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第4艘开工,会用哪个船坞?

有人说第4艘的龙骨已经铺设。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个说法有常识性的错误;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可取成分。说基本常识错误,是目前全球的各大船厂,不论造民船还是造军舰,早就没有了铺设龙骨的工序。因为现代钢制船舶,都已经是模块化拼接。在入坞前都已经做成了数百上千吨级的大模块。早不是过去先做出一个前后贯通的船底龙骨,再在上面延伸搭建侧面肋骨和船板的工艺。即使造船厂像是建造福特级和17舰那样,先在龙骨墩上定位机炉舱的底板部分,但也算不上是先铺龙骨。因为现代化的船舶早就是都是双底结构再加全封闭舱室,虽然还有龙骨墩承接全船建造时的全部重量,但是基本都不存在过去那种主龙骨承担全船整体自重的设计。也就是单纯的龙骨,早就分散到大面积的船底结构之中,承力大梁或龙骨这种结构已经不存在。

有些大型货轮,其上层甲板对全舰结构强度的贡献,甚至大于船底的所谓龙骨双底的结构承重能力。甚至部分现代大型货轮的最大压舱平衡水槽,都不在船底而在上层和侧面。航母本身也是一种上层飞行甲板的整体强度,大于船底底板和侧面船板的造船结构形式。因此现代船舶,更像是上下左右的4棱硬外壳,再加内部蜂窝加强的结构造型体。和过去木质风帆时代就流行的主船底龙骨加侧面支撑肋再加顶部薄甲板的整体造船结构完全不一样。说到底,既然早就没有了船底大龙骨,哪里还谈得上已经开始入坞铺设第4艘的龙骨段?本来就没了龙骨,又到哪里去铺设龙骨?那么据此认为,这就是一个纯粹的FAKE NEWS吗?狼山个人认为也要辩证的来看。一般外来的这类消息,还是有一定的渠道。不敢说完全靠谱。但是也不能说是彻底的空穴来风。

其所说的实际进度,往往比实际差距在3到6个月之内。换句话说,铺设龙骨的事情本身不存在,但是如果理解成第4艘已经开工,并且到了比较深入的建造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这个开工,包括最早的图纸细化,把设计图纸细化成是生产图纸。同步展开的往往是非主承制船厂负责的设备招标采购。由于这类采购涉及上万种船上的设备物品,包括从主汽轮机一直到船员使用的锅碗瓢盆,因为面太大,因此一般很难完全封锁住消息。进行这些采购,足够说明对应的新船就已经开工了。生产图纸再出来以后,自然是分段切割钢板,然后按照要求进行钢材的弯曲成型和焊接;焊接到一定规模就是厂房内小模块;把这些小模块再焊接成大模块。当一旦有一定数量大模块的堆积,就可以进行初步入坞;或者上船台或者总组平台,进行预排列或者预舾装作业。这基本就是外界容易首次看到某艘新大船模块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外行所说的首铺龙骨或者上船台了。如果按照其原本的思路,看看哪里的船坞可以首铺所谓第4艘的龙骨呢?

目前全球超过10万吨级的生产船台或者生产船坞。一共有76个或者77个的样子。而有70个都集中在东亚地区。这70个中,又有大约60个在新兴大国内部。换句话说,能生产10万吨级和以上大船的基础设施,接近80%都在一家之内。等于是有同时开工接近60艘10万吨级大舰的能力;当然这是纯理论。实际上除非世界大战,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需求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订单。另外生产第4艘大舰还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这么说来,其实只有南北2个大厂有资格。而生产这类大船必须有14米以上的深坞。这个北部厂有2个,而南部厂只有一个,就是目前还在占用的这个。而目前看来北部厂虽然有双深坞,但是已经开工第4艘的概率并不高。反倒只有一个深坞的南部厂的概率不低。等于是一个暂时没有新订单,而另外一个可能要流水线作业。即使第4艘还没入坞铺龙骨,但比龙骨大得多的新模块恐怕已经排成长龙等着了。