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日方舟相关话题到创作手法和视觉效应(1)

【题图为数摇乐队aal代表作脑跳蹦跶】
在我写之前的大作“概念设计”三部曲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的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有关“兽耳”这个xp的
明日方舟最近大热我想也不用特别怎么说,有关兽耳这个元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但是确实有一些人无法接受兽耳这种元素或者并不喜欢这种处理手段

理由呢不一而足,
有觉得这就是搬弄元素简单粗暴的拼凑,近似于贩卖人设的行为而没有带来真正有创新或者高质量的角色设计(这种贩卖元素的美少女是没有灵魂的!)
——我和军宅聊不来,溜了溜了&我和“二次元”聊不来,溜了溜了jpg
也有人是觉得兽耳这种手法很割裂
——因为无论如何都适应不了人的脑袋上突然长出一个突兀的耳朵,一个四声道生物怎么看怎么想都觉得很膈应
同时呢其实也有几件相关或者类似的事情
比如明日方舟的角色出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有很多玩家发现很多画师的人体结构基本功堪忧错误频出让人眼睛疼,另外还有我在看冰海战记的时候有朋友和我说有点不适应这种全程日语日式思维,但却是在描述一个北欧故事的动画——觉得很膈应
再比如前些日子的“器物”娘——这个例子就有很多了,有常见的舰娘、枪娘、文物拟人,当然还有类似的飞行器、坦克战车航母甚至是机械混合美少女也就是机娘/半机械兵器兼容人类身体的创作类型(大家可以引申到各类mod)
【当然最liupi的就是那些异次元混沌san值崩溃的混合种了——有没有人喜欢非人形jojo替身搞颜色的那种“作品”的,出来让大家见见世面】

刚好这几件事情和设计以及创作里的一些手法——也就是解构重构嫁接拼接等等手段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实际应用上的意义)
因此我就这几件事写了这篇文章,或许能给大家带来对创作或者现代文化产业一些新的理解

上次的文章里给大家讲了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
那么再次回顾一下——现代美术发端于立体主义所应用的对“图像信息”等等所采取的“重构”“解构”“逆错冲突”“嫁接打乱”等等再次处理方式和审美思路


而构成主义的点线面则将图像本身的“通用本质”更加理性化通用化且逐渐可以定量、感知、预估和言说,并给出具体的视觉效应的总结

(p4包豪斯学院——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等构成主义大师的讲解)
就像语言有语法和符号学,法学有逻辑学考量结构,物理有力学分析系统,河流有水文规律,物质有肌理纹路,思考世界而得到哲学一样。构成主义就是理性化抽象化的总结图像的通识规律,使得我们更加顺畅的理解绘图的方式、方法和规律
同样在“波普主义”中,这种描绘日常和自然生活服务大众的风格中也大量应用嫁接和拼贴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起来小时候对报纸进行惨无人道的切割改造,或者在本子上收集各种剪下来的碎片化的图纸小报道亦或是各种图片
这些行为和手段便是我这篇专栏想要讲述的一个东西

拼贴、组合和嫁接
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工作者
甚至是产生当代文化最基本也最常用的创作手段之一
在这之前,先请大家记住一个结论
“人无法想象自己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超验世界不可知
也就是说这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完全纯粹的原创(详细解释的话就要涉及到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原理上了,暂不展开)
如果说小时候或者老日子里对图片、报纸等等甚至是剪纸相关的处理还有些疏离感
那么有一个东西大家就很熟悉了——ps表情包
ps有很多种方式,小到我们的蘑菇头或者熊猫头加表情,大到换头甚至是整个人的ps(比如某ctrl男士)
【甚至有更加强悍的ai换脸以及表情逐渐……】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ps有时候甚至很简陋但是你仍然非常迅速的接受了他作为一个图形的组合或者说统一的系统——虽然你知道他其实很突兀并且就是粗暴嫁接的
(当然肯定也不是每个图都能接受……)




实际上也不是没人讨论过相应的问题——人对于组合或者重构这些到底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呢,人对于这种艺术创作的手法到底是怎么认知和归类的呢,人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而又把什么看做是割裂的不同部位呢,界限和突变点又在哪里呢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兽耳这种拼接合成或者说元素嫁接手法感到不适的原因——接受程度和认知/归类的习惯不一样
——当然了这么讲其实也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解释方式
那么接下来我会以具体例子,并从美术创作的角度上讲述我的看法
首先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做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假设将同一个事物的三个视角下所看到的图像信息——设为ABC三个集合,而abc三个集合里的元素(也就是所有图像信息)符合某种人类可以识别的自然规律
那么从abc里各自随便局部获取集合的元素,将这些元素随意排列并形成集合d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集合d并不能由客观观测直接得出——因为这玩意不是由某个视角看到的图像信息,而是进行重构处理后才得到的“逆错”信息
但是,即使集合d是非常逆错而让人觉得眼球都要被人拧出来了,你仍然能通过这种逆错的图像中——由那些元素按照生活经验和可以识别的自然规律——立体的接收到abc所源自的那个对象其本身的“概念”(其实人的两个眼睛也是同理,通过两个眼睛接受信息然后根据人脑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概念)

那么我们用更加形象的方式来解释:
a=(1、2、3)
b=(!、@、#)
c=(一、二、三)
abc都是对于键盘上数字键前三位123的不同表达
最后给出的图像——(2#一)
那么元素“2”由大脑通过“通道A”沿路想到a集合(后面以此类推)——这就是人接受这些重构和解构信息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通道找到那个本源的对象
但是在这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习惯以及不同的接受程度
对于“通道xxx”这样在大脑中去找寻生活经验提供的资料库以便理解新合成物的时候,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认知习惯甚至是癖好、不同的接受能力,对于最后给出的合成加工过的图像甚至是完整的概念,其感受和喜好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然前提是这个“请循其本”的过程是可行的,因为有时候你接受到的元素不太恰当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找到“通路xxx”,也就是没有办法去按照某种规律或者直觉搜索,你看不懂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果你本身生活经验里就没有那个相应的资料库,那自然也没有办法成功理解,“夏虫不可语冰”你同样也看不懂这个最后的合成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能大家在看毕加索的画的时候就是这样吧,只感觉很难受(笑)】

题外话:关于梦和dejavu
你小的时候有没有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现在做的事情或者我今天好像在什么时候也是这样发生过(似曾相识)
有很多人对这个东西提出过很多解释
我个人比较相信的是——人的大脑对于信息原本的样本是经过解析分解然后按照某些性质分别储存到不同的功能分区的——就像屠夫一样,猪腿肉归猪腿肉卖,五花肉放在五花肉的区域卖,这是按照功能和索引规律处理的
而在某些情况下,你的这些碎片化折叠分类的资料会自己漏出来,然后自行组合排列到一起——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时候都组成原来的原有样本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感受,无论梦境的亦假亦真还是似曾相识的真实冲击力,都和这个原理有关

重构和解构,并将这些元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这是脱离“事物”受现实框架限制,而更加基于“原理/本质”、更加通畅自由又不至于混乱无逻辑——能自由灵活且出于人类自身目的创作新的“概念”的基本手法
这对现代美术和我们的精神生活是意义非凡的,可以与虚构之于小说的革命相媲美
那么,基本上这个过程可以有三个立足点作为不同人的立场
1资料库,位(膈应兽耳的突兀拼接,对原有完整的对象是一种粗暴腰斩)
2“合成”行为,位(无所谓,只不过是应用基本手段,实际上是共通的)
3合成物,位(兽耳娘xp,产生了新的事物,啊我好了)
我对于兽耳的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第二位,我对“生物性(也就是造物)”文化概念而非真实现象的dadio****是第三位的态度(是不是暴露了什么奇怪的xp……)——说那么多不就是喜欢看nvfutaBEN嘛……
虽然应用了这种基本手段,
但是否接纳、觉得“可以”作为一种新造物去感知、接受甚至作为一个条件去应用
——不同人的界限和容忍程度都是不同的
###本来有张表情包是用一个女生的上半脸和水王添舌的下半脸合成的,但想了想对他们本人来说不是很礼貌就没放上来


“!”资料库——元素1+元素xxx……
元素xxx……+元素z——资料库“@”
兽耳娘=元素1+元素z
我的习惯——将资料库!和资料库@的局部叠起来得到兽耳娘这一组合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兽耳娘无所谓的原因,我习惯通过这种调动不同通道分路的方式来观赏)
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讲,他们的习惯和喜好则立足于不同的部分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美术工作者需要负责的是游戏的视觉效应和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东西
你画出来的东西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给人用的
——少女前线等等游戏不是fps游戏也不是真的在反恐
所以别纠结什么这东西不合理这种想法,如果你实在没办法抛弃这种想法那这个东西就不太适合你——虽然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想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审美需求,比如建筑和工业上的有些情状是基于一定情况下的客观定律导致的限定要求,而这种共性最后也能归类为风格)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审美心理、视觉效应、美学理念和玩家感受这些层面上统一完整的“气氛”“风味”甚至“癖好”
因此我们最多会统一色调,调整枪与人的材质感,甚至将妹子的衣服改成军服的质地——但你要我真的做个反恐少女出来,抱歉这产品功能我管不着

(一群rush病犯了的人批判画师创作枪娘的行为不够“硬核”……搞清楚人家画师工作目的再说吧)
大家姑且想一想,从游戏道具的观赏角度来说
——没有弹夹的枪算枪吗?没有扳机和撞针呢?没有枪身包裹呢,没有枪口呢
虽然以上问题的答案恐怕都不是严格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当这些条件开始松动的时候,你对枪支在审美和概念上的感受也就变得离散和虚无起来
因此追求真实性或者根据某些前提追求视觉上的逻辑自恰必然是有其意义所在的


(我感觉这两张图都快要用烂了……)
由以下两张图我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有关枪支在真实性和虚幻创造两者的关系


所以说兽耳这个东西我只需要负责眼睛看到享受到这一层就可以ok出炉了,
至于说底下怎么样或者这东西到底怎么耦合在一起的——我管不着也没必要~
文化产物是否合乎逻辑or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是个很复杂很辩证的问题,甚至还要涉及到具体情况和不同文化与人群的习惯与倾向,而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讲满足了表层的视觉效果,工作也就可以算踏入门槛了
你可以说直接嫁接兽耳过于粗暴或者思考的不深入——比如说如何解释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和毛发骨骼的过渡问题
但是对于喜欢兽耳娘的人来说实际上到这一步也就ok了
(我当然希望把兽耳与人脑过渡塑造的更加通顺,但你要说这手法罪大恶极嘛我觉得不至于)

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兽耳的过渡可以用兽脑后——也就是大家撸猫的时候后脑那一块——通过塑造这一块来进行过渡

【兽耳除了xp之外也起到在视觉空间上对本来光秃秃的头上空间进行分割起到装饰作用】
——实际上从视觉效应的空间分布来讲没有头饰的人脑看起来是个空荡荡的圆弧轮廓,而兽耳刚好从分布的节奏上切割了空余空间,起到引导和给出进一步秩序的作用

这就好比你希望这些作品做的更加硬核一点没什么问题,确实一个作品做的耐心而细致那说明制作者确实很有诚意——但毕竟,只考到60分也能及格,就做个兽耳娘让自己“激昂”一下哪怕不怎么“上进”的行为也不至于“有罪”
合着在诸位心急火燎的“家长”心里,不考到满分那就都不用见明天的太阳啦?
——画师画点自己偏好的类型总比消极怠工好吧
没做到最优秀不是一种“罪”,“摆烂+反智”那才是“罪”
——枪娘这个东西只要喜欢枪娘的人觉得能过关,那到这个层级的合成物也就可以开始投入使用了。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只要工业上可以满足需求,更深层次的塑造也就可以放一放
如果说一个东西一定要成熟到什么什么程度才能许可它投入应用,那索性大家就别搞什么游戏创作了,照您这种看法一大家子的厂子都™得关门完蛋
不想去做更好的产品是不行的,但是毕竟人无法一步登天,先把自己做扎实了再说
至于有些人的行为(请各位不要对号入座)——
拜托,你靠一个小小的枪娘游戏去做什么丰功伟绩本身就是不靠谱的想法,你再怎么加重控诉其“谄媚消费者”的程度,也不会让您真的就多高尚几分
再说了
——如果他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业产品呢,他的目标就是画师与确切需求的直通道呢?
您何必用——【将“精神支柱”(而且还是你认为的)大肆批判碾成齑粉】的方式,意图来对与您不同的异类,去进行否决、扼杀、毁灭和“劣化认定”呢
毕竟这玩意本身就没有多高尚啊
“谄媚otaku”这一系列的现象(我都给他委婉到这程度了)
——原本来自于限定而且指向性的常规商业行为(投其所好,面对用户调整产品),当然了他带有很强的侵略性,但是最终在宏观意义上形成成型且难以抗衡的群体性影响——这才是这种现象真正的负面效应
大多数男人没法摆脱airplane cup(你懂啥意思就行)和败家“男士连环画”对他们下盘的侵蚀,要不您也像卫道士一样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以示您道德高尚“禁欲主义”呗?
大加宣泄风云骤变的恐怕也只有中学老师和纪律委员以及认真学习的天真纯良小女生吧
——啊啊啊你们男士这么可以用这种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东西
——过了一段日子:“啊呀这些我都看过了你们gkd啊”
(进入新世界对知识极其渴求以至于香的一批的某些人)
日本“天降之物”等类似作品和后宫以及各种gal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毁誉参半既有优秀进步的方面又衍生了男性对女性的奇怪认知和某些“男人汗臭”一般的气氛这些负面影响,
但是就宅男经济和消费产品这一角度上来讲这些却逐渐影响着经济生态,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关键是你把它全清了也未必就能促进臭男人们对两性关系认知的进步,真正在这方面进步的人也未必就不会对着新陈代谢的某种图片好了又好看起来就像死去活来一样)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不是不管市场和制作能力能不能发展和继承,管他好作品能不能活下来,先把半吊子和垃圾食品干死——这类作品有没有其实无可厚非,为了生态的完整和产品的多样化,这种东西物美价廉玩家愿意流通就也ok——但是一定要有人愿意去做好的作品,一定要有人愿意去突破,我们不想看见大家都跑去做媚宅然后把前卫力量给憋死了。
你以为把单纯的商业对口行为、贩卖对应商品干死,就一定能刨出来金玉良田了?
有些玩家概念上脑,对着“谄媚”大肆批判却姿势歪曲。——(你别说,这些人没准平时色图收的倒挺快)
我且问你,一个连商业产品的用户需求都搞不清楚的工作者,是一个成熟的工作者吗?
你说我一个画大家喜闻乐见的产品,大家要啥给啥吃口饭的普通画师,这就成了腐化年轻玩家的罪魁祸首、始作俑者啦?
——那看来,这届玩家,是真的BA行啊
(你总得先把该做的做了,能做到的做好了——那才能考虑如何做优秀嘛)
同样我希望大家有时候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想一想,
一个成熟并且扎实的“虚幻”概念本身就是突破现实的,是很难创造出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儒勒凡尔纳等等具有先见而多少预见到现代科技能够发展到什么方向甚至做出概念雏形的创作者
我们能做到的充其量就是让人觉得“可信”能过眼,而不是真的“靠谱”——拜托我们是概念设计不是工程物理啊
至于这个东西要可信到什么程度或者怎么样才算ok,就算有理论上理性的“共识”,至少在市场和个人创作行为与能力上——这是个大家相互商量拉扯的“众数”行为
这个东西不由在座的各位“硬核”玩家说了算,这个由市场情况、受众玩家普遍接受能力、主美在项目组是否给你通过,以及一个产业的从业者们都能做到什么程度,甚至是资本愿意给你多少资源说了算的
所以那些个指望靠少女前线这些卖【军事器物审美癖好】型xp萌妹子的游戏,去搭边什么硬核军事知识、让人成为枪支圈学识渊博的大佬的哥们——
——您这种不合逻辑根本扯淡连游戏目标和用户需求都搞错,近乎去咸鱼店指责他们为什么不不向乡邻科普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行为,比起云rush了几个416老婆就到处嘚瑟——也就五十步笑百步,高不到哪里去

您在csgo里把m4、ak提溜的有多好
和我一个想磕16鸽与后宫cp同人作品导致二创上脑的普通网络米虫有什么关系呢?

——啊忘记说了,我csgo最喜欢的枪是sg553,别问为什么,问就比赛观众云玩家觉得这个枪贼nm帅
所以说器物娘这类现象对创作者来说也就是个近似于新陈代谢、排泄衍生产物,而获得愉悦的行为,是非常自然而舒心的行为,这和画师精神压力大想要画几个自己有爱的同人产粮摸鱼减压然后放到微博上师出同源
这种“呼吸”之间就能得到灵感的事情——谁还不愿意幻想几个理想“老婆”了?


这种创作方式也没怎么很特别更不可能多高尚,也就是那么自然的一回事:
我喜欢枪~
我喜欢“Gu娘”~
——啊♂!=“枪”Gu娘~!!
同时享受枪的审美快感和萌妹子带来的心情愉悦,简单快乐,岂不美哉?
因此,对于这一类游戏,只要她不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市场畸形,我就没意见
——但话又说回来,
就算市场开始变得畸形
难道会全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创作手法”造成的?
(由于篇幅原因有些话题在下次的专栏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