超的质感表现吸引,而是学着去观察作者在绘画之前对整个画面的布局安排,还有最想突出的内容重点的表现手法。

《绘画的节奏感--线稿篇》→【传送门】

特别鸣谢 果子狸v、大耳朵老师
对本篇文章提供的内容支持
---ヽ( ̄ω ̄( ̄ω ̄〃)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